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與紅衣之外的北京車展:有人吃香,有人遭殃

科技新知 2024-04-26 19:05:22

車企開始明牌亂鬥。

@科技新知 原創

作者丨王思原  編輯丨伊頁

四年之期已到,重新回歸的北京車展,成了各大車企鏖戰的主場。

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不可同日而語。車展開幕前,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占比首次突破50%,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成了車展上的中流砥柱。

另一方面,當全産業鏈轉移到國內市場後,車市發生了顛覆性變革,各行各業都想分一杯羹,激烈的價格戰和輿論戰成了常態。

時代巨變促使市場進入震蕩階段,北京車展作爲今年最大也是首個車展,風向標意義重大。並且到了決戰前夕,各家車企都鉚足了勁,都想留在牌桌上。

據悉,本次北京車展全球首發車型達117款(其中跨國公司全球首發車型30款)、概念車41款、新能源車型達278款。

而縱觀各家車企釋放的信息以及行業發展趨勢,除了新車雲集外,小米和“532車型”的市場爭奪、國內國際各大車企智駕智艙技術的比拼、以及插混增程技術的升級,將會是本次車展乃至未來幾年汽車市場的關注重點。

01

532市場開啓卡位賽

車長≈5米、軸距≈3米、車寬≈2米,尺寸符合這一標准的車型(轎車爲主),在國內有一個專屬稱謂“532”。

最近幾年,隨著國內車市尤其是自主新勢力們的價格絞殺,“尺寸-級別-定位”的三角平衡被徹底掀翻,尺寸越級開始變得“不講武德”,以至于出現了“532現象”:無論定位高低,各家紛紛按頂格尺寸來造車。

如果說像蔚來、阿維塔、岚圖、智界這類中高端品牌,“532”規格還算是常規操作,那麽20萬以下市場也紛紛向“532”看齊,例如哪吒S、零跑C01、銀河E8、啓源A07,就進一步表明車市內卷的程度已經接近了極限。

北京車展上,作爲首次參展的小米汽車成爲主要看點之一。上市首月鎖單超7萬輛的小米SU7,也進一步加劇了“532”純電轎車市場的搶奪戰,尤其在20萬級別。

爲了抵禦小米SU7對市場帶來的沖擊,不少競品已經選擇下調入門門檻。

4月前後,極氪007新推出後驅增強版車型,售價比此前入門車型的價格低了2萬元;吉利銀河E8再推兩款新車型,起售價比此前下調1萬元;甚至特斯拉Model 3起售價都降至23.19萬元,與小米SU7之間的價差縮小到1.6萬元;智己L6、智界S7也紛紛在車展前便開啓預售和改款發布。

除了已有車型呈現圍剿小米SU7的勢頭外,也有不少新車盯上了這塊肥肉。北京車展上,百度和吉利合作的極越發布第二款量産車極越07;一汽大衆ID.7 VIZZION的“姊妹車型”,上汽大衆ID.7 S也首發亮相,均有直接對標小米SU7之勢。

有意思的是,小米、極越、智己、吉利雖都聚集在同一個展館,但首日小米展台最爲火熱,甚至不少觀衆被擠到隔壁極越展位。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純電轎車便呈現出明顯的消費升級現象。尤其是在20-30萬元價格區間,除了特斯拉Model 3、比亞迪漢EV、小鵬P7之外,缺少真正走量的主流車型,所以這一細分市場的空白亟待填補。

各大車企也是看到了這一機會,預計推出的高熱度車型幾乎都瞄准了這個區間。

而532車型集中湧現,確實說明了國內汽車工業的進步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但一個品牌旗下,逼近實用極限的大尺寸或全尺寸車型的定價越低,不僅意味著品牌繼續向上推出更高端車型的難度大大增加、品牌天花板幾乎可以望到頭,也同時意味著品牌向下可規劃的産品層級更少了。

從另一方面來看,幾乎頂著日常使用臨界尺寸的5米大車下探到20萬元以下,也體現出自主品牌在尺寸和配置以外,能留住消費者的手段過于匮乏,而繼續無止境增大尺寸和增加不成熟的配置,又只會過猶不及。

也就是說,電車在卷配置卷設計時,有一些東西在功能性上並不會對用戶産生幫助,很可能只是爲了做而做,爲了能達到其他競品的水平而做,這樣就會造成這類車型的同質化越來越嚴重。不像是燃油車時代,幾乎每個品牌都能說出自己與直接競品的差異。

可以預見,未來532車型在配置上會越來越趨于一致,而找到並做出差異,打造出不一樣的核心賣點,才會是品牌能夠領先同行的重點。

02

插混增程再掀熱潮

這屆車展,除了能看到小米SU7掀起的532市場肉搏戰外,動力技術維度的明爭暗鬥也愈演愈烈。隨著多元化電動技術的呼籲聲叠起,車企展出的産品類型從主攻純電動轉向插混、增程等多元産品組合。

包括賽力斯問界系列、阿維塔E15/16、江淮瑞風RF8、理想L6、零跑C10/C16、吉利領克07EM-P、銀河L5等新車,都是本屆車展的重磅PHEV産品。

近兩年,插混汽車的熱度節節攀升。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插混市場累計銷量達151.8萬輛,同比增長1.5倍。2023年,插混汽車累計銷量更是接近300萬輛,達到了280.4萬輛,同比增長84.7%,遠超市場平均增速。

