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中萬回爲何與彌勒並列:老趙閑聊僧伽藝術圖像系列8

樂藝會 2024-04-17 07:08:57

花錢中萬回爲何與彌勒並列

僧伽藝術圖像系列初探8

泗州大聖驅五瘟十九老趙閑聊花錢中的抗疫大神系列19

老趙花錢藝術圖像筆記四三

作者 老趙

我們已經花費了11篇文章來闡述泗州大聖的曆史文化與圖像探索:

1、泗州大聖驅五瘟上篇:老趙閑聊花錢中的抗疫大神系列12、正神懾控下的五瘟使者圖像:老趙閑聊泗州大聖驅五瘟中篇3、驅瘟語境下的勸善大師泗州大聖:老趙閑聊泗州大聖驅五瘟下篇4、從僧伽名號演變看泗州大聖花錢斷代之唐五代篇:老趙閑聊泗州大聖驅五瘟之四5、只有兩個士人喜歡稱呼泗州大聖:老趙閑聊泗州大聖花錢斷代之北宋篇6、北宋的大知識分子爲什麽集體性地規避“泗州大聖”稱號?老趙閑聊泗州大聖花錢斷代北宋篇27、從北宋文物中僧伽稱呼談泗州大聖名號演變:老趙閑聊泗州大聖花錢斷代北宋篇38、藝術品收藏中的泗州大聖:老趙閑聊泗州大聖類別費用番外篇9、《夷堅志》中僧伽名號的大聖化與多元化:老趙閑聊泗州大聖花錢斷代南宋篇10、文物中的兩宋僧伽造像舉凡:老趙閑聊泗州大聖花錢斷代兩宋綜合篇11、元仁宗爲什麽稱僧伽爲“泗州張菩薩”:老趙閑聊泗州大聖元明清稱呼篇上次,我們也開啓泗州大聖藝術圖像要素的探索之旅,探索僧伽藝術圖像中的祥雲香煙、賜紫袈裟、風帽花色與寶缯、坐具三足憑幾:1、僧伽花錢中的祥雲香煙:老趙閑聊僧伽藝術圖像要素上篇2、觀想紫衣僧:老趙閑聊僧伽藝術圖像要素中篇3、僧伽風帽的花色與寶缯:老趙閑聊僧伽藝術圖像要素風帽上篇4、僧伽花錢中的風帽結構:老趙閑聊僧伽藝術圖像要素風帽中篇5、僧伽風帽上的光:老趙閑聊僧伽藝術圖像要素風帽下篇6、貫穿老君、維摩、觀音、僧伽的神靈坐具:老趙閑聊僧伽藝術圖像要素之三足憑幾7、南宋《道子墨寶》中藏著一個萬回:老趙閑聊僧伽藝術圖像系列7今天我們繼續泗州大聖藝術圖像要素的探索之旅。繼續談僧伽三聖組合中的萬回。

通過之前的系列梳理,我們大致明白,泗州大聖的造像有站有坐,站像爲多,站像中有獨立的所謂真身像,有與萬回、志公組成的三聖像組合,或者與弟子組成的主尊+脅侍組合。

按照中古傳說,僧伽、志公、萬回三人其實都是觀音的化身,所以合稱三聖,所以北宋天聖六年(1028年)宜賓大佛沱石窟三僧龛,風帽僧伽居中,僧伽左側爲志公(寶志),右側爲愚僧萬回。題記:“天聖六年(1028 年)十月十五日王昌連刻“志公大聖”,”天聖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巡檢使張隆發刻“泗州大聖”,“天聖六年十二月十八日陳榮刻“萬通(回)大聖”。三人都是大聖。所以三個聖人的組合就可以簡稱三聖無疑)。

宜賓大佛沱石窟三僧龛網絡資料

花錢中的萬回與彌勒爲何並列

在萬回花錢中,有一個十分奇特的現象,就是萬回與彌勒存在對錢、乃至可能多錢並列的情景。那麽,按照上次我們闡述的,表示萬裏團圓、預言神驗,與僧伽、志公同爲觀音化身的萬回,爲什麽又與彌勒並列呢?

