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純白海景房搭配需求全解析,告別主機電源選擇焦慮!

做減法的DIY君 2024-03-05 10:58:28

一、引言:

對于許多DIY主機愛好者來說,往往會出現在選購電源時是否有擔心自己選擇的電源的功率不足而影響到整個主機在穩定性和供電需求上不能達到要求的這個煩惱?比如在搭配主流的中高端性能硬件如何確保電源既能滿足需求又不至于在預算和電源瓦數上過于浪費,這確實是值得探討一二的話題。本文將通過這整套爲朋友折騰的主流海景房主機實例,分享在硬件選擇和電源適配方面的思路與觀點,希望能爲各位盒友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二、電源選擇的要點:

電源的選擇並非簡單的瓦數越大越好,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使用電腦時,並不是一直滿負載使用的,多數情況下是較低負載運行,使用大功率的電源負載率就會更低,反而會使效能更低,還有一點就是選擇品牌好的大瓦數電源的價格要高很多。所以在選擇主機硬件的同時也需要綜合考慮預算、選擇的平台功耗和個人使用需求來決定的。假如在有限的預算下仔細權衡,個人推薦選擇一款既擁有性價比高,又在用料和做工都有著良好口碑的電源品牌的電源來適配自己的主機。此外,對于高功耗的平台或經常進行高負載操作的用戶,建議選擇品質過硬的大瓦數電源,以確保系統的安全和穩定。

三、

四、配置:

這套配置不僅外觀出衆,性能也十分強大。特別是電源的選擇,既滿足了主機的功耗需求,又不過于浪費。

處理器:英特爾I5 14600K

主 板:華碩ROG STRIX Z790-A GAMING WIFI S吹雪

顯 卡:影馳HOF RTX4070 20周年紀念版

內 存:宇瞻Apacer ZADAK DDR5 6400 16*2 32G

固 態:英睿達T500 PCIe4.0 1TB

機 箱:先馬映像豪華版

電 源:先馬GT650W ATX3.1 金牌全模組電源 白色

散熱器:先馬XW360 方屏版360 AIO一體水冷

板U:I5 14600K和華碩ROG STRIX Z790-A GAMING WIFI S吹雪套裝。

14代I5 14600K在性能上基本和上一代I5 13600K是一致的,在官方給出的功耗上基本和13600K是保持一致的都是同爲125W基礎熱功耗。

主板:華碩玩家國度 ASUS ROG STRIX Z790-A GAMING WIFI S 吹雪二代。更具一些資料查閱,主板的一般功耗維持在30~70W左右,就算現在的主板新增了不少功能,但是能效始始終不會太高。

主板的外觀設計語言依然貫徹著雪舞戰姬這個IP熟悉的“配方”的味道。主板采用標准 ATX 版型,黑色 PCB 上覆蓋大面積一體式銀白式 I/O & VRM 散熱裝甲,延續了吹雪一貫的以機甲元素爲主的設計特色,銀白色覆蓋馬甲+ 2 盎司銅 6 層 黑色PCB的吹雪標志性的板面設計組合。

銀白一體式 I/O & VRM 鋁合金散熱裝甲,在主板供電設計部分:單顆可承載 70A 電流的16(70A)+1(70A)+2 相供電模組能很好的把控新一代處理器的供電需求。配備了四根 DDR5 內存插槽,最高可支持超頻至DDR5-8000MHz(OC+)。主板采用新的 AEMP 2.0,可檢測CPU和內存超頻潛力,僅需單擊即可自動調校,輕松達成內存優化。主板下半部分,由原本的4組M.2設計新增了到5組,PCH 芯片組和每個 M.2 插槽上方都配備了厚實的銀色散熱裝甲保持了主板外觀風格的統一。鋁合金散熱裝甲表面采用拉絲和陽極噴砂多種處理工藝,金屬質感強烈,並且采用了和B760-G吹雪主板相同的圖騰LOGO處理,更好的展現吹雪戰姬的定位形象。

顯卡上手的則是在衆多白色顯卡裏極具代表的:影馳HOF系列顯卡,這款顯卡是去年底影馳爲了慶祝影馳成爲20周年(2003-2023)所推出的一款紀念版顯卡。整張顯卡的設計特色也是圍繞20周年這個主題來設計的,依然沿用影馳慣用整卡白色的設計特點。

本體采用純白底色,正面使用鑲嵌透明亞克力面板作爲裝飾,這個設計也基本和影馳的星耀的可拆客制化裝飾的設計相仿,可拆卸後(並不會影響保修)進行各種圖案DIY制作。散熱系統,采用5根直徑8mm的鍍鎳複合熱管,正面的風扇爲正向+背面的異向風扇組合,正面兩個風扇直徑100mm,爲雙面靜霜風扇,數字20和影馳logo分列兩片扇葉中心。

