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讀丨“豆腐郎”闖世界,“餡餅哥”火出圈!勞務品牌何以叫響全國

湖北日報視頻 2024-05-17 10:30:51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詩秋 通訊員 陳超

10萬鍾祥豆腐郎享譽海內外,每年帶回收入20億元;100多家東寶矮子餡餅店全國遍地開花,老板八成是荊門人;3000多名京山對節白蠟園藝師走南闖北,“動動剪刀”500元一天還包食宿交通……

如今,荊門“鍾祥石牌豆腐郎”“東寶餡餅哥”“京山對節白蠟園藝師”“東寶護工”“掇刀叉車工”等10個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勞務品牌逐漸叫響全國,帶動27.5萬人就業創業,年産值800億元。

這些勞務品牌是如何叫響全國的?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進行了探訪。

民間傳幫帶 政府推一把

鄉村老技藝變身全國大品牌

推磨、搖漿、包幹……5月8日,鍾祥市石牌鎮遠達豆制品公司,熱氣騰騰,豆香四溢。

“今年訂單比往年增加了一倍,每天消耗大豆5000多斤,産品遠銷內蒙古、河南等地。”第三代豆腐郎楊凱一邊說,一邊娴熟地打包裝箱,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豆腐郎楊凱返鄉創業投建遠達豆制品公司,帶動石牌鎮許多村民就地務工,主打産品包裝臭豆腐。

同一天,廣東中山市小榄鎮,魯承興正忙著洽談合作,將豆制品送進大型商超。1999年開始做豆制品生意的他,聯合十幾家作坊,在全國率先開創豆制品集中生産、規範管理的“豆腐城模式”。

雖相距千裏,但楊凱和魯承興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石牌豆腐郎。

石牌豆腐手藝已傳承2000多年,因做工獨特、味道醇厚而聞名。改革開放之初,村民魯祖國向生産隊交了點管理費,便跑到宜昌等地做豆腐生意,勤扒苦做一年,掙了3萬多元,成爲石牌第一位豆腐郎。

腰包鼓起來的魯祖國迅速成爲當地紅人。一傳十、十傳百,在他帶領下,到1985年,石牌豆腐郎將生意做到甘肅、山東、福建、雲南等地。

石牌豆腐展示。

看到傳統産業的巨大潛力,鍾祥市不斷推出政策,鼓勵豆腐郎走出去。鍾祥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主任王芳介紹,每年春節,鍾祥市邀請發家致富的豆腐郎現身說法,用身邊的典型,讓在家的豆腐郎大膽走出去,同時還協調設立外出創業項目專項信貸資金,解決豆腐郎外出創業資金短缺問題。

經過40多年的發展,石牌豆腐坊已遍布全國500多個城市,並在俄羅斯、新加坡等14個國家紮根。伴隨著豆腐坊的遍地開花,“石牌豆腐郎”也叫響全國,成爲荊門享譽全國的勞務品牌。

“矮子餡餅”在全國開設上百家門店,帶動大批勞動者就業創業。

同樣火遍全國的還有“矮子餡餅哥”。東寶矮子餡餅是傳承于荊門民間的一種酥餅,上世紀80年代,沙洋人李延兵在東寶城區開了第一家店,並不斷改良配方,做出的餡餅外脆裏酥、油而不膩,口味也從一種逐漸增加到十幾種,深受市民歡迎。2000年前後,矮子餡餅逐漸走出湖北,到2020年,店鋪遍布全國100多個城市,“矮子餡餅哥”的名號叫響全國。

民間傳幫帶,政府推一把。依托特色小吃、特色産業等,荊門市已挖掘培育出鍾祥石牌豆腐郎、京山對節白蠟園藝師、東寶矮子餡餅哥、沙洋長湖魚糕制作師等一批地域特色鮮明、專業技能突出的勞務輸出品牌,其中省級勞務品牌6個。

務工有尊嚴 創業有底氣

一技傍身端牢飯碗

石牌豆腐郎究竟有多少?

“到全國任何一個城市,只需到菜場豆腐攤一問,肯定能找到老鄉。”石牌人的說法雖顯誇張,但也透著底氣。

鍾祥石牌豆腐産業聯盟理事長周志強介紹,石牌豆腐郎從小耳濡目染,對推磨、搖漿、包幹等流程了如指掌,有的還能勝任管理崗位,豆腐坊的老板搶著要,不擔心找不到工作。長期在行業內摸爬滾打,豆腐郎們對豆腐店的經營管理也非常熟悉,積累足了資金後,紛紛創業開店,進而帶動更多豆腐郎走向全國各地。

石牌鎮豆腐郎在全國各地做豆制品生意,帶動周邊鄉鎮10萬人外出就業。

“全鎮近8萬名豆腐郎在全國各地做豆制品生意,帶動周邊鄉鎮10萬人外出就業。”石牌鎮黨委書記陳巍介紹。

“手工餡餅店今年已成順豐快遞在荊門的第二大客戶,平均每天發貨2000單。”湖北矮子餡餅電子商務公司總經理李東傑介紹,伴隨著矮子餡餅産業的發展,“東寶餡餅哥”勞務品牌也火爆全國,還催生一批美圖制作、美食達人、網紅主播等就業新業態,全市共帶動就業近2000人。