萬回哥-彌勒佛對錢 胡堅藏品

在上述錢幣中,一枚是萬回主題,正面是頭陀發型、一手持花鼓、一手持鼓槌的萬回,背面中幅,有一豎框,中有”萬回哥“三字。左右文字爲“香花敬重”,一枚是彌勒主題花錢,正面爲大肚彌勒佛,背面中幅,有一豎框,中有”彌勒佛“三字。左右文字爲“招財利市”。兩枚花錢造型、風格乃至坑口完全一致,可見是一對無疑。至少是同一個系列的花錢。那麽,萬回與彌勒是怎麽同向並列的呢?說白了,就是因爲萬回與彌勒,都是合和神的緣故。萬回的和合之旅一、萬回因萬裏尋親而成和合神1、此前我們在“《道子墨寶》中藏著一個萬回”一文中曾經闡述了萬回的基本神通,那就是萬裏倏忽來回,溝通人倫圓滿。比如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三雲:“出門如飛,馬馳不及。及暮而還,得其兄書,緘封猶濕,計往返一日萬裏,因號焉。萬裏因號焉。”唐人鄭綮 《開天傳信記》雲:“忽一日朝赍所備,夕返其家,告父母曰:“兄平善矣。”發書視之,乃兄迹也,一家異之。弘農抵安西萬余裏,以其萬裏而回,故謂之 “萬回”也。居常貌如愚癡,忽有先覺異見,驚人神異也”。《宋高僧傳》之《唐虢州阌鄉萬回傳》雲:“出門徑去,際晚而歸”。宋人祝穆 《古今事文類聚》前集卷三十五有 “萬回師”一則雲:“朝赍所備而徃,夕返其家。父母異之。宏農抵安西萬余裏,以其萬裏而迥,因號萬回。”皆爲此類種種。從萬回一方來說,由于他具備萬裏倏忽替哥哥與父母團圓的神異功能,不僅獲得了萬回的名號,也由此獲得了促成團圓的美好寄托的神格,逐步由專項功能的飛毛腿而成爲了抽象普適的合和神。所謂的合和神,並非是一種專稱,而是一種泛稱,凡是諸事順遂如意,心想事成,就是合和,凡是能幫助促成自己美好心願的圓滿達成的神靈,就是合和神。萬回既然能讓親人在萬裏之外也能回家與家人團圓,豈非合和神耶!

所以明代田汝成在《西湖遊覽志余》卷二十三 “委巷叢談”中有雲:

宋時,杭城以臘月祀萬回哥哥,其像蓬頭笑面、身著綠衣,左手擎鼔、右手執棒,雲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萬裏外亦能回來,故曰 “萬回”。今其祀絶矣。獨有所謂草野三郎、宋九六相公、張六五相公,不知何等神,杭人無不祀之,惑世甚矣。

其中,我們可以獲得以下認識:

其一、宋代的時候,人們就開始喊萬回爲萬回哥哥

這是不是因爲萬回萬裏促成哥哥的人倫之圓滿,就不得而知了。宋周密《齊東野語》卷13“優語”條中有雲:

近者己亥(嘉熙三年,1239)歲,史之爲京尹,其弟以參政督兵于淮。一日內宴,伶人衣金紫,而幞頭忽脫,乃紅巾也。或驚問曰:‘賊裹紅巾,何爲官亦如此?’傍一人答雲:‘如今做官底,都是如此。’于是裭其衣冠,則有萬回佛自懷中墜地。其旁者雲:‘他雖做賊,且看他哥哥面。’

這裏固然是在諷刺史彌遠的弟弟做官如盜賊,吃相難看,貪暴如虎。但是在優伶演出中,還有另一個基本邏輯,那就是既然優伶露出了紅巾,已經准確象征了當時流行的帶紅巾的賊(例如水浒中將強人稱爲紅頭子,李逵也曾戴紅茜巾等等),那麽,優伶懷中一旦掉出來萬回佛,旁人去說‘他雖做賊,且看他哥哥面。“意思其實是在說,優伶雖然已經是個賊,但是他懷中掉出來的,則是大家公認的萬回哥哥,既然萬回哥哥是大家敬重的神靈,那麽,懷中供奉萬回的優伶,就算做了賊,也應該因爲懷供大家心中共同的萬回哥哥而被大家寬宥,這才叫做‘他雖做賊,且看他哥哥面‘。然後才是,這句話既然在當時語境中成立,所以才可以去揶揄史彌遠的弟弟,雖然做官如做賊,但是也被他自己的哥哥包庇而安然無恙。

