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9.2,輸個底朝天

小片兒說大片 2024-04-14 03:02:43

活久見,2024年了,還有人在翻拍周星馳電影,還在炒無厘頭喜劇的老飯。

這就是3月中旬上映的《新九品芝麻官》。

影片本身不值得多聊,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票房表現。

上映4天只有109人去電影院觀看,累計票房只有3647元。

上映十天,票房堪堪突破5000塊,片方分賬只有1713元,後續票房逐漸走低,恐怕也漲不了多少了。

《新九品芝麻官》算上導演、主要演員,一共11人。

辛苦半天,每人都分不到200塊。

連香港演員的飛機票都不夠,更別提什麽收回投資成本。

拍這樣的電影,真不如找個班上。

一部電影拍完之後,只有兩個結局。

對于觀衆來說,無非是看與不看,沒啥損失。

但對片方和資方來說,那就是掙錢與虧錢,天堂或地獄的落差了。

真要是票房太低,虧得太狠,可能連公司都得垮了。

今天我就給大夥盤盤,那些“一部電影幹倒一家公司”的荒唐故事。

既然是以周星馳開的頭,那就先來看看他的投資滑鐵盧。

豆瓣評價人數超過百萬,評分超過9分的神作:《大話西遊——月光寶盒/大聖娶親》。

1994年,周星馳初試投資拍片,與人合夥成立了彩星電影公司,開始籌備電影。

既是第一次投資開影視公司,又是新公司的創業作品,周星馳決心打好這第一槍。

于是,從頭到腳都是全明星陣容的兩部《大話西遊》,誕生了。

且不說劉鎮偉執導,周星馳、吳孟達、朱茵、蔡少芬、藍潔瑛、莫文蔚主演。

就連動作指導都是程小東,配樂都是趙季平這樣的業內大師。

更是與西安電影制片廠合作,遠赴《紅高粱》的拍攝地甯夏鎮北堡影視城。

最終這部投資了6000萬港幣的大作,只拿下5420萬港幣票房。

在內地上映時雖然正值假期檔,最後卻只收得區區40萬。

許多場次觀衆只有個位數,提前退場、退票的情況也是屢有發生。

多虧《大話西遊》後來憑借一些高校學生的口口相傳,逐漸口碑回升。

又經過網絡和家用VCD市場的爆火,它才成了難以忽視的千禧年流行文化標志。

但在當時,低迷的票房表現,以及觀衆甚至發行商的負面評價,還是給《大話西遊》打上爛片標簽,直接導致彩星電影公司破産。

明星投資拍電影虧本的不止周星馳,還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劉德華。

而且幹垮的,不止是一家公司。

90年代,劉德華在當時“演而優則商”的風潮下,創辦了天幕制作有限公司。

但沒過多久,這家公司就陷入了經營危機。

爲此,劉德華邀請當時的“香港電訊大亨”麥紹棠入股公司,並開始籌拍新片《全職殺手》。

這部《全職殺手》,由天幕公司與銀河映像合作拍攝。

演員方面除了一衆香港影星,還拉上了日本大帥哥反町隆史。

杜琪峰和韋家輝聯合執導,給本片設計了多人物、多角度切換的敘事模式;

多處橋段設計,也有其他經典警匪片的影子。

爲了更好的演出效果,本片采用實景拍攝,搞得劉德華險些被卷入地鐵。

甚至因爲劇組准備工作不周全,槍械在現場走火,險些打穿華仔臀部。

爲了讓電影在海外市場也能有好的表現,《全職殺手》在亞太歐美等地也下了很大功夫進行宣發。

但很可惜,這部寄托天幕東山再起希望的影片,最終也遭遇滑鐵盧。

有網友表示,《全職殺手》的成本在4000萬港幣左右,然而票房僅有2568萬。

北美票房2萬美金,歐洲票房15萬,與當時的宣傳力度實在匹配不上。

票房的虧損讓當初入股的麥紹棠大呼上當,質疑華仔能力,最終二人鬧到對簿公堂。

劉德華正在拍攝《無間道》險些被叫停。

經過圈外好友從中斡旋,兩人最終和解。

可麥紹棠還是決定撤資,天幕電影公司再次陷入財務危機,不得不倒閉。

雖然當時的港片市場已經急速沒落,2002年的《無間道》卻又讓人看到些許希望。

于是短暫休整之後,劉德華再次創業,創辦映藝娛樂有限公司,拉來曾志偉,拍出了一部經典黑幫片。

這就是片片曾經解說過的《江湖》。(點擊下方藍字或圖片,即可跳轉到解說)

“一個封殺,一個封神,這片絕了”

