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寵的高跟鞋,六年跌了70億

谷倉新國貨研究院 2024-04-12 10:46:27

高跟鞋是體現女性魅力的“法寶”之一,但隨著新一代消費者的崛起,運動服、瑜伽褲的盛行,讓“法寶”沒了用武之地。

曾經叱咤風雲的達芙妮,如今在年報裏已看不到高跟鞋的身影;以皮鞋爲主的紅蜻蜓,休閑鞋成爲主流,高跟鞋份額極小;聞名全球的高跟鞋品牌Jimmy Choo2023年第三季度營收下跌1.3%。

高跟鞋市場疲軟,引發了新一輪市場革新與洗牌,老品牌爲了避免品牌老化,被新一代消費者唾棄,主動尋求轉型;新品牌抓住機會,大膽創新,彎道超車,尖刀直入。

中國産業信息研究網數據顯示,巅峰時期,全球高跟鞋市場規模達到2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萬億元。中國也因此誕生了多家“高跟鞋”巨頭,例如達芙妮,2005年時市場份額達到了20%,相當于每5個買女鞋用戶中,就有一個是達芙妮的用戶。然而,大約從2018年開始,巨頭們開始衰落。

千百度2018年營收暴跌6億元,到了2022年,營收較2016年,跌了約20億元。歸母淨利潤方面,2018年和2019年,兩年虧損約7億元,近幾年保持在600萬—2700萬元的盈利。

達芙妮更是下滑的厲害,2015年營收還有70億元,從2016年開始,連年下跌,2021年營收只有8643萬元,只剩個零頭。近兩年開始回暖,但也只有1.7億元和2.6億元。

辛辛苦苦很多年,一朝回到解放前。堅持了很多年的老品牌,給新一代消費者留下了「不行」的標簽,對這些企業和企業家來說,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營收下滑後,衆多“高跟”鞋企開始轉型,紅蜻蜓加碼非傳統皮鞋(運動休閑鞋)的研發,止住了營收下跌的趨勢。達芙妮推出了“無糖、方糖、泡泡糖和棒棒糖”系列産品,皮鞋與運動鞋結合,高跟變成了厚底,收獲了不少消費者。

曾經的高跟鞋有多火爆,如今的高跟鞋就有多落寞。

別說是北京的其他地方,就連時尚潮流三裏屯也罕見高跟鞋,有人專門在三裏屯太古裏蹲守統計,3月份的一個周末,半個小時裏只出現了7雙高跟鞋,其他都是球鞋、厚底鞋、樂福鞋、瑪麗珍鞋、洞洞鞋,甚至是拖鞋。

高跟鞋失寵背後,主要原因是:

第一,悅己文化的興起。

高跟鞋被稱爲「美麗刑具」,只要穿過高跟鞋的用戶,包裏必然備著創可貼,美麗與鮮血並存。比腳後跟受傷更可怕的是,多位三甲醫院的醫生表示:經常穿高跟鞋,腳部重心前移,增加膝關節壓力,可能導致膝關節損傷,嚴重時會導致腳變形;足部長期受擠壓,還會影響血液循環。隨著悅己文化的興起,舒適才是女性用戶的第一選擇,與其不斷“受刑”,不如舒舒服服。

第二,場景需求變化。

在過去,西裝加皮鞋是標配,除了居家外,幾乎每個女性都會穿著高跟鞋或者皮鞋。但如今的消費者,完全沒有高跟鞋的需求,有用戶表示:“現在的生活節奏逐漸加快,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追公交、擠地鐵幾乎是‘打工人’的常態,高跟鞋極大地影響了我的效率。”另一位用戶從未買過一雙高跟鞋,她表示:“一方面我沒有穿高跟鞋的場景,另外,現在很多高跟鞋樣子有點過于成熟,不太適合我。”

第三,時尚有了更多選擇。

不管是Lululemon的瑜伽褲,還是始祖鳥的沖鋒衣,都需要用運動鞋來搭配。無論是進行瑜伽運動還是戶外探險,運動鞋都能提供必要的舒適度和功能性。同時,這種搭配也顯示出時尚與運動的結合,反映了現代人對于健康、活力的追求。

緊身運動內衣加寬松休閑褲,或者寬松衛衣加緊身褲的搭配方式,“越休閑、越時髦”的流行趨勢,既展現了身材的線條美,又保留了休閑舒適的風格,符合了現代人對于時尚與舒適的雙重需求。

從正式到休閑,時尚是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沒有一種時尚是永恒不變的。

年輕人不穿高跟鞋,鞋企也開始轉型,高跟鞋難道就真的不行了?

對于任何一個品類來說,除非有更好的替代品,或者用戶完全沒有需求,否則依舊有巨大的機會。

2018年成立的高跟鞋新銳品牌7or9,在2022年賣出了30萬雙高跟鞋,實現2.1億元的營收,超過了很多老牌的高跟鞋品牌。7or9爲何會有如此大的勢能?

