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車只用4了年,雙周滲透率超50%,王傳福再次封神

春公子 2024-04-20 14:09:39

文 春公子

4月上半月新能源滲透率超過50%,買燃油車的群體越來越少,新能源汽車取代燃油車成爲主流,可以說是未來最爲確定性的趨勢!

新能源汽車整體比燃油車更出色,爲什麽還有極少數人願意購買燃油車?春公子認爲這與人的慣性思維有一定的關系。

慣性思維,也被稱爲刻板思維或者慣性思維定勢,是指個體在思考、解決問題時由于已有的經驗、知識、觀念、價值觀等形成的慣性,導致思維難以跳出既有思路,很難創新和變革,使思維呈現出緩慢、保守、順從等特點。

用白話來說就是,擁有慣性思維的群體,往往在思想上過于保守,對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較低。

汽車是如何取代馬車的?

什麽才是好的科技産品?好的科技産品要做到讓更多的人受益,汽車取代馬車就是一個例子。

在遙遠的過去,當汽車這個神奇的發明首次亮相時,它並未立即獲得大衆的青睐和信任。相反,馬車作爲當時的主要交通工具,在人們心中占據著不可動搖的地位。

那時,汽車這個新生事物,就像是一個來自外星的訪客,讓人們既好奇又疑慮。它的速度比馬車快得多,但人們卻擔心它不夠安全,容易出事故。

隨著橡膠輪胎的普及和路面的改善,汽車開始展現出它真正的魅力——持續性和穩定性。不受天氣和體力限制的汽車,可以連續行駛數小時而不知疲倦,這是任何馬匹都無法比擬的。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事實證明,汽車最終不僅取代了馬車,還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新能源取代燃油成定局,以合資外資爲代表的燃油車無招架之力

當時代抛棄你的時候,你可能連打招呼的機會都不再有。

乘聯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零售滲透率已經達到了驚人的50.39%。

從2005年到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滲透率才艱難地突破1%。從2016年到2019年,短短三年多的時間,滲透率就從1%提升到了5%。

進入2020年後,新能源汽車市場更是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在短短四年多的時間裏,雙周滲透率從5%躍升至50%,這一速度令人矚目。而按照中國2020年制定的規劃,原本預期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才能達到50%,現在來看,這一目標或將提前實現。

一邊是以國産爲代表的新能源汽車高歌猛進,另一邊則是合資燃油車品牌開始走向潰敗。

從合資燃油車數據來看,合資燃油車在3月的終端銷量遭遇了重挫,其中一汽豐田是唯一一家進入銷量前十名的日系品牌,但同比仍然下滑了7.2%。這一現象反映出合資品牌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正在減弱。

總的來說,新能源汽車在動力、靜谧性、智能化等方面全面超越傳統燃油車,這一趨勢已經愈發明顯。特別是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插混),它集合了燃油、插電、增程、純電動的功能于一體,爲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便利。

隨著國産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和品質不斷提升,加上新能源汽車在價格上的優勢,燃油車難有還手之力。技術突破助力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領跑全球。

王傳福再一次預言成真?

在比亞迪成立三十周年之際,王傳福入選《TIME》“2024年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該榜單是中國汽車人首次獲得這一殊榮,這標志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在全球舞台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認可。

怎麽說呢?王傳福無疑是中國近二十年來傑出的企業戰略大師,他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洞察和預判令人歎服。王傳福所提出的“新能源汽車上半場拼的是電動化,下半場則是電車智能化”的觀點,准確地概括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軌迹。

在電動化階段,重點是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從傳統燃油車到電動車的轉變,這包括電池技術、電機技術和整車制造技術等方面的突破。

新能源汽車的下半場是智能化,這意味著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將不僅僅是交通工具,更是集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于一體的移動智能空間。通過智能駕駛、車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深度融合,新能源汽車將爲用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出行體驗。

今年3月份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高層論壇上,王傳福就說過,上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達到48.2%,預計在未來三個月內可能會突破50%,甚至更高。從現在的結果來看,王傳福再一次預判了行業趨勢。

2023年,中國汽車産銷量首次突破3000萬輛大關,不僅鞏固了中國作爲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地位,還彰顯了國內汽車産業的強大實力和巨大潛力。

2023年首次有中國品牌(比亞迪)出現在全球前十的汽車銷量榜單中。這一成就不僅是中國汽車品牌的驕傲,也是中國汽車産業發展的重要裏程碑。

現在很多人說國産新能源汽車比寶馬奔馳賣的還貴,這其實說明了過去的外資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上賺取了大量利潤,可國産新能源汽車的整體性能並不比這些外資合資汽車差,外資汽車過往依靠品牌溢價的打法,將會被終結!

0 阅读:2

春公子

簡介:資深互聯網從業者!專注分享科技互聯網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