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再次揮起“關稅大棒”,或只是拳頭打在棉花上

蓋世小車車 2024-05-15 22:28:55

5月14日晚,美國拜登政府正式宣布,將根據1974年《貿易法》的301條款對從中國進口的價值180億美元的産品加征關稅。

美國新關稅聲明;圖片來源:白宮官網截圖

美國“關稅大棒”再次揮向中國戰略行業

根據美國政府的聲明,此次加征的關稅涉及中國電動汽車、電池、關鍵礦産、鋼鐵和鋁、半導體、太陽能電池、船到岸起重機和醫療産品等戰略領域。

電動汽車

基于301條款,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稅率將在2024年從25%提高到100%。

美國聲稱,“由于大量補貼和非市場做法導致産能過剩的巨大風險,中國的電動汽車出口從2022年到2023年增長了70%,危及其他地區的生産性投資。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100%的關稅將保護美國制造商免受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爲的影響。”這一行動旨在確保美國汽車工業的未來將由美國工人在美國制造。

電池、電池零部件和關鍵礦産

美國對來自中國的锂離子電動汽車電池的關稅稅率將于2024年從7.5%提高到25%,而锂離子非電動汽車電池的關稅稅率將于2026年開始從7.5%提高到25%;對來自中國的電池零部件的關稅稅率也將在2024年從7.5%提高到25%。天然石墨和永磁體的關稅稅率將在2026年從0提高到25%;其他一些關鍵礦産的關稅稅率將在2024年從零提高到25%。

美國方面聲稱,“中國目前控制著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鏈某些環節的80%以上,特別是上遊節點,如關鍵礦物的開采、加工和精煉。而關鍵礦産的開采和精煉能力集中在中國,使美國的供應鏈變得脆弱,使美國國家安全和清潔能源的目標也面臨風險。”

半導體

到2025年,半導體的關稅稅率將從25%提高到50%。

美國政府表示,中國在傳統半導體行業的政策導致了其市場份額的增長和産能的快速擴張,在未來三到五年內,預計中國將占到所有傳統半導體晶圓新産能的一半,“這可能會驅逐市場驅動型企業的投資”。

鋼鐵和鋁

301條款下的某些鋼鐵和鋁産品的關稅稅率將在2024年從0-7.5%提高到25%。

鋼鐵是美國經濟的一個重要部門。但美國認爲,美國工人正繼續面臨中國鋼鐵和鋁産能過剩的不公平競爭,提高鋼鐵和鋁的關稅稅率將保護美國的鋼鐵和鋁工業。

太陽能電池

到2024年,太陽能電池(無論是否組裝成模板)的關稅稅率將從25%提高到50%。

美國認爲,中國目前控制著全球太陽能電池供應鏈中80%到90%的部分,並試圖維持這種現狀,“抑制了中國以外地區太陽能産能的發展和投資”。

船到岸起重機

到2024年,船到岸起重機的關稅稅率將從0%提高到25%。

港口起重機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使關鍵貨物能夠持續進出美國和在美國境內流動,美國此舉旨在鼓勵將港口起重機的制造能力帶回美國。

醫療産品

2024年,注射器和針頭的關稅將從0%提高到50%,部分個人防護裝備(PPE,包括呼吸器和口罩)的關稅將從0-7.5%提高到25%;2026年,橡膠醫用和外科手套的關稅將從7.5%提高到25%。

打著“保護企業和工人的幌子”,實行貿易保護和打壓

拜登政府聲稱,“中國在技術轉讓、知識産權和創新方面的不公平貿易行爲使其控制了全球70%、80%甚至90%的關鍵産品”,此次提高對華關稅是爲了保護具有“戰略意義”的美國産業和工人。

換句話說,中國近些年來在電動汽車等關鍵領域的快速發展,以及在全球供應鏈上不可忽視的地位,讓美國有了落後的危機感。對中國的優勢産業揮起“關稅大棒”,實質上是美國近期對華發起“産能過剩”攻勢中的最新一環,本質上仍是實行貿易保護和打壓。

針對美國的做法,中國表示強烈反對,並誓言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美國提高301條款關稅違反了拜登總統‘不尋求壓制和遏制中國的發展’和‘不尋求與中國脫鈎和斷絕聯系’的承諾,”中國商務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此舉將“嚴重影響雙邊合作的氣氛”。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也回應稱,中方一貫反對違反世貿規則單方面加征關稅,美方一邊表示願與中方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合作,一邊大肆炒作所謂中國新能源“産能過剩”,並對中國電動汽車、太陽能産品等加征高額關稅。這種自相矛盾的做法,不僅同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達成的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共識背道而馳,也將損害世界經濟綠色轉型,破壞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新關稅或只是“拳頭打在棉花上”