從宋代筆記的這則故事,我們可以更加明確地知道,宋代人們的確喊萬回爲萬回哥哥。所以花錢上的萬回哥字樣,也的確有對應的時間邏輯坐標。

其二、宋代的時候,人們開始認可萬回爲萬回佛

上述宋代筆記故事中,有萬回佛自懷中墜地的描述,可見宋代人們已經將萬回視爲佛,當然這種佛、菩薩之類的稱呼也是泛指,並非一定是佛教嚴格意義上的佛。萬回爲觀音化身的觀念也已經普及,所以,花錢中彌勒佛與萬回哥,既然一個是真正的彌勒佛,一個是寬泛的萬回佛,兩者並列成系列,也符合邏輯。南朝的傅大士在民間就被稱爲兜率宮下生彌勒,萬回則是觀音化身。其三、宋代因爲萬回萬裏團圓所以尊其爲合和之神。

明代田汝成在《西湖遊覽志余》說,”宋時,杭城以臘月祀萬回哥哥,其像蓬頭笑面、身著綠衣,左手擎鼔、右手執棒,雲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萬裏外亦能回來,故曰 “萬回”。

其實,早在元代劉一清的《錢塘遺事》中就記載了萬回的團圓合和神靈,而《錢塘遺事》被稱爲“雖以錢塘爲名而實紀南宋一代之事”,大致反映了南宋的風俗狀態,其卷一即”萬回哥哥”條雲:惟萬回哥哥者,不問省部吏曹市肆買賣及娼妓之家,無不奉祀,每一飯必祭。其像蓬頭笑面,身著彩衣,左手擎鼓,右手執棒,雲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萬裏外亦能回家,故名萬回。由此我們大體可以知道,在南宋時代,萬回哥哥十分吃香,上至省部下至吏曹,外及街坊市井乃至娼妓之家,無不奉祀,而且奉祀頻率極高,到了每一飯必祭的地步。所以,全民、各行奉祀的萬回神,必然具備更爲普適的價值要素,而不僅是局限在萬裏團圓了,所以,文本中清晰地標明,大家紛紛時時刻刻奉祀萬回的理由就是因爲他成了和合之神。而和合,則是,才是全社會共同需要的永恒訴求。因爲他既普適美好,又包羅萬象。其實,萬回的這種和合神性在唐代就已經萌芽存在,唐代敦煌文書 P.3490《願文》載:弟子歸義軍節度押衙知當州左馬部都虞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兼監察禦史李神好,奉爲國界安甯,人民樂業。府主使君長延寶位,次爲己躬吉慶,障沵不侵,合家康甯,所求得遂。敬繪萬回大師,願垂悲聖力,救護蒼生,一心供養。

可見,唐代敦煌地區民衆奉祀萬回大師的目的,就是吉慶健康,合家康甯,所求得遂,也就已然似乎具備了和合的意味了。

二、萬回因和合神而拓展成爲財神

萬回一旦上升成了合和之神,又因爲和合的含義並非只限在人倫團圓,還有愛情婚姻合和、經商合和(和氣生財)等衆多順遂如意的願望,所以,身爲合和神的萬回的祈禱功能外延也在逐次拓展,也就水到渠成,合情合理了。

比如和合意味中的愛情與婚姻。

民國重修的《杭州府志·風俗》中記載道:“杭州近俗,婚姻喜慶,俱祀和合二聖,其神二像並立,則和合之祀猶存。惟未嘗目爲萬回哥哥耳。”從作者的角度,萬回是老式的和合神,所以到了民國,婚姻喜慶就不再祭祀萬回,而去祭祀了寒山拾得和合二聖了。由此反而可見,萬回正是前任和合神,退役和合神無疑。而且萬回的和合神,就包括對婚姻喜慶的全面籠罩。

因爲和合一詞在《周禮.地官》“媒氏”疏中就曾雲:“使媒求婦,和合二姓”。結婚大喜的器具上,也多見”百年和合“的字樣,就是這個道理。

清代無錫詩人張步瀛有詩雲:“西風刀尺一燈涼,塞外寒多妾自傷,只恐衣成難寄遠,萬回哥處暗燒香“。可見萬回的這種促成團圓的神性,在清代也還是一種基本神格,當然,這裏思念萬裏塞外的人,是妻子或者情人,所以同時也具備了情感和合的含義。

