全國首批!蘇大附一院完成一次性使用磁定位星型標測導管指導下高密度標測房性心律失常射頻消融手術

揚眼 2024-04-24 18:05:46

4月22日,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蘇大附一院)心髒電生理團隊在蔣廷波主任的帶領下,順利完成了全國首批一次性使用磁定位星型標測導管指導下高密度標測房性心律失常射頻消融手術。手術的圓滿完成,不僅意味著蘇大附一院房顫綜合治療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更將爲廣大患者提供更加高效、先進和精准的房顫治療新選擇。

本次共三位患者接受治療,兩位房顫患者、一位房早房速患者,平日的生活中都受房性心律失常困擾,頻繁出現心慌、氣短、頭暈等不適。由于病情複雜,藥物效果不佳。經過多輪檢查和評估,鄒操與薛楓主任決定采用業內最新的一次性使用磁定位星型標測導管,爲該患者實施高密度標測房顫射頻消融手術。

房顫是現今發病率極高的心律失常疾病。資料顯示,每過25年,全球房顫患者的總數將翻一番,其整體發病人數已占全社會人口的2%~4%,尤其是80歲以上的高齡人,房顫發生率已高達10%以上, 這不但給廣大患者帶來巨大的身心壓力,也加劇了家庭和社會的護理和經濟負擔。房早房速相對于房顫更需要較高水平的腔內標測技術,精准尋找病竈,進行消融治療。高密度標測指導下的導管射頻消融術是當前先進的房顫與房早房速治療方法之一。作爲手術中的重要一環,術者需要通過標測診斷導管快速構建清晰的心腔模型,並通過各類電位信息的記錄,來准確尋找消融靶點,爲手術的高效開展保駕護航。

作爲新技術的率先使用者之一,鄒操主任在術後表示:“最新一代標測導管能夠用一半時間獲得數倍標測信息,節約時間的同時獲得更精准的模型,提高了建模體驗,提升了標測效率與標測的精准性。而且,結合系統升級後的腔內信號匹配度的新功能,對于臨床房早或房速的識別更加精准高效。“

薛楓主任在術後表示:“更柔軟的分支能夠保證貼靠,更大的覆蓋面積提高建模速度,取點標測更加高效,同時三個杆身電極確保彎型可見,能夠更好地和VIZIGO搭配使用,使得整體手術效率有所提升,患者手術體驗更好。”

近年來,蘇大附一院醫院心髒電生理團隊在蔣廷波主任的帶領下,手術技術不斷精進,新技術開展層出不窮,包括射頻導管消融術、冷凍術、左心耳封堵術等,未來也會從病人體驗出發,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手術方式。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于丹丹

校對 盛媛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