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後,還適合走路運動嗎?美國研究公布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同

39健康網 2024-05-14 09:46:48

清晨微風吹拂,指針剛過7點,李大爺就從家裏出發了。

“今天也這麽早出來走走啊?”早餐店的老板熱情打招呼道。

“習慣了,吃完早餐就來走走,走個4千步再回去.”

“怪不得你老當益壯,身體還那麽結實。”

......

上了年紀後,大家對于身體健康也越發重視,不少老人都有走路鍛煉的習慣。但也有人認爲,老了後就該老實呆著,免得發生意外。那麽人到70歲後,到底還是不適合走路鍛煉呢?

一、年過70,還有每天走路鍛煉的必要嗎?

老年人到底該不該運動?這個問題一直伴隨著爭吵,在生活中,有從不運動,天天在家休養活到90歲的,也有天天運動,一天不落活到90歲的。那麽對于老年人,到底是靜還是動好呢?

聯勤保障部隊第983醫院心血管科副主任醫師王星表示,靜與動並不是割裂的,靜有助于修養身心,動有助于增強身體素質,關鍵在于動靜結合,在中間尋求到自己合適的平衡點。

適度的運動確實對身體有好處。23年,美國心髒協會公布的一項研究,調查了452名70歲以上的老人,發現多走路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

每日走4500步,出現心血管事件風險的概率僅爲3.5%,相較于每天走2000步的老人,風險直接降低了77%。

研究作者也表示,每天多走500步,就可以讓心血管事件風險降低14%,這對于70歲以上的老人來說,也是可以實現的,爭取每天盡量多走500步,促進心血管健康。

無獨有偶,2022年,歐洲心髒病學會年會也發表過一項大樣本研究,研究稱8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周步行至少1小時可降低40%的全因死亡風險。

而且研究表明:無論老年人是否進行中等、劇烈運動,只要是走起來,就可以降低全因死亡風險。且步行不需要很長時間,每天10分鍾慢走就可以達到效果。

二、老了後走路有這3個表現,恭喜你長壽可期

走路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動作,人在走起來的時候需要調動全身60~70%的肌肉來配合,同時還需要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的支持與配合。所以走路的狀態,能反映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

如果你走路的時候身上有這3個表現,恭喜你,長壽可期。

1.步子邁得大

步伐可體現身體的適氧能力,以及心肺、下肢的肌肉耐力,會直接影響一個獨立生活的能力。

步伐大小還與認知功能衰退有關。日本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曾進行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將1000余名年齡>65歲的受試者納入研究,根據步伐的不同將受試者分爲三組,進行了爲期4年的隨訪。

結果發現,認知功能衰退最多的爲小步伐組,最少的爲最大步伐組。二者之間的風險差異高達3.39倍,而中等步伐也是小步伐組的1.22倍。

2.走路速度快

中年步行速度可作爲大腦、身體衰老的指標,北京老年醫院老年健康與醫養結合研究室主任宋嶽濤表示,走路快說明心肺功能好。就好比汽車的發動機功能較好,跑起來自然也更快。

3.走路姿態平穩

走路姿態平穩說明平衡能力好,肌肉力量足。

如果步態不好,走路跌跌撞撞的話很容易會跌倒,老年人跌倒後很容易骨折,進而出現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如果沒有腰腿疾病,走路卻不穩的話,則要警惕可能是帕金森、小腦病變等疾病所致。

走路是最基本的運動,當出現疾病時,就有可能反映到身體上造成走路的不協調。要是發現走路無法控制速度,走不成直線,走時身體痛等,都要重視,及時就醫排查病因。

三、不同人群有不同的走法,如何收獲最大健康?

老了後依然要有運動的意識,不能盲目靜養,不願意動起來,更不能因爲擔心受傷而把自己“困住”,不然久而久之,身體會變得僵硬,對血管、肌肉、大腦都沒有好處。

而走路是簡單最基礎的,很適合老年朋友,不過想要拿到最大好處,不同人也有不同走法。北京市科學健身專家講師團秘書長趙之心表示,不同疾病的患者適合的走路姿勢也不同。

1.糖尿病患者:屈步走

屈步走是先邁出一大步然後前腿彎曲做成弓箭步的樣子,保持大腿與地面平行,堅持1~2秒換腿繼續。

每天這樣做5~10分鍾,對鍛煉大腿肌肉非常好,而大腿肌肉力量好了之後,可讓血糖的控制變好。

2.腰圍大的人:邊走邊敲

腰圍較粗的人,在走路的時候可試著敲敲帶脈,帶脈環繞在腰間,和腰帶一般。

每日走路的時候可以用雙手敲打兩側腰部帶脈穴的位置,每次進行半小時,可讓有助于腰圍下降。

3.經常便秘:扭著走

經常便秘的人可以在走路的時候多扭扭,上半身保持平衡、下身一腿承重一腿放松,有點像競走的姿勢。

在走路過程中多加大腰胯部的扭動,可促進胃腸道蠕動,預防便秘。

4.情緒壓力大:室外快步走

經常壓力大的人群,可嘗試著多去戶外走路,呼吸新鮮空氣、看看戶外的風景,心情也會豁然開朗。

走路雖然平常,但對于身體的好處卻不少,日常生活中,老年朋友走路一定要記得循序漸進,不要盲目追求步數,要是有不適,及時停止,必要時就醫檢查。

參考資料:

[1]《步伐大的人認知功能更好!長壽專家算出一個「理想步幅」》.生命時報 2021-12-31

[2]《70歲後每天多走500步,能讓你離長壽更“近一步”!》.健康時報 2023-08-24

[3]《那些每天堅持走路鍛煉的人,最後都怎麽樣了?讓人大吃一驚……》.健康時報 2022-09-2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21 阅读:5651
评论列表
  • 2024-05-17 18:44

    散步不是爲了刷步數,而是爲了健康,要注意適度

  • 2024-05-17 20:01

    每天堅持段練,貴在堅持,但不宜累,閑散慢遊即鍛煉了身體。也遊攔了吧景,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爲。

  • 2024-05-17 23:37

    我的鄰居103歲老人,這些年都沒看到過她下樓。

  • 2024-05-17 22:46

    龜爲什麽壽命那麽長,是因爲它們行動緩慢,大部分時間都在休息新陳代謝慢壽命才長的,我的親家60多患多發性腦梗,腳手都能動,正天就是吃了睡,要不坐一會,人家照樣活到85歲走了。

    用戶10xxx68 回覆:
    T
  • 2024-05-17 19:00

    人到老年鍛煉越兇,死亡越早。爲什麽?加快衰退。因逸化,大於同化。

  • 2024-05-17 20:43

    年過古稀,也要注意身體啊,王大爺跳繩還是有點冒險

  • 2024-05-17 18:15

    散步不僅是一種鍛煉方式,更是一種享受生活的方式

  • 2024-05-17 19:26

    適當運動比不運動好,年令大了,“機器零部件”老化了,松動了,所似走路一要穩,二要慢,三不要累,量力而行。

  • 2024-05-17 20:58

    王大爺的身體素質真是讓人羨慕,70歲還能跳繩,不過也要注意安全啊

  • 2024-05-17 18:11

    人均期望壽命是指當年生下來的孩子可能話到的壽命。不是指當年活著的人的平均壽命

  • 2024-05-17 22:25

    今年七十一歲的我,二十一分鍾走三千步,是不是快走。

39健康網

簡介:中國互聯網百強網站,分享靠譜、有趣、易懂的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