而在社會的和合訴求中,最爲強勁,最具動力,最爲現實,最勾引人心、最系當下的第一動力,無疑就是求富生財。和合神的和合,由于社會普遍的和氣生財的觀念邏輯,也順利地轉身爲了財神。可謂水到渠成。

宋代話本《花燈轎蓮女成佛記》中李小官,就謊稱要買花去供奉和合利市哥哥:“你不知,我買來供奉和合利市哥哥的”。這個民間供奉的和合利市哥哥,就應該是萬回哥哥。在這裏,哥哥成爲了某種特稱與指代,恍如我們今天一說哥哥,大家都知道說的是張國榮一樣。

不過,這裏的利市,不僅僅可以被理解爲生意興隆,也已經拓展爲包括生意在內的一切順遂如意的事情,這個從三言二拍中的諸多”利市“詞彙的使用上就可以明了。發財固然可以是利市,出行順利也是利市,一切順意的事情都是利市,無錫話中有一句俗語叫做“越說越利市”,就生動地表述了這一點。但是,利市的核心語義與起初語義,還應該就是發財利市,招財利市。

招財利市和合買賣花錢 修養藏品

在上述招財主題花錢中,“招財利市”與“和合買賣”,也正是非常嚴絲合縫,互相參證的,也就是說,只有和合,才能利市,才能招財。這與萬回因爲和合神而成財神的邏輯完全一致,那麽,本花錢背面的人物是不是萬回呢?也不是沒有可能。因爲本錢圖案一面,類似一個家庭的後院,左側爲或許帶有供奉性質的亭台,穿下爲一個坐著的婦人,右側一人爲男性,其觀衆視線的左手彎曲向上,而右手則同樣彎曲向上,若有持物。假設右側爲萬回,手持鼓與槌,而坐著的是他的母親,亭子中供奉的,又或是祈禱自己的大兒子,也就是萬回在邊地戍守的哥哥求取平安的供器,那麽這就可能是萬回萬裏來回替母親圓人倫之情的故事。假設這種可能性存在,那麽,文字一面上的“招財利市”與“和合買賣”也就有了著落。我們再來看看花錢上男子的姿勢與藝術圖像中萬回的姿勢的比照。

南宋《道子墨寶》中的萬回

宋代陶模中的萬回

元末明初《三遂平妖傳》第9回中左瘸師乞化時唱道 “招財來,利市來,和合來,把錢來”。在這裏,招財、利市與和合是三位一體,渾然一體的。可見一斑。

相傳爲唐代李淳風著、袁天罡增補的明代通俗印刷品《萬法歸宗》卷二 “和合秘法”中保存了 “和合咒”雲:

【和合呪】貞觀元年五月五日萬回聖僧生下土,不信佛法不信仙,專管人間和合事。和合來時利市來,眼觀梨園舞三台,拍掌呵呵常要笑,冬冬金鼓滾地來。男女相逢心相愛,菅謀買賣大招財,時時刻刻心常戀,萬合千和萬事諧。吾奉萬回歌歌張聖僧律令勅。

由此可見,在明代民間,作爲和合神的萬回,專管人間合和事,其中演化出來的最主要的兩大功能就是:男女相愛與買賣利市。說白了,就是萬回已經從團圓神的基本立場,在和合的價值體系中,已經分別孕育出了愛神與財神兩大分支。在《萬法歸宗》的和合咒裏,萬回哥哥被寫成了萬回歌歌,在民間文本中,讀音接近,也就大致合譜喽,你看下圖插圖中,萬回哥哥還被寫成了萬回虢國。當然這種誤會也並非純粹手誤與空穴來風,因爲萬回本人不僅是虢州人,比如宋贊甯《高僧傳》萬回條雲: ”釋萬回。俗姓張氏。虢州阌鄉人也“。萬回不僅家鄉是虢州,他還被封爲虢國公。唐人鄭綮在《開天傳信記》中曾記載,萬回死後,唐玄宗追贈萬回爲司徒,封虢國公。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看,萬回虢國也可以算是信雅達了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