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尚寫了一首誇贊美女的詩,深情款款,卻毫無邪念

槐序姑娘本人 2024-05-13 12:59:45

本文爲“每天讀一首好詩”系列,持續更新中

01.

有美一人兮,婉如青揚。

識曲別音兮,令姿煌煌。

繡袂捧琴兮,登君子堂。

如彼萱草兮,使我憂忘。

欲贈之以紫玉尺,白銀铛。

久不見之兮,湘水茫茫。

貫休《善哉行 · 傷古曲無知音》

繡袂(mèi):女子張開的衣袖,繡指衣著華麗

萱草:指忘憂草,俗稱金針菜、黃花菜、多年生宿根草本,無香氣,可作蔬菜,或供觀賞,根可入藥

紫玉尺:紫玉制作的尺,玉尺暗喻選拔人才的標准,李白有詩:仙人持玉尺,廢君多少才。玉尺不可盡,君才無時休

白銀铛:一種首飾,質地爲白銀

02.

和尚有沒有凡心,我們不知道,但和尚也會有愛美、賞美之心,心隨自然,這並不違背佛家法義。

況且,貫休這個和尚本就不一般。

比如他在詩中寫: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這種豪氣與那些邊塞詩人比,也絲毫不遜英邁之色。

他是晚唐著名的詩僧、畫僧,俗姓姜,7歲時在蘭溪安和寺出家,號禅月大師,因有詩“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又被時人稱爲“得得和尚”。

吳越國開國國君錢鏐任鎮海軍節度使時,滅了自立爲帝的董昌,一統江南十四州,因此錢鏐宴飲天下,貫休也前來祝賀,席間作《獻錢尚父》,得滿堂彩。

可是,野心勃勃的錢鏐並不滿意,非得讓貫休把“十四州”改爲“四十州”。

貫休見他傲慢,厲聲說道:州難添,詩亦難改。孤雲野鶴,何天不可飛?

說完這句話,貫休就拂袖而去,可見這和尚脾氣火爆。

李唐滅亡以後,貫休前往蜀中投靠了王建,得前蜀皇帝王建推崇,賜“紫大沙門”“禅月大師”等一系列殊榮,食邑三千戶。

我們今天所講的這首《善哉行》,是貫休巧借《詩經·國風·野有蔓草》,來表達自己得不到掌權者重視,所以應該是作于大唐滅亡之前,旅居荊州期間。

因爲在荊州,他和荊南節度使成汭鬧得很不愉快,最終被驅逐。

下面我們就深度解讀一下這首詩。

03.

詩文大意可解爲:

在我心目中,有一位美麗的女子,她溫婉可人,眼波似水,並且還能識別各種曲調,分辨出不同的樂器,優雅的姿態令人過目難忘。

她輕舞繡花的錦袖,手捧瑤琴,走進王侯公卿的殿堂,令所有人側目。在我看來,她就像萱草一樣,能化解我心中的憂愁。

我想贈她一把紫玉尺和白銀首飾,可是我已經很久沒有見到她了,眼前只有滾滾而逝的湘江水,帶走了我內心無盡的思念。

因詩有序“傷古曲無知音”,所以可以判斷這是貫休借某次酒宴之上,見到的一位歌女而暗喻自己得不到應有的賞識。

抛開所有的借喻,貫休這首詩也是寫得極美,《詩經·國風·鄭風》中有《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貫休化用此詩,將歌女之美描寫得細膩傳神,清麗自然的語句又不顯俗套,即便是相思之情,也讓人感覺沒有雜念。

所以,真正的大美不是讓人癫狂,而是讓人沉靜,如地中海那尊被風雨侵蝕了千年的雕像,你看見只能詠歎,不能試圖擁有,因爲它屬于每一雙看到的眼睛。

和尚寫美人,抛開塵俗雜念,只是單純地欣賞與思念,所欲而不求,同樣令人贊歎。

因此這首詩細品很有滋味,尤其是古民謠的曲調,讀來朗朗上口。

0 阅读:10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