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1元扣4元,揭開輕松籌“綠醫服務”重重迷霧

道總有理 2024-01-30 09:24:35

1月26日,法治日報報道了大衆籌款平台的收費亂象。不少網友抱怨:在輕松籌平台上捐款,“無緣無故”被多收了3元。甚至出現用戶捐款4元,患者只收到1元的情況。

很不巧,作者近期在輕松籌的一筆捐款也遭遇了多扣款的問題:填寫的捐助金額是20元,結果卻被扣了25元。對于捐款人來說,本以爲愛心奉獻給了需要的人,中間卻不曾想到會遭到莫名扣款。

那麽,中間被扣掉的3-5元到底是什麽費用?最終又流向了哪裏?作者在親自體驗後,終于發現了隱藏在背後的一些秘密。

捐1元被扣4元,隱形“抽成”最高達75%

作者在輕松籌的捐助頁面上選擇了20元的捐助數額,緊接著彈出的新頁面上,直接選擇了確定,輸入密碼、支付成功。支付成功那一刻,頁面彈出的扣費金額卻是25元。然而彈出捐助頁面上其實並沒有25元的選項,如果要捐25元需要手動輸入。

之後,作者再點進主頁查看捐助的信息,發現自己捐助金額就是20元,但微信零錢扣除的明細卻顯示扣了25元。事後,作者在網上檢索搜閱相關問題,才發現這並不是個案。很多捐助人都莫名其妙的被多扣了費用。

北京市民劉某,在看到社交群裏轉發某位同學家屬的輕松籌籌款鏈接時決定捐款,事後發現多支付了3元。“捐款10元,卻付了13元。這3元是什麽錢?手續費嗎?還是稅款?”劉某對于這多出的幾元很不理解。

上海市民馬某也有過相似經曆,“我一般是刷臉支付,還沒反應過來,錢已經支付出去了”。她沒有注意到籌款頁面上的告知內容,看到生病的孩子需要籌款就點擊籌款鏈接捐款。她表示,“這3元錢不是我心甘情願出的”。

還有捐款額小于平台多扣費用的情況。有網友在某第三方投訴平台上稱,自己捐款1元,卻被扣除了3元“手續費”,這也意味著用戶在輕松籌捐款4元,到患者手裏卻只有1元,這一單筆捐助的抽成比例高達75%。

在新浪黑貓投訴平台查詢發現,關于輕松籌的用戶投訴超千條,其中大部分投訴稱被“強行”多收了3元或者5元。至于是收5元還是3元,我們無從確認其中的規則。

但這顯然違背了捐助人的知情權和捐助意願。

綠醫服務:高級版“空手套白狼”?

在號稱零手續費的輕松籌,爲什麽用戶捐款會普遍被多扣錢?

這是因爲其會在用戶捐款時,産品默認引導用戶花錢購買“綠醫服務”,由此産生扣款。但是用戶明確知曉該項服務及用途嗎?從網絡上對其大量投訴可以看出,大多人的回答是否定的。

北京市民劉某表示,她以爲同意勾選的是捐款的告知事項,“綠醫服務”屬于贈送的。“一般情況下,我會下意識地勾選‘已閱讀並同意’的服務說明。因爲在其他平台上,如果不勾選無法進入下一個程序,沒想到,在輕松籌平台不勾選才能保證不會被多扣錢。”

對此,法治日報記者在網絡平台上找到了10名發帖認爲上述平台讓捐款人“多掏3元”的網友,都表示之所以勾選“綠醫服務”,均是認爲其屬于閱讀確認捐款的相關說明,“稀裏糊塗”地被扣了錢。

莫名其妙多花錢,讓很多用戶質疑平台在功能設置上有誤導之嫌,但更令人氣憤的是,自己花錢買來的綠醫服務,想使用的話可能並不容易。

所謂“綠醫服務”,全稱爲“綠色就醫通道服務”,分爲普通版和基礎版。普通版服務權益包括七大項目,即預約挂號、住院管家、手術安排、遠程會診、二次診斷、新藥搜索、健康科普;基礎版相對少了住院管家、手術安排、二次診斷三項。

乍看好處頗多,可想用卻異常麻煩,以“綠醫服務”基礎版爲例。一是時間限制苛刻。有效期只有15天,過期無法使用。且購買日起前5天爲等待期,用戶只有在等待期後、有效期前首次確診平台約定的100種重疾病且達到服務約定標准時,才可資格使用該服務。這意味著,需要在指定的10天(有效期15天減去5天等待期)內患重大疾病才可以,而且最終是否符合標准的解釋權仍在平台。

對于絕大多數捐助者來講,15天或30天內用戶很難說恰好需要這一服務,且同時符合平台的時間標准。退一步講,若平台真想爲用戶提供便利服務,完全可以把有效期延長到1年或更長。

