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迎凍雨!防凍抗病護好身體這四個部位

長江日報 2024-02-21 15:50:24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2月21日訊(記者江夢晴 通訊員胡夢)據武漢市氣象台最新預報,21日白天武漢西部有凍雨或冰粒,東部小到中雨轉凍雨或冰粒,氣溫降至-3℃~0℃。湖北省中醫院(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楊帆表示:寒潮來襲,及時添衣,著重保護4個重點部位。

頸部要暖。氣溫驟降,很容易“風從頸後入,寒從腳底生”。頸部是人體“要塞”,上承頭顱,下接軀幹,既是脊椎中活動最多的部位,也是神經中樞最重要部位,有很多重要穴位,更是心腦血管的必經之路。此時要多注意頸部保暖,穿立領裝、及時佩戴圍巾,避免頭頸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縮,對預防高血壓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處。

腰部要暖。中醫認爲,腰爲腎之府,加上“帶脈”又環繞腰部,若腰部遭受風寒後,易引起腰部冷痛,造成腎陽虛,男子會出現陽痿早泄的症狀,女子會出現月經紊亂、痛經、白帶異常等婦科病。

背部要暖。中醫認爲,背爲陽中之陽,爲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行之處。督脈總督爲陽經,太陽經在一身之表,風寒邪侵人體,太陽經首當其沖。倘若背部保暖不好,風寒之邪就會通過人體背部侵入,以致損傷了氣而使舊病複發或誘發新病。

膝部要暖。寒冷空氣可使得膝部受涼,將導致關節局部肌肉和血管的收縮,引起關節疼痛。患有關節滑膜炎或骨性關節炎的中老年人,在降溫時更容易引起關節疾病發作或加重。

湖北省中醫院肥胖專科主任肖明中表示,除了保暖,還可以通過服用中藥、藥膳、艾灸、泡腳等固護身體“正氣”,提升抗病能力。

益氣固表湯:取黃芪、山藥各20克,炒白術15克,黨參10克,紅棗6個,排骨400克,一同炖煮,食肉喝湯即可。此湯適用于易出虛汗、反複感冒的人。

安神足浴方:取交藤20克,野菊花5克,當歸、吳茱萸、雞血藤各10克,放入鍋中熬成藥汁倒入足浴盆中,加適量溫水,待水溫降至38℃—45℃時,再泡腳15—30分鍾。此湯可改善手腳冰涼。

艾灸穴位:可以選取足三裏穴、神阙穴(位于肚臍中央)、關元穴(位于臍下三寸處)等艾灸,每個穴位艾灸15分鍾左右,起到通經活絡、益氣溫陽的功效。

【編輯:余麗娜】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59222222。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kin0207@126.com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