面板背後則是鋁合金材質的本體,背面工藝方面則是涵蓋了金屬壓鑄、CNC、拉絲,同時具備懸浮燈條的設計,這張20周年的設計也確實符合現在顯卡審美的概念。

和前些批次的影馳顯卡的供電設計不同的是,采用隱藏式後端式供電設計,在背面風扇的上端設計了一個磁吸可拆卸蓋板,電源和5V RGB接口隱藏在內部,把整個線材收納並隱藏起來的供電估計在往後的顯卡會越來越常見了,也有不少顯卡廠商都在研發類似的産品種類,這樣使得顯卡正面更爲整潔清爽,線材全部往顯卡背面轉移也符合最近刮起的背插DIY的業內新風潮。並且顯卡采用的是雙BIOS設計來替代傳統的I/O面的超頻按鍵:加速頻率P-mode: 2610MHz / S-mode: 2475MHz,顯卡功耗TGP:P-mode: 215W / S-mode: 200W ,從這裏也可以看出整張顯卡的功耗以此作爲整機功耗的參考對比。

顯卡采用了更輕薄的雙卡槽設計:344*152.3*45mm。不過在長度的控制上,影馳的顯卡的散熱設計都是較爲偏長的。

對于內存的功耗我也是最近聽朋友說起才知道的,據說DDR4同等容量的內存的功耗一般在5-10W之間,那麽DDR5同等容量是比DDR4要低23%這樣換算的話,一套DDR5套條的內存功耗最高也不會超過20W(PS:超頻除外,但是也不會很高)。搭配的內存是宇瞻 紮達克DDR5 6400 32G內存。內存整體的尺寸爲5cm高度、13.6cm寬度、0.79cm厚度,單條重量60g。而頂部柔光罩專利五段式超廣角燈效,借由材質交錯設計,呈現有寶石形狀的镂空導光效果,支持各大廠家主板 ARGB 燈光同步。安裝上去後和主板搭配起來非常的相配,無論是馬甲還是銀色燈罩都和天選主板有著基本零誤差的契合度。

銀色燈框設計,下半部分則是采用白色全鋁馬甲覆蓋的設計和天選主板的配色真的非常的搭配,這款內存的時序和電壓:C32-39-39-84 1.35V,顆粒則是來自海力士的AIDE。

基本上面都是主機的幾個大硬件,功耗上面也有提了,結合下自己使用的場景後,得出的結論日常的功耗一般維持在300W左右(PS:各個場景的實測在測試部分展示),按照二倍于平台功耗的電源,那麽這次選擇的先馬GT 650W電源恰恰是可以滿足這套主機的日常使用需求了。

這款電源是先馬去年底才推出的繼續XF/XP/黑洞/黑鑽後又一個新品系列,産品定位在更有中端金牌全模組系列,也是先馬首款ATX3.1金牌電源,采用常見的主動式PFC+全橋LLC諧振拓撲+同步整流+DC-DC方案打造,+5V與+3.3V均爲額定20A輸出,聯合輸出功率爲額定100W ;+12V爲單路設計,最大可以輸出54.1A的電流,可以最大輸出649.2W總功率。電源轉化率:20%負載88.79%轉換率、50%負載91.51%轉換率、100%負載90.17%轉換率均達到80PLUS金牌認證標准,接近白金認證。

電源的標准爲標配有PCIE5.1接口以及壓紋線材,電源的尺寸也是主流的14CM長度短尺寸設(140×150×86mm),16PIN的新規線材最高負載450W功耗足以滿足新推出的4070S/4070TIS的16P接口使用了。售後方面采用的是3年換新+2年的5年質保服務。

散熱器部分就不多做介紹了,根據搭配的處理器14600K處理器的功耗選擇了先馬這款采用方屏設計的XW360 AIO一體水冷。這款冷頭的特點也是可以稍微說下的,采用2.8寸的320x320分辨率/ 500nits亮度 /24bit真色彩的IPS LCD全彩屏幕,可通過SamaMonitor來自定義不同的GIF/mp4/JPG等不同的動態、動畫以及圖案來進行DIY的玩法。

機箱方面,朋友選擇的是300元左右定位的先馬映像左右分艙海景房機箱,整箱的尺寸:(L)442mm*(W)285mm*(H)410mm,從尺寸上看同時也是機箱的體積定位在緊湊型ATX箱體,比一般的M-ATX箱體要稍大,比傳統的ATX箱體要稍小。但是這個箱體的I/O面板是位于上置的,這樣的設計有點迷惑,既然都定位緊湊型ATX了,當然也需要考慮放置在桌面的時候開關機的便利,或者像先馬的元境界那樣的I/O互換設計,既可滿足放置在桌底時I/O面板在上置,又可以滿足放置在桌面時I/O面板在底部。

拆裝方面是彈扣加頂部螺絲固定,這樣對于玻璃的持久穩固也起到了不少的作用,畢竟單純的彈扣設計的話要是扣口壞了的話,就很難保持面板的穩固。而箱體內部也是主流的270°的無A柱設計。