二是流程複雜,操作困難。輕松籌的“綠醫服務”說明中,明確了服務流程,首先需要用戶通過在線客服或者電話客服發起申請並進行服務授權,然後向客服提供患者信息、病曆資料、就診意向地區及醫院等資料,客戶會在提交資料後的3-7個工作日內進行資料審核,審核通過可以使用服務。

但實際操作又是怎樣呢?作者在進行一筆實際捐款後,循著這條服務流程進行申請,結果卻與官方說明大相徑庭。

首先,通過與公衆號客服咨詢,對方給出的答複是不能在公衆號使用,只能下載App或者登錄官網使用,爲此不得不下載了App;但當登錄App後進一步咨詢客服,對方表示只對籌款問題進行回答,又被引導返回微信小程序。

而無論是在輕松籌App,還是在網頁端,作者發現,都很難找到有關“綠色就醫通道服務”的入口。

無奈之下,直接“綠醫服務”關鍵詞咨詢客服,客服表示可以通過在線客服或客服電話預約提前2天使用該服務。可再三確定咨詢綠醫服務後,先是出現了系統顯示錯誤,而後客服再次給出新的回複話術,引導作者進行退款。

對于輕松籌來說,如果捐助人用不到“綠醫服務”,那麽這筆錢就等于是白賺,而一旦捐助人真的用得到,就可以在各種限制之後,最後把錢退給你,也沒損什麽。這商業變現的邏輯,堪稱空手套白狼的升級版。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個過程中,平台客服對于如何使用“綠醫服務”始終未給出一個明確答複,這不得不令人質疑該項服務僅僅是平台扣款的一個由頭,形同虛設。一名用戶也問出了自己的疑問:這難道不涉嫌欺詐嗎?

在不少捐助人看來,花了錢買服務、平台不給兌現,和涉嫌欺詐又有什麽區別?

綠醫服務悄悄漲價,平台收費需公開透明

透過一些類似的投訴案例可以發現,輕松籌借助“綠醫服務”搞隱形扣費,所扣費的金額不一。2023年9月前,平台“綠醫服務”的價格封頂爲3元,有的地區捐1元不收費。但9月份後,這種服務費用在全國各地開始陸續漲價,據黑貓平台網友投訴,捐一筆20元以上愛心款,平台要額外收5元“綠醫服務費”,漲價比例達67%。

廣州的一位市民李某吐槽稱,自己在輕松籌捐款15元,卻不小心被平台扣了20元,隱形扣費爲5元。據李某多次體驗發現,廣州的“綠醫服務”收費標准爲:捐1元不收費,捐2-3元收1元,捐4-10元收3元,而捐款11元以上收5元。

從網友投訴情況看,輕松籌在不同區域的收取標准並非完全一致。在廣西梧州,捐1元不收費,2-19元收1元,20元及以上收5元;在廣西百色,捐1元不收費,2-4元收1元,5-10元收3元,11元以上收5元。

從當前的收費標准來看,單筆捐助金額越高,收費越高,大致以10元爲分界線,10元以下扣費1元或3元,最高3元,10元以上有的地方仍收3元,有的地方則提高到5元。另外,有些城市則是捐款大于20元,收4-5元,總之,一旦捐助數額到達10元或20元以上,很可能會有5元的“隱形抽成”。

相比之前的3元封頂,現在的收費標准無疑給平台帶來更大的利益。

舉個例子,假設一個求助人在輕松籌需要籌集10000元。若每人平均捐10元,需要1000個人捐助,每人收5元的隱形扣費,就是5000元。最終籌集到15000元,求助者收到10000元,剩下的5000元就成了平台的收入。

相較于明碼標價,按照一定規則合理收取服務費,輕松籌的這一變現方式,堪稱暴利。只是長此以往,不知道會寒了多少捐助人的愛心。

用戶不是不能接受籌款平台收費,畢竟平台運營、推廣等都需要成本,但前提是收費合理且公開透明,不能罔顧捐助人的愛心。像輕松籌這種隱形扣費的做法,著實令人費解。

這些年來,互聯網籌款之所以快速獲得用戶積累,在于大衆生活中本來就缺乏籌款或捐助的渠道,平台將各有所需的兩方連接起來,籌款者可以解決看病的燃眉之急,捐助人也能奉獻愛心獲得滿足。但如果一旦違背了“善”的初衷,平台對于這一關系的維系必然會受到挑戰。

而這也足以說明,當前的互聯網籌款領域,離規範化仍然還有一段路要走。只有當用戶不被輕松“收割”,收費能做到公開透明,這個極度依賴信任和愛心的行業才有可能更進一步。

0 阅读:8

道總有理

簡介:歪道道的奇思妙想。探索新經濟,不走尋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