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女副行長,如何幫助新農人“爆改”牛棚?

我的廣電視界 2024-05-16 22:01:10

近年來,種地類節目愈發成爲觀衆關注的熱點,根治在中國人骨子裏的“種地基因”難以磨滅,技術壁壘被一步步瓦解,國人將種地拓展到太空大海。這也讓屏幕前的我産生疑問,現代新農人搞種植養殖,需要專業人員彌補信息差、需要資金周轉,這些難題又是如何解決的?

在CCTV-17《最炫農科生之農科英才在大地》節目裏,一位農業銀行90後支行女行長的故事裏,我找到了一些端倪。

方子建是沈陽村裏一個“牛二代”,自從五年前從母親手裏接下50頭牛,他就和妻子勤勤懇懇搞養殖,努力把生産規模擴大到了120頭,是當地難得的守成型年輕新農人。

他心裏一直有一個“養牛千頭”致富夢,但120頭牛已經到了老牛棚的極限,擴大規模也意味著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怎麽辦?

一次幫鄰居送小牛的機會,他遇到了下鄉的張茜。

根據節目介紹,張茜來自中國農業銀行遼甯沈陽遼中支行,是一位年輕的90後副行長。她看著並沒有想象中行長的氣派,一身樸實站在門口和老板娘拉家常。聽方子建說想貸款擴大養殖規模,她直接帶著客戶經理來到方家牛棚,進行實地考察。

目之所及,牛棚確實急需翻新。頂蓋只有四處漏風的塑料布,冬天冷夏天熱;牛欄分布密集,環境衛生成問題;設備少見自動化,幾乎純靠人力勞動。

張茜一邊觀察牛棚環境,一邊征詢方子建夫妻倆的想法。作爲“牛二代”的方子建想要貸款100萬元。方子建是一位有想法、有幹勁兒的年輕農人,張茜很想幫他實現擴大養殖規模、提升養殖效率。她迅速組織客戶經理們集體研究,在分析客戶情況和評估風險後,幫方子建規劃了綜合成本較低的貸款方案。

幫助新農人擴大養殖規模不是一句空話,張茜還主動牽線,帶方子建到附近一座大規模養牛場取經,讓他親眼看到了自己理想中“養牛千頭”的場景,學習到了許多自動化規模養殖的專業知識。鏡頭裏,方子建眼神中都是亮晶晶的希望。

遼中區許多養牛戶都和張茜成了朋友,非常信任她,但她始終覺得自己知識不夠,主動報考了沈陽農業大學的在職研究生,時時“充電”,緊跟國際國內肉牛養殖最新知識,並回饋到日常對農民的幫扶中。

作爲奔波在農民一線生活生産中的90後女行長,張茜“貸”來的是牛棚擴建、科學養牛的資金,帶來的也是新農人的溫暖與希望。張茜的故事只是廣袤鄉村一個很平凡的縮影,像張茜這樣仰望星空、根植大地的人一定還有很多,三農事業的新時代發展,是無數基層農人和各行各業關注農業發展者的集體創造。

多檔種地節目的火熱,讓最樸實的勞作和最真實的鄉村展現在大衆面前,吸引著無數網友的觀看討論。這不僅讓大家對農業本身産生了足夠的好奇心,也讓網友們感受到“新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們用真誠的態度與踏實的努力,在這片大地上揮灑著汗水,奔赴一場又一場土地與農人溫暖的雙向守護。

還有更多有關三農人才的動人細節等你發現,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就能一鍵收看完整視頻節目,沖沖沖~

0 阅读:5

我的廣電視界

簡介:以獨特視角解讀廣播影視行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