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客人舉報凱尚旅行無故毀約,拒不退款

聞旅 2024-03-29 18:52:38

近日,小紅書平台上一則關于旅行社的爆料引起了聞旅關注。

受害人W小姐在小紅書平台發布了一則尋找受害者信息。文章中向文旅局、各大旅遊平台呼籲:成都凱尚思蜀旅行社有限公司(KS Trip)已違約很多人,每筆金額都是10萬元左右的超大額訂單,金額累計七十萬元,給受害者帶來了嚴重傷害。

關于成都凱尚思蜀旅行社有限公司究竟是一家什麽樣的公司,這是本來就預謀好的一場騙局,還是在接到訂單後運營過程中出現了問題,聞旅試圖探究真相。

受害者不只是客人,還有員工

W小姐的經曆是,提前一個月通過KS Trip預訂到馬爾代夫的機票和姬麗酒店。跟代理強調一定要泄湖別墅,代理也保證有房間,于是簽訂合同並付款十幾萬元。後來一直沒有收到相關訂單信息,代理方以各種理由搪塞。終于在出發之前瞞不住了才開始說協調換房型,換成了嬌麗,W小姐補款1.5萬,其余差價由代理公司承擔作爲補償。但糟心的事情遠遠沒有結束。等W小姐到達馬累,代理說酒店沒有收到費用,需要再付一筆訂單才能上島,等錢到賬,酒店就會退回第二筆訂單的全部費用,W小姐又付了12萬才得以上島。

然而W小姐在嬌麗的五天四晚裏,代理一直以各種理由不打款。後來從酒店方面得知,代理沒有付款給酒店,讓預訂部直接向受害人收費,且截止3月15日,W小姐並沒有收到任何退款。

于是W小姐在網上發文,意外找到了許多與她有同樣經曆的受害者,都是在KS Trip預訂産品,然後對方無理由毀約,拒不退款。于是他們拉群,將所有受害者信息彙集起來,總金額有七十多萬元。

W小姐還透露,近期當地文旅部門上門去查這家公司的時候,辦公場所已不複存在。

更令人意外的是,受害者不只有客人,還有多名被拖欠工資的員工。據前員工啾啾(化名)透露,自己于2023年8月下旬離開,旅行社從5月份開始不發工資了。“突然有一個周六,老板通知大家開會,說公司開不下去了,欠大家的工資都會給的。”

但啾啾和同事至今都沒有收到公司拖欠的工資。

凱尚旅行、尚柯旅行,傻傻分不清楚

隨著越來越多受害者的爆料,也讓這家叫凱尚旅行的公司逐漸浮出水面。聞旅順著文章中提到的賬號查找到,目前該賬號在小紅書平台有1.5萬粉絲,23.1萬獲贊與收藏。

從該賬號的諸多內容中也可以看到,以往會有許多網友在下方留言詢價。其中一條關于陽朔香樟華蘋的內容有1303次收藏和291條評論,評論裏大多都是在詢價。但賬號內容更新已停留在2023年8月16日。

而另外一條留言暴露了這家旅行社很有可能還在營業。內容下方留言寫道:“11w都還不起嗎?”另有網友于2024年月24日回複:“什麽情況?正准備找這家定制馬爾代夫的蜜月奢華遊,這個旅行社欠別人錢不還嗎?”

企查查顯示,成都凱尚思蜀旅行社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6月7日,法定代表人爲劉任傑,注冊資本爲100萬元人民幣。

劉任傑同時還擔任了9家公司的法人,其中7家已注銷,僅存的2家爲成都凱尚思蜀旅行社有限公司、上海凱尚旅行社有限公司。

通過在小紅書上搜索KS Trip,首先顯示的賬號爲“尚柯旅行”。對比兩個賬號發現,用的是同一個logo圖像做頭像,只是顔色不同而已,內容無論是文字還是圖片風格都非常相近,主要圍繞海島奢華酒店産品、國內野奢度假産品,比如馬爾代夫艾美酒店、希臘Casa Cook、普吉島跳島旅遊等,營造出一種整個世界都值得你去探索的美好。

這顯然是凱尚旅行的另一個“馬甲”。尚柯旅行的介紹中寫道:“我們是尚柯旅行,又名KS Trip全球高端旅行定制,是提供全球高端旅行定制的公司,同時也提供機票、酒店、包機,承接境內/境外集團會議及考察行程等服務。”

而尚柯旅行的停更時間爲2023年5月19日,4月份的時候還在回複網友的信息。這兩個賬號分別停更的時間正好對應了前員工透露的5月開始不發工資,8月勸退。

從兩個賬號上來看,這應該是一家比較善于運營新媒體內容的公司,這一猜測也得到了業內人士的認可。

有業內人士透露,現在市面上一大把這種私人訂制的皮包公司,很懂電商運營,平台賬號運營非常好,但他們根本不懂旅行社業務和産品,所以很容易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與此同時,也不排除真的有人不懷好意,利用旅行社的幌子,做一些不法的勾當。

有其他旅行社同行也表示,有些賬號只是單純搬運一些內容,好看的圖片一放,就敢說自己是海外高端定制。真正的海外定制哪有那麽容易,需要對目的地有極高的熟悉度,何況還是很多國家都覆蓋了,這恐怕不是某個單體小旅行社能夠做到的。

據啾啾描述,公司業務主要是老板在負責,她是協助老板工作,比如訂全球的酒店、景區、訂車等,網上平台的賬號也有專門的同事在負責,但內容、圖片從何而來的,她並不清楚。

目前的最新進展是,W小姐和啾啾都已經在走法律程序了。

針對受害人W小姐涉及的相關問題,聞旅也專門咨詢了四川華旅事務所旅遊獨角獸團隊合夥人潘黃波律師。他表示,這個案例可能存在兩種情況:第一是詐騙罪。代理如果虛構交易,收取客人團費,從未考慮履行代訂承諾,企圖非法占有團費,是典型的詐騙罪。

第二是民事糾紛。代理收款後確實采取了一定措施進行控房,因爲客觀原因沒有完成承諾,但因代理沒有非法占有目的,僅爲民事違約,所以只能以民事糾紛的救濟途徑來進行維權。

疫情後發生了比較多這種案例,熱門目的地的房、車、餐屬于稀缺資源,一些旅行社在還沒有與供應商達成合作意向,或者供應商臨時違約,都可能産生臨出行無法正常出行的情況(比如去年一些客人提前預訂的酒店民宿,在節假日價格暴漲,酒店民宿單方取消),但這種情況只能追究旅行社的民事違約責任,而無法追究刑事責任。

潘黃波律師認爲,還有一種猜測是,案例中所謂的代理可能非一手代理,而是多手代理,比如酒店將客房資源打包給代理,代理轉給二代理,旅行社找二代理訂房,這種情況在旅遊行業也非常常見。在這個鏈條中,任何一個主體資金斷裂,都可能出現酒店未收到房款不提供住宿,但與遊客訂立合同的旅行社又稱已付房款的情況。

不得不說,越來越多的社交媒體興起,消費者有了更多獲取旅行信息、旅遊資源的渠道,但如果涉及到相關交易,旅行一定要找正規的旅行社,如果是在平台上,一定要走平台交易,切勿私下交易,以防上當受騙!

封面圖片來源于攝圖網,正文圖片來源于平台截圖

0 阅读:46

聞旅

簡介:專注有價值的報道,服務有思想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