第一,選一個有需求但又很難的賽道。巅峰時全球萬億市場,就算如今落寞了,國內還是上百億元的大市場,這至少證明,高跟鞋是由需求的,有需求但不穿,是因爲痛點太大。在這樣的情況下,老牌巨頭縮減高跟鞋業務,新品牌又不敢入局,在她們看來,這個賽道大有可爲。

所以,賽道巨變之時,是老品牌的危機時刻,也是新品牌的上位好時機。

第二,老品類,新産品。跟老品牌比起來,7or9沒有底蘊,也沒有試錯的空間,首戰即決戰,那如何保證選品正確?答案是選擇被無數品牌、無數用戶驗證過的「基本款」——尖頭細跟、一字帶等。經典款都是經過市場驗證的四季常青款,不存在因爲“過季”而滯銷的情況,屬于自帶光環的品類,具有天然優勢。

第三,解決行業級痛點。高跟鞋的行業級痛點是磨腳、不舒服。7or9的兩位創始人跨界移植,先是將運動鞋的內襯移植到了高跟鞋裏面,在鞋頭裏嵌入空氣棉,彈性支撐,減少摩擦,改善腳趾頭的舒適;再將內衣的材料移植到高跟鞋裏面,用乳膠做鞋墊,改善腳掌的舒適度。

技術創新以用戶痛點爲目標,會更簡單、更高效。對于絕大多數産品來說,技術都是現成的,就看如何重新排列組合,跨界移植。難的不是技術,而是用戶洞察與思維。

第四,時尚屬性。買高跟鞋用戶的第一需求是時尚,好看才是王道,7or9做的是基本款,基本款如何出色?她們做了兩點改進,第一是配色,大膽用鮮豔配色,比如蜜瓜綠、薄荷藍等;第二是可拆卸的配飾,專門設置了一塊琳琅滿目的配飾區,就像珠寶店一樣,可以給客人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目前配飾的銷售額占了總體銷售額的十分之一。

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操作,7or9出了多個單款爆品,單品銷售額達到了幾千萬。

一邊是市場萎縮,老牌高跟鞋企業縮減業務,一邊又是新銳品牌爆發,高跟鞋市場到底還有沒有機會?

從市場規模來看,國內市場在百億元以上,還是一塊不小的蛋糕;從用戶需求來看,美國 IBM 全球企業咨詢服務公司曾做過一項調查,當經濟危機最爲嚴重的時刻,女性對高跟鞋的消費陡增,因爲當經濟下行的時候,消費者情緒普遍低迷,而穿高跟鞋行走必須身姿挺立,這在無形中提升了穿著者的自信心,也就是所謂的「高跟鞋效應」。

對于高跟鞋市場來說,筆者給出三點建議:

第一,基本盤,必須要解決不舒適的痛點,如果這個痛點解決不了,那是真沒必要做了。

第二,根據場景細分,做垂直化産品。高跟鞋有著強烈的場景屬性,不同年齡在不同場景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可以按照場景來劃分,做垂直化的産品。

比如結婚、宴會場景,可以做高跟色彩靓麗的高跟鞋,Jimmy Choo被稱爲萬千女生的婚鞋首選,她們給廣大用戶留下了一個印象:「每個女人一輩子至少有一雙Jimmy Choo」。比如社交場景,可以做出有辨識度的高跟鞋,christianlouboutin紅底鞋就有強烈的辨識度,滿足炫耀的需求。再比如上班場景,舒適、沉穩是最大需求,色彩不用突出,但舒適一定要頂級,要能讓用戶通勤穿,7or9就做的非常到位。

當然,在做垂直化産品的時候,一定不能抛開用戶,「什麽人,在什麽場景下,完成什麽任務」一定要調研清晰。

第三,升級供應鏈,小單快跑,快速叠代。沒有任何一個品牌,可以做出完美的産品,那如何能讓絕大多數用戶喜歡?答案是小單快跑,快速叠代,通過用戶的不斷反饋,去修正、改進産品。女鞋巨頭百麗近年來做了大量改革,升級了柔性供應鏈,采取433的“訂補叠模式”,40%的首次訂單、30%補貨訂單和30%的叠代訂單,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聯動,不斷獲取市場數據,根據潮流趨勢的變化和産品的受歡迎程度及時調整生産,從而極大程度降低庫存水平。

首先,産品並非永恒不變,而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演變。沒有所謂的“長紅”産品,因爲市場環境和消費者需求都在不斷變化。産品的存在和發展,本質上是對時代需求的回應和滿足。

其次,即使高跟鞋在某些特定人群中的需求減弱,但只要需求沒有完全消失,産品就仍有其存在的價值。高跟鞋在結婚、社交、商務活動等場合的不可替代性,就說明了這一點。因此,品牌需要敏銳地捕捉這些關鍵的需求變化,以便及時調整産品策略。

再者,當用戶需求發生變化,行業整合進程加快時,市場會出現洗牌現象。這是品牌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能夠在這個過程中脫穎而出的品牌,必然是那些能夠深入了解用戶、滿足用戶需求,並且能不斷突破自我、與用戶一起成長的品牌。

最後,對于無論是老品牌還是新品牌來說,要在某個行業取得成就,需要具備一種特殊的能力:讓自己的雙手和雙眼變成內行人,但腦子要保持外行人的狀態。

參考資料:

每日人物:高跟鞋,爲什麽被女性抛棄?

燃次元:這屆女生,不再爲高跟鞋買單?

北京商報:財報裏的秘密:女性不愛高跟鞋了

胖鯨頭條:我,新銳女鞋聯創,只做經典款讓銷量翻倍,去年賣出2.1個億

0 阅读:1

谷倉新國貨研究院

簡介:谷倉科技集團旗下平台,聚焦新國貨研究、培訓、孵化、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