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天領先中國10年?專家:別太樂觀,真實差距其實遠超想象

佳佳試試 2024-04-17 06:19:56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中美之間在航天領域發展上的真實差距其實不止十年,遠比人們想象得要更大!”

在經曆了數十年時間的發展之後,我國已經在航天領域的發展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可有專家卻認爲,如今中美之間在航天領域的發展差距遠超想象。

那麽我國如今在航天領域究竟是什麽樣的水平,又是否真的如專家所說的那樣,與美國差距巨大呢?

中國航天發展起步較晚

相比于美國,中國在航太領域的發展起步較晚,一直到上世紀50年代中後期,才開始正式起步。

1957年10月4日,蘇聯向太空發射了“斯普特尼克1號”衛星,成爲世界上第一個發射衛星的國家,這也拉開了人類航天領域發展的新篇章。

而在蘇聯之後,美國也緊跟著于1958年,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探險者一號”。美蘇相繼發射衛星,讓我國深刻認識到了航天領域發展的重要性。

于是在1958年,我國正式立項了代號爲“581任務”的人造衛星計劃,開始自主研發國産衛星。

然而,由于當時中國的航天事業剛剛起步,對于衛星的研制缺乏經驗,並且國內的制造生産技術也較爲落後,因此最開始的時候,我國在衛星研制上遇到了不少困難。

在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員筚路藍縷地研究下,我國終于在1970年實現了人造衛星上的突破,成功將“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送上太空,讓悅耳動聽的《東方紅》響徹于太空之中。

在成爲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之後,我國從1970年到1986年之間,先後進行了22次太空發射,並且成立了空間科學技術中心。

隨著太空發射的進行,我國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累積經驗。到了1986年的時候,中國航天發射的成功率已經高達80%,這也意味著中國航天領域的發展,正式從追求數量的階段轉入追求質量的階段。

21世紀以來中國航天的成就

進入21世紀之後,隨著經濟水平和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國在航天領域上的發展可謂是走上了“快車道”。

新世紀至今的24年時間裏,中國航天領域的發展取得了許多傲人的成就。

例如“天宮”空間站,這是完全由我國自主設計生産的首個空間站系統。目前全世界,除了中國之外,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有能力自主建造空間站。

由此不難看出,在經曆了半個多世紀之後,我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已經逐漸實現了對世界領先水平的趕超。

2024年1月,隨著“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成功完成任務後返航,我國的“天宮”空間站,正式在太空之中進入獨立運行階段。

而目前國際空間站已經在太空中運行了長達20年時間,未來隨著國際空間站的老化,“天宮”空間站將很有可能接班國際空間站,爲全人類所使用。這無疑是對我國在航天領域發展的最好肯定。

除了“天宮”空間站之外,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也是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巨大的發展的一大印證。

嫦娥探月工程,是我國早在2004年便開始實施的月球探測工程。2020年,隨著“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返航,並且帶回了月球表面的陸地樣品,標志著我國在探月工程上又邁出了一大步。

隨著嫦娥探月工程的不斷成熟,未來我國初步預計在2030年前實現將宇航員送上月球的“攬月夢”。

可即便我國在航天領域上已經取得了如此發展,但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在提及中美航天發展差距的時候,仍語重心長地表示中美差距“超乎想象”。

那麽龍樂豪院士究竟是根據什麽依據說出這番話的,中美之間在航天領域的發展真的有這麽大嗎?

中美航天發展的差距與未來

在航天領域的發展上,美國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最早探索航天領域的國家。

早在1921年的時候,美國就開始展開對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究,並于1926年就成功試射了人類曆史上第一枚以液氧作爲燃料的火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成爲了名副其實的“世界霸主”,這也使得他們在航天領域的發展上,擁有了更多的資本。

從1945年到1957年,美國在軍用彈道導彈的基礎上,對運載火箭進行了研究與試射,並最終率先研發出了能夠用于發射衛星的“先鋒”號運載火箭。

相比之下,我國一直到1970年,才成功發射了“長征1號”運載火箭。在運載火箭的研發上,我國落後美國至少20年的時間。

而隨著美國在航天領域發展的不斷成熟,1973年美國向太空發射了人類曆史上第一個軌道空間實驗室,這也是宇宙空間站最早的雛形。

反觀我們國家,則是一直到2021年,才成功向太空發射了“天宮”空間站。由此可見,中美兩國在空間站技術的研發上存在的差距,很有可能接近40年時間!

在航天發展最關鍵的登月領域上,美國則是世界上最早且唯一實現宇航員登月的國家,而我國至今尚未實現宇航員登月。

由此可見,龍樂豪院士認爲中美在航天領域發展差距大,並不是在危言聳聽。

不過我們也沒有必要對此太過于擔憂。要知道,美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上,雖然領先我們許多,但他們已經在這一領域深耕了百余年的時間。

相比之下,中國航天領域真正得以發展,也就是近三四十年的時間。可正是在這三四十年的時間裏,我國卻已經逐漸趕超了世界大多數國家的航天發展水平,足以證明中國在航天領域發展的巨大潛力。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真正追平中美在航天發展上的差距,未來我國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我們要做的就是時刻保持憂患意識,在未來繼續加大在航天領域的投入,攻克相關技術難題。

如今我國的“長征九號”運載火箭已經處于緊鑼密鼓的研發之中,一旦問世將很有可能實現在運載火箭上對美國的趕超。

相比于美國,我們有著體制上的優勢,更方便“集中力量辦大事”。差距是有的,但只要我們正視差距並不斷追趕,相信偉大的中華人民必將在航天領域創造又一大發展奇迹!

參考資料:

《中國運載火箭總設計師:超越“獵鷹重型”的火箭只待立項!》——環球網

《龍樂豪院士:期待中國運載火箭重返世界第一梯隊》——科學網

《“長征九號"計劃2030年首飛 可滿足載人登月等需求》——環球網

0 阅读:490
评论列表
  • 2024-04-17 23:59

    是漢奸,不是什麼專家,這樣水平也算專家。太垃圾了

  • 2024-04-18 08:33

    中國航天科技起步不算晚,比美國晚不了幾年!主要原因還是航天是個新領域,大家起步時間差不多!只是中國沒錢,所以前中期差距越拉越大!

佳佳試試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