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銀行遭遇“新型碰瓷”

話說科技 2021-12-31 14:36:50

作 者:小麥

來 源:正和島

前段時間,筆者看到了一篇新聞報道,由此萌生了撰寫此文的想法,照例先給大家講講案例。

濟南的張某因信用卡有20余筆逾期焦頭爛額時,被社交平台上的“征信修複”廣告吸引。通過網絡,他聯系到耿某,並支付了16800元傭金。聲稱內部“有關系”的耿某到底是如何幫助張某“修複征信”的呢?

這筆訂單幾經輾轉到了湖南的胡某手上,胡某直接僞造了公安局公章和證明文書,並將材料寄給當事人張某。蒙在鼓裏的張某帶著僞造的文書去銀行處理不良征信,該行信用卡員工識破後立即報警。濟南曆下警方接警後,現場查獲了僞造的3張公安機關公文,將當事人張某傳喚到了派出所。

濟南警方多方調查,最終在湖南將僞造公文的胡某抓獲,並在其家中發現了100余枚假章。目前,犯罪嫌疑人胡某因買賣、使用、僞造公文證明文件被逮捕,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制裁。

看到這個案子,筆者不禁想到一個詞——“新型碰瓷”。與之前的“傳統碰瓷”模式,如騙貸等不同,“新型碰瓷”是僞裝成投訴的方式非法謀取利益,重災區就是反催收聯盟。

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就曾宣布與上海警銀攜手破獲一個“職業投訴人犯罪團夥”的案件。案件中涉及的“退款工作室”通過采取到相關支付機構辦公場所,用聚衆、拉橫幅、喊口號等形式,以及向人民銀行投訴、舉報、信訪等方式,要求支付機構賠付資金損失。最終,12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相似的事件在最近的媒體報道中更是頻頻出現。據了解,多家銀行近期組織了專門針對反催收黑産的專項打擊,配合監管部門、協助警方,在北京、廣西等地抓獲了不法分子數人。

01、“反催收”成了一門生意

目前市場出現的“反催收聯盟”,聚集衆多職業中介,不斷研究規則、使用非法方式,升級反催收手段,妨礙了金融行業的正常運轉。

“反催收聯盟”在産業化運作下,竟成了一門“無本萬利”的生意。他們打著“憑本事借的錢爲什麽要還”的口號,教唆、煽動債務人以違法手段拒絕償還債款,導致債權人惡意逃廢債。

“反催收聯盟”已形成了龐大的灰色産業鏈,涉及到信用卡、消費貸等多種産品,開發出如“征信修複”等附加“商業化”産品,在內容、電商平台上堂而皇之地公開宣傳、出售。在拿到債務人信息後,黑中介甚至轉手就將債務人的信息轉賣,形成鏈條化、專業化運作模式。

更值得憂慮的是,“反催收聯盟”不僅從業群體不斷擴大,更走向了所謂“專業化”和“職業化”,甚至成爲當下的“熱門創業項目”。究其主要原因,緣于這個黑色産業鏈幾乎是零成本、零風險的買賣,成功了一本萬利,不成功也只是給銀行增加煩惱而已。

需求端的剛需,供給端的不斷擴大,加上互聯網平台的便利,“反催收聯盟”不斷壯大!

02、“反催收聯盟”摧毀了什麽

對社會信用體系而言,反催收聯盟通過僞造文書或利用政策來幫助債務人逃避應有的責任,試圖擾亂社會原本正常運行的信用評估體系,增加了金融機構的運營風險,亦對構建誠信社會造成了幹擾和破壞。

對消費者而言,近年來,隨著個人信用教育的普及,大家都越來越重視征信,遇到失信問題都很緊張。實際上如果出現逾期問題,按照人民銀行規定,正常還清欠額五年後,逾期記錄就會消除。但一旦選擇铤而走險使用違法手段“修複征信”,將會真正影響終生!與此同時,一些黑中介打著“代理維權”的名義要求消費者提供身份證、銀行卡、聯系方式、家庭住址等隱私信息,存在著嚴重的個人信息泄露風險。

而對于金融行業而言,需要正常、持續、長期的循環流動來維持運轉。反催收聯盟擾亂了催收行業的正常秩序,給金融機構的資産質量管理帶來了本不該有的壓力。所以絕不能小觑反催收聯盟這只“蝴蝶”,如若不加以遏制,可能逐步蔓延直至嚴重破壞信用社會的守信觀念,或將引發規模化的惡意逃廢債,影響到金融市場的長久穩定。

03、打擊“反催收”已成金融行業共識

針對“反催收聯盟”碰瓷銀行這一行爲,已經引起了政府、監管部門等多方重視。在此之前,“打擊惡意逃廢債”內容就已經被首次寫入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這也標志著“反催收”已經引起國家層面的高度關注。

今年年初,中國銀保監會明確表態,將全力維護出借人的合法權益,堅決打擊惡意逃廢債行爲,加強對“反催收”等違法違規網絡群組的治理。這是首次將“反催收”明確定義爲“違法違規組織”,無疑對相關部門處理相關案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近期,遼甯、北京、海南、湖南、廣東、山西等多省市監管部門陸續發布了關于打擊金融領域惡意投訴的相關通知,聯合其他執法機構,對此采取專項行動。

總結一下,監管部門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采取措施:加強制度建設、暢通維權渠道、強化協調聯動、加強教育宣傳。其中著重強調要與公安、市場監管、網信、信訪、司法、地方金融局等部門協調聯動,形成合力打擊。此外,還將統籌行業力量進行大數據分析和專項調研,串並有關不良代理違法違規證據線索,及時移送有關部門進行嚴肅查處。

監管部門已經行動起來了,金融機構更應該有所行動來維護清正的行業格局:

首先應當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建設,加大金融知識宣傳力度。一方面,要充分告知消費者其産品與服務的特點、風險、費用等信息,向消費者提供與其風險能力相適應的産品及服務,有效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在宣傳形式上不能流于形式的“說教”,化被動響應爲主動觸達用戶,幫助廣大消費者樹立正確的金融消費理念。

其次,要進一步健全內控制度、加強合作渠道管理,定期排查易發生信息泄露的各個環節,強化金融科技在信息安全方面的運用。強化從業人員的守法意識,確保在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信息等各個環節的安全。

對于黑灰産的打擊不僅需要監管、金融機構的努力,更需要消費者對于違反正常金融秩序的行爲說不!不輕信、不傳播“反催收聯盟”的騙術,尤其要拒絕參與僞造證據、提供虛假信息等非法行爲。當遇到問題時,應通過金融機構的官方渠道反映訴求,依法合理維權。

總之,要減少金融機構被“碰瓷”案例的發生,有賴于金融機構自身不斷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服務水平,也更有賴于消費者法治意識和誠信意識不斷提高,共同營造依法理性維權的氛圍。同時,隨著監管的日益完備,“反催收聯盟”等黑灰産必將失去生存空間,金融機構及消費者也將擁有更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0 阅读:0

話說科技

簡介: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