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劉嘉湘:治療胰腺癌思路

慕梅評健康 2024-04-05 04:45:17

▲劉嘉湘 國醫大師(1934-)

劉嘉湘,第三屆國醫大師,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主任醫師、教授,第三、四、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導師,上海市名中醫。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程度極高的腫瘤,發病隱匿,進展快、療效不佳,常迅速惡化,中位生存期短、預後差,中醫藥是胰腺癌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改善生活質量,延年益壽方面有獨特的療效,現將劉嘉湘健脾疏肝治療胰腺癌思路總結如下,以飨同仁。

病因病機

劉嘉湘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隨著年齡漸增,氣血陰陽漸損,肝腎虧虛,脾腎功能漸弱。此種情況下,導致機體先後天皆不足,則正氣必然匮乏。正氣虛損,則無力抵禦外邪和內生之積。癌腫的發生與發展亦是一個邪正相爭的過程,癌瘤一旦形成、生長會進一步耗損正氣,正不遏邪則助長了癌瘤的發展,而正能勝邪則有可能抑制癌瘤的發展。

胰腺爲脾經所轄,從屬消化系統。中醫典籍中,最先論述胰腺組織的是《難經》,書中稱之爲“散膏”。民國醫家陳無咎提出胰爲脾之大絡,散膏爲胰液的觀點。

鑒于當時中醫學者在脾和胰相關性及消化功能方面的認知,提出了影響至今的脾胰之論,即胰腺爲脾經所屬,胰脾在消化方面協同作用,中醫之脾,包括胰與脾(現代醫學)兩個髒器的功能。

胰腺癌屬于難治性疾病,病機變化多端,病情較爲複雜且進展較爲迅速,預後較差。《傷寒論直解》雲:“厥陰者,兩陰交盡,陰之極也。陰極陽生。”

因此,厥陰處于“陰盡陽出、陰中含陽”的關鍵階段。病邪傷及厥陰,則陰陽轉化之機失常,陰成形有余,陽化氣之力不足,成形而不能化氣,則爲異形之物,尤與腫瘤之證極其相似。

足厥陰肝經的經絡循行起于大趾,循足跗,上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注肺,布脅肋,循咽喉,連目系,環唇內,上至額巅。其間交太陰而通三陰經,交陽明而通三陽經,交督脈而通奇經八脈。綜上,肝經循行與太陰脾經所屬之胰密不可分。

厥陰之陰陽轉化之機亦爲積聚生成之關鍵。

綜上,胰腺疾病的發生與肝脾二髒的功能失調有著密切的關系。胰腺腫瘤的發病機制亦不外乎濕熱、瘀毒、正虛。

肝之疏泄、脾之健運功能的失調則是産生這些病理因素的源頭。飲食、外感、情志等諸因素均可傷及脾胃,脾虛則失運,濕濁內生,濕郁久則化熱,熱毒內蓄,氣機不暢,氣滯血瘀,濕熱瘀毒內結而成塊,其本在脾虛,正氣不足,標在濕熱、瘀毒之邪內聚。因此,肝郁脾虛是胰腺腫瘤的病機根本,疏肝健脾扶助正氣則是中醫治療胰腺腫瘤的基本法則。

治法方藥

基于胰腺腫瘤的以上特點,劉嘉湘認爲在胰腺癌的治療上應以健脾爲主,健運脾胃同時,注意疏肝養肝以防止肝對脾的過度克伐,以達到扶正治癌之目的,常以柴芍六君子湯爲主加減治療。柴芍六君子湯,出自《醫宗金鑒》卷五十一,具有健脾平肝,化痰祛風之功效。主治慢驚,脾虛肝旺,風痰盛者。劉嘉湘將柴芍六君子湯靈活運用于胰腺癌的治療當中,主要是基于柴芍六君子湯扶助正氣。

典型醫案

● 醫案一

陸某,男,時年60歲。2015年1月21日首診。胰腺癌術後1年半,2013年6月14日,上海華山醫院行胰尾體癌根治術。組織病理示:胰腺導管腺癌。術後化療6次,2014年4月口服化療藥卡莫氟片。2015年1月15日複查腹部增強核磁共振顯示:未見遠處轉移,查甲胎蛋白(AFP):15.43μg/L。

症見:晨起口苦,咽中有痰,腹脹,大便秘結,脈細弦,苔薄黃膩,質紅。

藥用:太子參9g,生白術30g,茯苓15g,青皮9g,陳皮9g,柴胡9g,白芍12g,萊菔子9g,八月劄12g,紅藤15g,野葡萄藤30g,菝葜30g,山慈菇15g,黃芩12g,黃連9g,薏苡仁3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蓮30g,枳實9g,瓜蒌仁24g,岩柏30g,金錢草30g,生山楂15g,雞內金12g,大棗15g,14劑。上藥水煎,早晚飯後服用。