美國對中國關鍵産業揮舞關稅大棒,實際上已經算不上是新鮮事。在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就打著“國家安全”的幌子,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那麽美國達到了他們想要的目標嗎?答案幾乎是否定的。正如新華社評論稱,從特朗普政府開始,美國保護主義措施無一例外只是“回旋镖”式的自傷遊戲。美國曾對本土鋼鐵行業大行保護主義措施,未能阻止其就業崗位減少、競爭力與市場份額下降;美國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卻導致美國通脹高企,消費者苦不堪言……

而新一輪的關稅是否能如拜登所願“保護美國企業和工人,鞏固自己的産業優勢”,業內人士看法和國際輿論也都是不認同的。

彭博社本周一的報道稱,華盛頓提高關稅更多是象征性的舉動,因爲被課稅的中國的相關行業並不依賴美國市場和消費者。以電動汽車爲例,中國電動汽車對美國的出口實際上非常少,因爲現有的關稅,中國電動汽車早在幾年前就被擋在了美國市場門外。乘聯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吉利是唯一一家有向美國出口汽車的中國車企,出口量僅爲2,217輛。

其他從中國進口的汽車大多以美國品牌銷售,以通用汽車旗下別克品牌爲首。根據美國政府的數據,目前美國市場有四個車型系列是在中國制造的,分別是林肯Nautilus SUV、別克昂科威(Buick Envision)SUV、極星2和沃爾沃S90轎車。而極星和沃爾沃正積極尋求在美國進行本土化生産。

因此,相對中國車企,新的關稅對美國及其他外國汽車制造商的打擊可能會更大,尤其是在中國後續也采取報複性關稅的情況下。根據美國政府的最新數據,美國汽車制造商在2021年向中國出口了155,337輛汽車,價值63億美元。同年,中國僅向美國出口了64,067輛汽車(其中大部分是美國本土品牌),價值14.5億美元。如果中國采取報複性關稅,還可能會傷害在南卡羅來納州斯帕坦堡開設新工廠的寶馬(每年向中國出口約2.5萬輛汽車)或在阿拉巴馬州開設新工廠的梅賽德斯-奔馳,奔馳在該工廠生産的電動SUV也在中國市場銷售。

太陽能産業也是一樣,對中國來說,美國太陽能市場也很小,去年,中國向美國出口了價值335萬美元的太陽能電池,不到中國出口總額的0.1%。同期,中國成品太陽能電池板對美國的出口額爲1315萬美元,僅占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出口額的0.03%。另外,中國太陽能企業大多從海外向美國出口,避免了類似的關稅限制。

一些分析人士也表示,從短期來看,新的關稅上調對中國的影響可能有限。野村證券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中國對美電動汽車、醫療用品和半導體産品的出口僅占中國對美出口總額的5.9%,不到中國出口總額的1%。

因此,美國新關稅對中國關鍵行業的打擊可能僅僅是“拳頭打在了棉花上”。不僅如此,還可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行業高管和一些分析師表示,美國新的關稅還可能推高電動汽車、電池和其他電動汽車硬件的成本,使電動汽車的整體價格居高不下。根據美國運輸部的數據,美國本土品牌的電動汽車,如Mustang Mach-E或特斯拉Model 3,有30%至51%的零部件來自中國。汽車制造商們表示,如果沒有中國制造的低成本電池和電池材料,電動汽車對美國主流消費者來說將過于昂貴,而這將延緩美國本土的電動化進程。

另外,倡導加快電動汽車普及以減少美國二氧化碳排放的人士警告稱,減少來自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的壓力將適得其反。長期來看,免受中國競爭影響的底特律汽車制造商可能會重演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經曆,當時美國對日本汽車的進口限制,雖然讓美國本土汽車制造商在面對低價競爭對手時得以喘息,但這些貿易壁壘促使豐田、本田和日産將其精益生産系統移植到美國的新工廠。上世紀90年代,北美制造的日本汽車的成功迫使通用汽車、福特和前克萊斯勒(現在被稱爲Stellantis)裁員數千人,並進行了痛苦的整改。

美國環境組織生物多樣性中心(Center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的Daniel Becker表示:“如果通用汽車、福特和Stellantis不必與生産電動汽車的外國公司競爭,它們也許就不會生産電動汽車。屆時市場將轉向比亞迪等計劃在北美本土生産電動汽車的制造商,美國車企則會重蹈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覆轍。”

綜上,考慮到前期美國對華貿易壁壘的存量累積效應,加之中國當前出口到美國市場的相關産品數量有限,新的關稅即便真的落地,其中的大部分也只是加了個“寂寞”,相反,還可能對美國産業産生“反噬”。

正如新華社的評論:“新一輪加征關稅看似來勢洶洶,但就像美國此前推行的保護主義政策,隨著對華加征關稅的‘回旋镖效應’逐漸顯現,受傷最深的到頭來還是美國消費者、美國産業發展本身以及全球綠色轉型進程。”

0 阅读:0

蓋世小車車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