該片由張學友、劉德華、陳冠希、余文樂擔任主角,配角也是全明星陣容。

結構采用雙線敘事,演員表現堪稱精彩,鏡頭設計十分浪漫唯美。

神作稱不上,但質量過關,小有驚喜。

當時的港片出于市場原因,需要著重考慮進入內地市場的問題。

可惜完全香港制造的《江湖》幾經努力,也沒獲得“合拍片”的送審資格。

要知道,“合拍片”與“協拍片”雖然是一字之差,但是片方在內地票房中的分賬比例幾乎是天壤之別。

爲了讓《江湖》以合拍身份進入內地市場,曾志偉找來幾位內地電影人補拍鏡頭。

還對原版進行大幅刪減、修改,重新送審。

誰成想,經過三輪刪改,三次送審,不但沒評上合拍電影,還因爲和備案時的劇本差距過大,連協拍片的資格也沒能保住。

《江湖》本來的成本並不算大,但經過這幾次修改反複折騰,成本還是達到了4000萬港幣。

爲了彌補這一損失,劉德華和曾志偉決定聯合內地院線,發行《江湖》的光盤版。

誰成想又趕上內地的“盜版潮”,大量盜版光盤趕在正版發行之前就早早占領了內地市場。

屋漏偏逢連夜雨,等到《江湖》在香港上映時,和它同台打擂的是周星馳的《功夫》,成龍的《新警察故事》。

最終,《江湖》投資4000萬港幣,票房僅爲慘淡的1291萬。

這次投資失敗,不只讓公司陷入困境,傳言劉德華本人也瀕臨破産。

當然,後面映藝娛樂憑借投資甯浩的《瘋狂的石頭》等一系列影片,實現了業績和口碑的逆轉。

不過《全職殺手》和《江湖》兩部片子,確實曾把天幕電影公司幹倒,讓映藝娛樂陷入尴尬境地。

以上說的這兩個例子,都是演員當老板時,片子賠了大錢。

若是有位成熟的大導演坐鎮,想必就不會翻車了吧。

當年勇闖好萊塢的華裔導演有很多,真正闖出名堂的,可能只有吳宇森和李安。

憑借《英雄本色》《喋血雙雄》開創吳氏暴力美學,跻身頂級大導的吳宇森,初到好萊塢並不順利。

好在幾經沉浮,他執導的《變臉》勇奪當月北美票房冠軍,並被選爲“年度十大佳片”。

2000年的《諜中諜2》則在全球狂轟5.46億美元,拿下當年全球票房榜冠軍。

雖然履曆如此輝煌,吳導還是翻了車。

在《諜中諜2》上映的第二年,好萊塢八大制片公司之一的米高梅公司找到了吳宇森。

(就算你不知道米高梅,也一定看過這個片頭)

米高梅公司大手一揮,投資1.2億美元(當時相當于10億人民幣),給吳宇森開拍戰爭大片《風語者》。

爲了讓效果更加真實,片方准備了上千套美軍和日軍軍裝,動用了二戰時的美日兩軍坦克,甚至光消耗的子彈就超過了150萬發。

不知是因爲本片傳達的價值觀,並不符合西方人的傳統口味;

還是說這部現在評分7.7的影片,本身質量有問題?

《風語者》只拿下7760萬美元的全球票房,米高梅的投資基本是血本無歸。

《風語者》的慘敗,直接導致高層被迫辭職,米高梅進入拍賣行列。

3年後,米高梅公司被索尼買下,成爲索尼旗下的一員。

至此,曾經的“好萊塢八大”中最後一個獨立制片公司就此消失。

到了2013年,剛從重病中恢複的吳宇森,開始拍攝籌劃許久的《太平輪》。

這是一部投資4億,多家影視公司聯合出品,由章子怡、金城武、黃曉明、宋慧喬、佟大爲、長澤雅美等一衆國內外影星出演的國産史詩大片。

但很可惜,《太平輪》上下兩部,把制作周期、劇本質量、2D/3D選擇、剪輯方式、上映檔期、宣傳方式等所有的坑都踩了。

最終,共耗資4億的《太平輪》,上下兩部一共只拿到2.5億票房。

觀衆期待已久的“東方泰坦尼克號”,最終淪爲投資方的毒酒。

因爲這次投資失利,《太平輪》的主投資方小馬奔騰公司損失慘重,從此一蹶不振。

加上創始人去世、內外各種矛盾加劇等各種原因,曾拒絕了華誼54億收購的小馬奔騰,最終被一家金融投資公司以3.88億的價格收購。

另一家出品方樂視影業,曾提出《太平輪》爲保底8億,如今也只能乖乖賠錢。

吳宇森作爲一代大導,也從此被諸多媒體貶爲“二流生意人”。

如果說以上這些賠錢和倒閉都不夠刺激,快到最後了,我肯定得給大家放個狠的。

那就是2018年上映,評分高達3.0的究極魔幻特效史詩大片——《阿修羅》。

《阿修羅》的影片概念,脫胎于傳統文化中的“六道輪回”,講述的是六界之中的愛恨情仇,世界觀極其龐大。

演員方面由吳磊、梁家輝、劉嘉玲主演,三人共演一顆頭的三張臉。

特效方面,當時國內最知名的特效團隊都只配給它做點邊角料的活兒。

主要的聲音和特效制作全采用好萊塢頂級團隊。

《阿修羅》號稱籌備6年、全球13個國家參與、2000多件手工道具、2400個特效鏡頭,誓要打造中國的《指環王》。

一番熱鬧折騰,《阿修羅》燒掉了7.5億投資。

上映之後,遭遇差評一片。

3天之後就匆匆撤檔,票房累計不足5000萬。

也就是說,這部《阿修羅》,硬生生賠了7億。

這次被幹倒的,不是什麽電影公司,是整個甯夏電影集團。

如此巨額的虧損,想來放眼影視行業曆史也爲數不多。

(《阿飛正傳》劇照)

其實“一部電影幹倒一家公司”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張國榮的《阿飛正傳》讓鄧光榮賠了4000萬,公司破産。

據說,鄧光榮被氣得犯了心髒病,住進醫院。

還有大家喜聞樂見的經典黑幫片《黑金》,遭遇《泰坦尼克號》,6000萬投資打了水漂,讓麥當雄的制作公司直接倒閉。

此後麥當雄淡出電影制作,去內地經營農産品和房地産生意。

屬于是一部電影幹倒了公司,把導演的職業生涯也終結了。

其實以上介紹的很多電影都不是爛片,甚至還稱得上經典佳作。

但電影票房這件事,並不是只跟電影質量挂鈎的。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好了,篇幅有限,關于今日話題的相關看法,歡迎在評論區和我交流。

有想看我聊的影視話題,也歡迎多多留言。

今天就聊到這裏,咱們明天見。

拜了個拜~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阿仁

0 阅读:0

小片兒說大片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