2016~2017年間,患者病情較爲穩定,定期複查,每兩周中醫普通門診抄方,在劉嘉湘門診的二診、三診、四診,均以此方爲基礎方,加減變化。患者均未見明顯不適。

2018年10月31日五診:患者胰腺癌術後5年,8月29日于上海華山醫院行上腹部CT檢查,結果顯示:胰腺癌術後改變,與2018年1月31日相仿。症見大便艱行,余無明顯自覺不適症狀,腫瘤指標未見異常。脈細,舌苔薄白,質紅。

藥用:太子參9g,生白術30g,茯苓15g,青皮9g,陳皮9g,柴胡9g,白芍12g,八月劄12g,紅藤15g,野葡萄藤30g,菝葜30g,山慈菇24g,黃芩12g,黃連9g,生薏苡仁30g,蛇六谷3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蓮30g,枳實12g,瓜蒌仁30g,岩柏30g,連錢草30g,萊菔子15g,生山楂15g,雞內金12g,14服。

按:本醫案中,劉嘉湘的治療以疏肝健脾貫穿始終。患者肝郁脾虛、濕毒蘊熱症狀較爲顯著,晨起口苦,咽中有痰,腹脹,大便艱行,脈細弦,爲肝郁脾虛證之象。方以柴芍六君子湯爲基礎方加減,疏肝健脾。

《醫宗必讀》言:“正氣與邪氣,勢不兩立,一勝則一負。”劉嘉湘在組方用藥時,注意固護人體一身之正氣,同時兼顧驅邪。

太子參、生薏苡仁健脾利濕;

柴胡、八月劄、青皮、陳皮疏肝理氣;

菝葜、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岩柏、連錢草、野葡萄藤清熱利濕、祛瘀通絡;

山慈菇、蛇六谷、紅藤、生山楂化瘀散結、消積通腑。

白芍養血疏肝,黃芩、黃連清熱燥濕堅胃陰,瓜蒌仁化痰散結、潤腸通便。

萊菔子、生山楂、雞內金、大棗等輔助健脾消積。

幾次複診時,患者均無明顯不適。效不更方,劉嘉湘仍以疏肝健脾抗癌腫爲主要治法,用藥方面做細微調整。

至2018年就診之時,患者爲胰腺癌術後5年,狀態良好,無明顯不適。繼以前方加減調養。

▲太子參

● 醫案二

金某,女,時年44歲。2010年1月13日首診。患者于2007年9月5日于上海中山醫院行胰頭癌手術。切除組織病理顯示:胰腺導管腺癌,侵犯膽總管肌層及胰頭導管肌層,胰頭淋巴結1/6(+)。術後化療15次,末次化療2008年8月8日。

刻下症見:納差,脘脹,夜寐欠安,怕冷,脈細弦,苔薄白,質淡紅。

藥用:太子參9g,白術9g,茯苓15g,青皮9g,陳皮9g,柴胡9g,白芍15g,半夏9g,八月劄15g,黃連6g,枳實9g,川石斛15g,木香9g,砂仁6g,白蔻仁6g,生薏苡仁30g,野葡萄藤30g,菝葜30g,烏梅9g,淮山藥15g,焦楂曲9g,雞內金12g,薜荔果15g,雞血藤30g,紅棗9g。28服。

藥後納谷馨,夜寐安,腹脹減,余無明確不舒。定期複診3次,均以此方爲基本方,稍作加減。

2014年2月26日五診:胰頭癌術後6年余,一直堅持中藥治療,近期複查未見複發及轉移征象。刻下納後脘脹,脈細弦,苔淨質暗紅有齒印。

藥用:太子參9g,生白術30g,茯苓15g,柴胡9g,白芍12g,北沙參15g,麥冬15g,生地15g,黃芩12g,黃連6g,八月劄12g,枳實9g,紅藤15g,野葡萄藤30g,菝葜30g,蛇六谷30g,山慈菇15g,白花蛇舌草30g,萊菔子9g,半枝蓮30g,瓜蒌仁30g,生山楂15g,雞內金15g。14服。

2014~2017年間,患者按時就診,均無明顯不適,仍以原方加減治療。期間患者每半年複查腹部核磁共振和血腫瘤指標,均未發現異常。

按:劉嘉湘臨床治療胰腺癌的主要辨證分型爲肝郁脾虛證,亦可見濕熱內蘊型及肝腎陰虛型。肝郁脾虛證型治療過程中,柴芍六君子湯的運用,使得肝得其疏泄,脾恢複其健運,調暢腹部郁結之氣機。“內外調和,邪氣不能害”,胰腺爲脾經所轄,從屬于消化系統,病變責之肝、脾功能失調。腫瘤的治療關鍵在于補瀉兼施,調和肝脾。

鄭重申明:

由于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藥和劑量僅適用于本案病人當時的病情。未經中醫辨證診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處方和劑量。廣大讀者如有需要,應前往正規醫院診治,以免贻誤病情。■

【內容整理自:《中國中醫藥報》2022年10月21日第五版,作者:孫潤菲 江蘇省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孫明瑜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

0 阅读:208
评论列表
  • 2024-05-04 19:23

    世界第一[笑著哭][笑著哭][笑著哭]

慕梅評健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