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羨慕縣城婆羅門

秦朔朋友圈 2024-05-01 01:50:45

上一篇《爲什麽是浙江?》刊發後,大水宇宙的小夥伴們沸騰了。有人激動,有人難過(因爲我忘了提她的家鄉了),但更多人反映只提名字不過瘾,要求逐一寫寫他們的家鄉。

起初我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寫著寫著說不定還能寫成系列。但後來仔細想了想,還是放棄了。這倒不是說這些地方沒啥好寫的,相反論曆史上的盛名,它們甚至超過現在的很多大城市。

比如忘了提的那位“也子”的家鄉葫蘆島,作爲“山海關外第一市”,曆來是關防重鎮。明末大將袁崇煥便駐紮于此,並于天啓六年(1626年)、七年(1627年),率領不足兩萬人兵力擊敗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兩次進攻,史稱“甯遠大捷”。

而“關內第一市”則是大水的家鄉秦皇島。現在的秦皇島,最知名的莫過于北戴河,而論曆史上的知名度,則要數大水老家所在的盧龍。這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孤竹國的國都,“不食周粟”的兩位主角伯夷、叔齊,就是這孤竹國的王子。“老馬識途”“金石爲開”等成語也典出于此。到了唐代,大名鼎鼎的“河朔三鎮”中的第一鎮便是盧龍鎮(也稱範陽鎮)。

另外,像大水宇宙重要成員YoYo的家鄉遼甯朝陽,前身爲十六國時期慕容鮮卑所建龍城,前燕、後燕、北燕等三燕政權均定都于此。而其祖籍地錦州,則當過遼西省省會;媛媛姐家鄉玉林,是廣西最大、中國著名的僑鄉;方主任家鄉安徽枞陽,雖然現在劃給了銅陵,曆史上卻長期屬于安慶,爲桐城縣的一部分,著名的“桐城派”三祖方苞、劉大櫆、姚鼐均爲枞陽人,堪稱“桐城派祖庭”……

正因爲有著如此光輝的曆史,所以大水宇宙的成員一個個爭著讓我寫寫他們的家鄉。這份鄉土自豪感我十分理解,也很感動。作爲一個典型的農耕民族,中國人有著濃厚的故土情結。無論走遍天涯海角,哪怕到了異國他鄉,也都時刻心系鄉梓。

對故國故鄉的一舉一動,革命、抗日、建國、“改開”,在外遊子不僅熱切關注,往往還參與其中,成爲家鄉發展的重要力量。

但必須承認,上面提到的這些“家鄉”,不管曆史上怎麽闊過,現如今無一例外都已泯然衆城矣。就像大水宇宙的成員自己所經曆的那樣,在人口向大城市、都市圈集聚的過程中,這些散布在天南海北的小城,或許注定將面臨人口外流、城市收縮的宿命,衰落在所難免。單獨成文、逐一分析意義不大,看在朋友面上尬吹一把更不是我的風格。

但,我爲什麽又要寫它們呢?

前陣子幫個朋友梳理洛陽的曆史,邊梳理邊感慨,洛陽與長安,這對中古以前中國最重要的“雙子星”城市,曾經是如此的璀璨奪目。至今,洛陽牡丹仍被視作富貴代表。但即便是這樣一座十三朝舊都,在領跑了1500多年後,也不得不讓位給北京、上海等後來者。

雖然在建國後的計劃經濟年代,靠著“一五”期間蘇聯援華的7個重點項目,以及三線建設時代遷入的大批軍工企業,洛陽一度迎來第二春,經濟總量力壓南昌、合肥等不少省會城市。但改革開放尤其是新世紀以來,又在市場化浪潮、科創大潮中再次沉淪。

現如今,西安憑借省會優勢,尚且保有國中地位,而洛陽則只能通過爭奪中西部非省會第一第二城,來挽回最後些許顔面。甚至于就連動漫電影的制作方,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將很多發生在洛陽的故事挪到了長安,讓人徒生“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的喟歎。

其實大水宇宙成員家鄉的衰落也好,洛陽、開封等古都的風光不再也罷,都是中國城市演變的一個縮影。這種演變、更叠從古至今在華夏大地的各個區域都一直在上演。

近代以來,上青天一度占據一線C位。建國後,東北F4甚至鞍山、本溪等城市也曾風光一時。改革開放後,深圳、東莞等小漁村、小縣城又相繼崛起。而每一輪新城市的崛起,往往伴隨著上一波主角城市的謝幕。哪怕是現如今仍居于金字塔尖的那些頭部城市,其內部也正在發生著此消彼長的變化。

比如新世紀以來的第一個十年,應該說是屬于北京、上海的時代。這兩座中國最大的城市,不僅相繼舉辦了2008年奧運會和2010年世博會,人口增長也是一騎絕塵,分別達到598萬和694萬。

但進入第二個十年後,囿于房價高企、交通擁堵、落戶艱難等因素,京滬的吸引力逐漸消退,2014年後人口增長更是出現停滯,甚至下降。轉而由廣州、深圳接棒。而到了2019年,杭州第一次超過廣深,之後以杭州、成都、西安爲代表的一批新一線城市開始崛起。

不獨中國,外國的情形也是如此。無論是建城時間比羅馬城還要早的迦太基城,僅次于羅馬的第二大城市龐貝,還是京都、奈良、開城、順化等東方古都,無一不在曆史的長河中或被毀,或湮滅,或衰落,或走下神壇。

即便是建國時間不足300年的美國,其區域城市排位也經曆了數輪叠代。

建國之初,美國的大城市幾乎都集中在東海岸,比如紐約、費城、巴爾的摩等。西進運動後,太平洋沿岸陸續崛起了像舊金山、洛杉矶等城市。尤其是洛杉矶,一舉取代費城成爲全美第二大城市。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五大湖地區又因水運便利、礦産豐富,成爲重工業基地,興起了匹茲堡、底特律、芝加哥等一批工業城市。

最近幾十年,隨著人口向南部陽光地帶的加州、德州、佛州遷移,以達拉斯、休斯頓爲代表的一批南方城市排名快速躥升。相反,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的重要性則在持續下降,五大湖地區由工業心髒淪爲鐵鏽帶,曾經的汽車城底特律更是直接破産。

可以說,城市就像人一樣,都有新陳代謝,前浪遲早都會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而這又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啓示呢?

最近這些年,受困于大城市裏高房價、快節奏等壓力,不少年輕人開始懷念起老家來。比如春節那陣子,我讀到的許多回鄉手記,都充滿了對留在家鄉同學、朋友惬意生活的豔羨。

以至于那句許久不曾聽聞的老話“族旺留原籍,家貧走他鄉”也被人翻出來,重新奉爲圭臬。

在這種情緒的帶動下,還真出現了一股“回鄉潮”。根據麥可思研究院對近五年大學畢業生的跟蹤統計發現,應屆本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