除了兼容主流常規的M-ATX/ATX之外,還預留的支持背插主板的開孔設計,這個和先馬早前推出的幾款箱體的設計是一樣的,這裏就不多敘述了。

可以從安裝展示看出來無論是正插主板還是背插主板,這款機箱都有著很好的兼容性,要是打算安裝M-ATX主板的小夥伴,你會發現安裝後主板下半部分會有很多的露出部分,這樣對于整體的美觀和協調性就有點牽強了,其實市面上也有很多M-ATX的背插機箱可選擇,比如先馬的新境界就很適合M-ATX主板的安裝。當然了你需要安裝分體水冷的話,安裝M-ATX主板下面再用冷排來彌補箱底和主板之間的間隙是可以的。個人推薦這款機箱還是安裝ATX主板爲最佳選擇。

背插部分的開孔設計也是很充足的,無論是M-ATX背插主板還是ATX背插主板都有著非常好的安裝體驗。

五、安裝細節:

左右分艙的好處就是無需各個硬件都安排在一個艙內安裝,這個也是衆多采用這種架構的海景房的特色,先馬映像也不例外,前艙(左艙)是主板顯卡散熱等硬件的安裝艙位,背艙(右艙)則是電源、線材、硬盤的安裝位。因爲采用270°的無A柱設計,在安裝上體驗還是可以的,左艙部分上置兼容360冷排水冷,而中間的散熱安裝位則不兼容360水冷只能兼容240/280尺寸的水冷冷排。值得注意的是ATX主板安裝進箱後對比上面M-ATX主板的安裝展示最大限度的彌補了機箱底部到主板之間的距離間隙,這樣讓整套主機的觀感更好。全套純白硬件搭配起來顔值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這樣的搭配也符合市面上主流DIY主機的基調,中規中矩吧,畢竟同類産品實在太多了,也不知道如何形容現在“內卷”的市場了。

顯卡安裝上機後,雖然這個機箱在顯卡的兼容上給予了足夠的空間支持,顯卡限長也來到400MM的長度,但是要是手中顯卡和這套主機采用的2卡槽設計的,下半部分距離下置風扇還是有不少的空位露出,給人的感覺總有一種餵不滿的視覺差距,可能安裝更大型的3卡槽顯卡可能在觀感上會更好,不至于下面那麽空出一大片。要是想更好的處理這個問題,或者使用上顯卡支架做個裝飾也是成本最低的一種辦法。

映像取消了傳統的硬盤籠的設計,取而代之則是硬盤支架,不過線材露出的範圍還是很大的,只能單靠下面的硬盤艙位擋住一部分線材的露出。

六、性能/功耗:

下面分別看下這次搭配主機在性能表現下所展示出的功耗,可以讓更多的小夥伴了解清楚這套主流中端定位主機的各項參數用作參考對比。首先來看下亮機後待機功耗:100~102W之間。

這套I5 14600K+RTX4070+DDR5 6400主機的基准性能測試如下,大家可以自行參考對比:

運行3D MARK時測試的功耗值爲:318W~330W之間,等下各位再對比遊戲實測功耗就會發現3D MARK的基准測試和實測遊戲功耗基本相仿,兩者的差距不大。

有小夥伴會問:那麽要是在工作室需要整套主機處在滿載,那麽主機的功耗到底是多少?海景房的散熱性能到底如何?別慌,接著就用實測來解答各位的疑點。首先來看下常溫26.6℃下CPU滿載後的功耗和使用360散熱後滿載溫度是多少:CPU大小核默頻滿載的頻率爲5.2G/4.0G,功耗通過hwi和aida64等軟件監控可以看到CPU滿載頻率爲174W左右,CPU溫度爲65℃,核心溫度爲77℃,當然了你要是開啓OC超頻模式後,CPU的功耗和溫度也會隨之升高。

顯卡功耗:200W左右,GPU核心溫度62℃,熱點溫度72℃,顯存溫度62℃。

兩者同時滿載的話,整機的功耗拉滿到540W。長時間對主機有滿載需求時,負載功率500W的平台搭配850-1000W的電源,在滿載時負載恰好是50%,就可以達到最高效率,這樣就有更節能的效果,使用時更省電。

那麽下面用2款3A單機大作:2077和網遊:CS GO II借此來測試下主機在遊戲進行時的功耗。兩款遊戲在暢玩時功耗的差別並不大,基本維持在335~360W之間,那麽和上面需要滿載的環境下對比,遊戲進行時CPU和GPU並不需要全員滿載,在功耗上當然也沒那麽高,主流的650W電源來應對是綽綽有余了,甚至預算不高的話600W的電源也是可以勝任了。

七、總結:

時間總是短暫的,在文末結尾時給上面做個小小的歸納總結:按需搭配,才是真需求。希望看完這篇主機搭建分享後,在DIY主機時,我們不僅要關注硬件的性能和外觀,更要關注電源的選擇和適配,根據主機的功耗定位需求來搭配適合的電源。擇優選擇硬件搭配和恰當的電源才能確保主機的穩定運行和長期使用。希望本文的分享能對大家在DIY主機時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0 阅读:7

做減法的DIY君

簡介:發布電腦DIY,各種硬件和外設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