在純電市場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插混汽車成爲了各家企業競相追逐的藍海。今年也勢必將是插混大年。

比亞迪在北京車展發布的秦L DM-i,首次搭載了第五代DM-i超級混動系統,新技術將饋電油耗降至2.9升/百公裏,整車滿油滿電續航超2000公裏。據悉,這一技術也將搭載在海豹06上。

同樣將最低饋電油耗做進2L時代的,還有吉利雷神電混新一代電混系統。據悉,新一代雷神電混實現46%的熱效率,滿油滿電續航超2000km,新技術預計將在明年量産。

另外,作爲鴻蒙智行問界曾經的“扛把子”産品問界M5的煥新款,也將于北京車展亮相並上市,作爲改款車型新車針對外觀細節、智能駕駛以及駕控等方面進行了升級。

去年問界M7改款發布後銷量大漲,助力品牌銷量連續反超了理想汽車。此次問界新M5能否借勢華爲再次回春,依舊值得關注。

上汽通用是合資大力打響插混反擊戰的代表車企。在此前舉行的內部合作夥伴峰會上,上汽通用汽車總經理莊菁雄公布了其插混具體産品規劃,即今年雪佛蘭將推出首款PHEV SUV。同時,別克GL8也將推出插混車型,進一步鞏固該車型在MPV市場的頭部地位。目前,這兩款車都在北京車展完成首發亮相,采用了“混動專用發動機+前橋雙電機”的插混方案。

豐田汽車一直是混動技術領域的老牌大廠,目前GA-K平台的衆多新車都已經完成了第五代THS混動技術的叠代。但在今年北京車展上,准備針對GA-L平台、GA-F平台開發的前縱置混動系統也在國內亮相,並應用在全新皇冠、全新普拉多兩款車型上,都是藍牌油電混動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梅賽德斯,車展上AMG推出了63系列多款高性能車型,首次采用源自F1技術的混動方案,完全的電氣化思路使其擁有相比燃油版更爲狂暴的性能表現。不過對于性能車而言,混動存在的意義並不是省油,而是如何最大限度提高整車性能。

不能否認,面對當下的新能源大勢,合資車廠雖然在純電上落後國産,但各大廠均在今年掏出重磅黑科技。特別是混動技術領域,多種混動方案已經全面覆蓋轎車、SUV、超跑全品類車型,橫置、縱置、油混、插混等核心技術也全面涉及,並強化了整車各項指標。這或許會成爲未來合資翻盤的一個機會。

03

從“通電”到“通智”

細看今年北京車展,還可以發現一輛輛新車背後,多了一衆國産供應商。

在燃油車時代,由于國外車企主導生態體系,而多數零部件企業主要服務于競爭力相對不足的本土品牌,進而難以成長爲行業巨頭。

到了智能電動汽車時代,原有産業鏈體系重構,中國品牌持續向上,國內的零部件企業依靠工程師紅利和快速的響應速度,産業鏈地位得到明顯改善。

不過國産供應鏈的崛起,也意味著下遊汽車品牌逃不過內卷的命運。

在智能化方面,高算力芯片、激光雷達等配置加速上車,比亞迪、東風奕派、iCAR等8個品牌的高速NOA在本次車展上首次亮相。此外,在智駕輕量化趨勢下,華爲、小鵬、蔚來、理想等車企都逐步攻堅局部實時構建高精度地圖的技術,逐漸擺脫對傳統高精地圖的依賴。目前理想L6 Max版、智己L6、小米SU7 Pro和Max版等衆多車型均實現了無圖城市/高速NOA。

智能駕駛無疑是整車智能中最耀眼的明珠,有著最強的議價權、最高的用戶接受度,也是評判一款智能車綜合水准的重要指標。現在能夠提供成熟智駕的車企少之又少,而能夠落地優秀智駕的車企更是鳳毛麟角。

不過北京車展後,這一局面大概率會得到改變。新勢力的出色發揮和燃油車的後起而發將會加快智駕落地進程,也會成爲未來用戶購車時關注重點。

在智能座艙方面,高通芯片開始規模上車。零跑C16、極氪MIX、智己L6等多款搭載高通骁龍8295芯片的車型亮相,屏幕向大尺寸、多配置方向發展,AR—HUD擡頭顯示、AI大模型等配置也在加速落地。

值得關注的是,針對座艙技術,主駕駛的數字化功能已漸趨完善,用戶感知的新鮮感逐漸減退,而副駕駛及後排乘員區域卻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隨著大屏化、多屏化成爲智能座艙的主流趨勢,後排屏幕的引入爲後排乘客帶來了全新的娛樂體驗,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轉變,這標志著座艙數字化正逐步將服務對象擴展至更多乘員。並且像蔚來、領克、小米等具備生態系統的車企,也通過加強座艙內不同設備間的聯動,或者通過適配外接Pad等方式,爲整車用戶帶來了更加流暢、無縫的服務體驗。

總的來看,這次北京車展不同以往,出展車企們對新技術、新方向的思考和戰略選擇幾乎一致。這也意味這2024年新能源車市競爭更加白熱化的同時,同質化的問題也不可忽視。所以在新一輪洗牌中,從産品、消費者需求看到深層邏輯和長期趨勢,應時而變做出差異,才有可能拿到真正的“免死金牌”。

0 阅读:71

科技新知

簡介:洞察技術變化背後的産業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