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貓4》遇冷,全賴不炒冷飯

風生 2024-04-07 16:16:24

既生瑜,何生亮。

這句成了不少電影人的心聲,同檔期中誰都怕冒出個“隔壁家的孩子”。

《功夫熊貓4》已經“靜悄悄”的上映了半個月了,可不管在票房,還是討論度都沒能成爲同檔期的“動畫之王”。

作爲第一部就在海內外吸金的經典動畫,它又是如何一步步的不再傳奇的呢?

能被續費3次的作品,它的IP價值是有目共睹的;

可當它作爲一部“承上啓下” 新故事時,真沒法兜住「合格」二字。

即使沒和宮崎駿打擂台,《功夫熊貓4》也難掩“熊市”了。

難續

功夫熊貓第一部上映的時間是2008年;

假設當時的觀衆在讀小學6年級,到第四部上映時,他們有些可能已爲人父母了。

一個邁入16年的動畫IP,即使是“全年齡向”的設定,但其擁有的票房拉力依然是有限的。

可能夢工廠也知道“炒冷飯”沒誠意,所以幹脆在第四部減少前作的熟面孔,選用新故事來承接新的觀衆。

看似大膽創新,實際多少有點像“拿老東西的名聲去撈錢”的情況。

曾經的它,成本就讓公司花1億多美元,更是請劉玉玲、塞斯羅根、成龍、安吉麗娜朱莉等大咖配音。

被砍掉的蓋世五俠,被弱化“中國化”定制,被套模板的劇本創作...

都是在削弱著它曾經的閃耀,它突然就在一夜之間掉下神壇。

緊張的世界局勢,不再吃香的功夫魅力,故事外的社會不像童話故事永恒不變,憨憨的阿寶也不再是總能討喜。

它既不值得成年人們追味童年,也無法令孩子們主動追隨。

虹吸

貨比貨的尴尬,總是深刻的。

宮崎駿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的細節、解讀、背景故事都坐穩在榜首。

雖然兩部動畫電影的風格截然不同,而且相比前者,《功夫熊貓4》更像是帶娃看趣味故事;

但不可否認的是,吸睛的宮崎駿“封筆之作”就像漩渦,把同類,甚至同檔期電影的流量都給吸走。

更全年齡向、更有“情懷”IP、相鄰的文化背景,曾經功夫熊貓驕傲的賣點,都被另一部動畫電影超越。

這甚至令不少影迷在未上映前,就坐實了宮崎駿>夢工廠的設想。

兩部動畫對拼這是最近的事,那再往前調到剛剛上架的時候呢?

前有狼後有虎,太適合形容《功夫熊貓4》的境遇了。

宣發經費就大不如前,IP的預期吸引力也未制造成輿論效果,也難怪不少平台對其票房的預估並不高。

再看看競爭者們,一個非熱門檔期內擠滿了對手。

除了一衆“春節檔”前輩,還有《周處除三害》、《哥斯拉》、《沙丘2》這些亮眼作品,再加上一衆不溫不火的國産電影圍剿;

《功夫熊貓4》要不是頂著大IP,這破億的票房還真不好拿,更別說形成自己的“虹吸效應”。

曾經的豪華套餐,突然就成了溢價快餐。

變味

打鐵也需自身硬,《功夫熊貓4》的豆瓣評分僅6.5,可以說是整部系列最差,而且這個觀點是內外網統一的。

相比前作制作成本的驟降,夢工廠的裁員風波,項目計劃的匆忙,都在預示著這部電影在遠離“大作”。

一部曾以講東方文化的動畫,現在卻在重複著“好萊塢式的超級英雄”的賺錢流程。

反派成了“曆史合集”,場景成了“萬聖節”風,甚至連《功夫熊貓》的熊貓阿寶都即將退場;

整部電影都在被過去的輝煌無限拉踩,它就像在甲方重壓下趕期出的結果,完成了故事框架,但毫無誠意。

《功夫熊貓》系列曾是中國動畫人的噩夢,因爲它在當時優秀的無法超越。

它完美诠釋了“外來和尚會念經”:全球化合作,精細的東方文化考究,優秀的故事流程,沒有絲毫西方視角的割裂感。

第四部就像部番外篇,雖然還有主角,還在延續故事,但乏味感就撲面而來。

就像職場“空降”的領導,他很努力的講著空話,實際處下來既沒能力,又不親切,讓人無限懷念過去。

全球攬下2億多美元的成績,就像落日前的余晖,它在訴說著過去的輝煌,也在預示接下來的灰蒙。

0 阅读:31

風生

簡介:隨風而生,隨心而說。一個不太合群的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