荊門市是全國首批15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城市,但護理人員一度長期缺乏。爲解決這一難題,荊門市勞動就業局通過組織技能培訓、發放職業培訓補貼等措施,打造東寶護工勞務品牌。

“東寶護工”耐心有愛、素質高,逐漸形成特色勞務品牌。

勤勞、樸實、堅韌的東寶護工,迅速贏得了客戶的信賴。如今,東寶護工人數近4000人,分布在荊門、武漢、廣州、上海、北京等地,不僅解決了荊門老人護理行業的用工荒,還讓不少無業人員再就業。

“東寶護工”精心照料失能老人,在市場上有口皆碑,逐漸形成一張特色勞務品牌。

知名勞務品牌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去外地修剪對節白蠟500元一天,還包食宿和往返交通費。”京山市“孫橋第一把剪子”李小海說,京山對節白蠟園藝師是全省獨具特色的十大勞務品牌之一,3000多名對節白蠟園藝師常年行走于全國各地,動動剪子,捎帶賣些盆景,個人年收入可達15—30萬元。

伴隨著豆腐郎走向全國,石牌豆腐産業也快速發展,現有産業鏈企業8000余家,年創收近50億元。

荊門市勞動就業局局長李輝介紹,目前荊門市10大勞務品牌共帶動就業創業27.5萬人,直接關聯企業8934家,年産值800億元。

就業帶動返鄉創業

助推傳統産業叠代升級

5月9日,記者走進鍾祥遠達豆制品公司。標准化生産車間內,完全看不到豆腐坊的影子,磨漿、煮漿、搖漿、壓制等全程機械化。

“現在幾小時就完成了過去一天的産量。”90後豆腐郎楊凱在外打工做豆腐多年,一直在優化豆腐生産工藝,擴大生産規模。2019年,他返鄉投建了標准化豆腐車間。除點漿、成型等可保留傳統工藝口感的環節外,其他工序全部實現機械化,平均每天消耗掉3000—4000斤大豆,年銷售額達800萬元。

在系列政策扶持下,截至2023年底,鍾祥有4000多名豆腐郎返鄉創業,帶動投資32.8億元。“隨著返鄉創業豆腐郎的增多,石牌豆制品産業正加快從小作坊邁向專業化、規模化。”陳巍說。

産業聚集還延伸了産業鏈。看中石牌長期的專業積累和原料、人才優勢的豆粉龍頭企業九陽豆業落戶石牌。湖北九陽豆業總經理牛振中表示,該公司豆制品加工實現了工廠智能制造現代化、體系流程標准化。僅一期項目,一天就可生産豆漿粉30噸。

京山打造的對節白蠟藝術小鎮。

産業業態日趨豐富。京山對節白蠟園藝師馬倩返鄉後,不再簡單地做“大自然的搬運工”,而是著力發展集小微盆景、博覽科普、休閑旅遊、研學交流等于一體的對節白蠟全産業鏈,努力把對節白蠟盆景産業推向更高水平。豆腐郎鄒傳林在外漂泊20年,2018年返鄉轉投“後勤”賽道,經營豆制品生産器具批發店,店內豆腐布、豆幹機、豆皮機、煮漿機等應有盡有,同時還提供産品售後技術指導,介紹工作,推薦用工。

傳統小作坊還加快邁向連鎖化、品牌化。“今年計劃新開5家分店,正四處物色店長。”作爲東寶矮子餡餅發展帶頭人,李東傑目前經營管理著8家門店,他表示,有願意學習矮子餡餅工藝的年輕人,公司包吃包住免費教,有手藝無資金想開餡餅店創業的,公司也願意投資,合力做大這一特色産業。

記者手記

讓更多勞務品牌“出圈”

□ 張詩秋

在市場上,不僅商品講品牌,勞務也越來越講品牌。

一碗天水麻辣燙的爆火,帶來井噴式用工潮,直接帶動就業3000多人;石牌豆腐郎的品牌效益,讓十萬人走向全國乃至全球,發家致富;京山對節白蠟園藝師一天500元薪酬還包吃包住的底氣,源自他們的獨特手藝和行業內知名度。可見,有特色、叫得響的勞務品牌如同商品的質量認證,是勞務人員高薪就業的“金名片”。

品牌還是強一域經濟、富一方百姓的“金鑰匙”。掌握一技之長的勞務人員闖蕩世界、開闊眼界後,帶回來新技術、新觀念和源源不斷的資金,成爲返鄉創業的主力軍和地方傳統産業提檔升級的催化劑。“一去一回”,讓傳統品牌煥發出新活力、小作坊發展成爲大産業。

勞務品牌如何催生?這需要各地立足地域特色,不斷提升潛力行業勞務人員的專業技能,提供保障服務,推介經驗做法,擦亮金字招牌,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相關報道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爲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