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年中印邊境印軍“走火”,我軍副營長背部中彈,敵人損失如何?

南書房 2024-04-21 21:49:23

1964年5月,印度領導人尼赫魯因病去世。不少曆史專家指出,尼赫魯的去世,一個重要原因自然是突發疾病,可是,兩年前中印戰爭的戰敗,也是一個“導火線”。

1962年印軍被解放軍打得損失慘重,甚至其所謂的王牌部隊,在解放軍面前也是毫無還手之力,一些解放軍老戰士回憶說道:“印軍戰鬥力,連國民黨軍隊都不如。”

盡管如此,印度仍然沒有放棄對我國藏南地區的領土野心,1987年,印軍再次和解放軍“擦槍走火”……

一、印度爲何敢對中國動武

1962年10月,當印軍主動向解放軍發動攻擊,解放軍被迫自衛反擊時,毛主席是有些震驚的,在一次中央會議上,毛主席指出,沒有想到印度居然敢對中國發動武力。

曾指揮朝鮮戰爭的麥克阿瑟,更是在一次記者采訪時,一臉不屑地說道:“印度主動攻打中國,很明顯,印度領導階層是腦子出問題了。”

事實證明,印度的確是不自量力,短短一兩個月時間,解放軍就打得印軍潰不成軍,近萬印軍被解放軍殲滅或俘虜,一些印度媒體吹捧爲王牌部隊的印軍,在解放軍的反擊下,也沒堅持多長時間。譬如說,印軍“王牌第七旅”,就被我軍幾乎全部殲滅,其旅長准將達爾維被我軍俘虜。

印度之所以敢主動攻打新中國,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則是我國當年正處于經濟困難時期,而印度背後卻有美蘇兩個大國的武器和巨額資金支持,野心勃勃的印度認爲,此時的印度,是有實力打敗中國的,甚至在他們想象中,中國或許不會擴大戰爭規模。

二則是此時的印度國內,正面臨著巨大經濟危機,尼赫魯領導的國大黨,正遭遇下台的政治危機,因此,爲了轉移國內矛盾,尼赫魯試圖用對中國開戰,轉移國內矛盾。

1962年這一戰的慘敗,斬斷了尼赫魯的野心,一年多之後,尼赫魯因病去世。很多人指出,尼赫魯也許從來沒有從這場慘敗中走出來。

二、中印第二次武裝沖突

1967年初,國大黨以微弱優勢贏得大選,這次險勝讓國大黨意識到,印度人民和精英層,不再像以前那樣無條件支持國大黨了,要知道,1962年以前,國大黨支持率基本上是超過70%的,而這次大選,國大黨只得到了54%的席位。

因此,國大黨鷹派認爲,1962年的失敗,讓印度人民對國大黨更加不滿,現在,要想恢複人民對國大黨的信心,需要一場勝利。

在這種曆史背景下,1967年9月,印軍再次在兩國邊境挑起了武裝沖突。只可惜,印軍再次被解放軍幹淨利落打敗,還傷亡幾百人。

兩次中印沖突,終于讓印度意識到和中國的實力差距,此後二十年,印度老實了許多。

三、第三次中印沖突印度慫了?

1986年2月,桑塔吉上將成爲印軍總參謀長,這是一個鷹派軍官。

對于1962年和1967年兩次慘敗,印度一直在總結經驗教訓,他們認爲,印軍之所以兩次落敗,一是因爲軍隊人數不夠多,那個時期,中國軍隊擁有五六百萬人,印軍卻只有五六十萬人。

二是因爲印軍武器裝備不如中國,因此,在這二十年裏,印軍一邊在訓練山地作戰部隊,一邊投入巨大軍費預算,去購買更先進的武器,比如說,印度就向蘇聯購買了米格-23戰機。

實力的提升,以及中國忙于和越南“十年老山輪戰”,讓一直不甘心失敗的印度再次蠢蠢欲動。

1987年春,在克節朗河谷地區,我軍發現印軍,在屬于我國的領土上設立了好幾個非法軍事據點,爲了維護主權,我軍立即重新在克節朗河谷設立了6個軍事哨所。

眼看在克節朗河谷無法取得“便宜”,印軍又在不遠處的桑多河谷,偷偷設立了一個秘密軍事據點。

同年4月,西藏軍區一支巡邏部隊在桑多河谷,發現印軍在河谷以南的一個戰略制高點,設立了一個軍事據點,還修建了防禦工事,並且有大約一個連的印軍駐守。

帶隊副團長發現這個情況後,立即向軍區領導彙報了這個情況。

雖然印軍侵占了我國領土,可是秉承著“先禮後兵”、“和平共處”之原則,這位副團長,並沒有帶著部隊前去交涉,而是派出一支由一位副營長爲首的7人小隊,前去桑多河谷印軍據點交涉。

在7人小隊臨行前,副團長握緊這位副營長的手說道:“這次交涉行動,一定要注意保護自身安全,對于印軍一些無恥舉動,我們不得不防。”

副營長行了一個軍禮道:“您放心,保證完成任務。”

副團長一面派出交涉小隊,一面派人向軍區請求援軍,二十多年的沖突告訴我們,印軍突然向解放軍開火可能性非常之大。

面對我軍的交涉時,印軍負責人居然宣稱,腳下的這個據點是屬于印度的,中方無權幹涉印度的行動。

不僅如此,看到解放軍態度強硬要求他們離開,幾個印軍士兵,還拉開槍支保險暗中威脅交涉小隊。

收到副營長彙報後,知道印軍嘴角的副團長,立即下令副營長帶隊回來。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副營長帶隊返回時,印軍居然對著副營長背後開了一槍,因失血過多,這名副營長壯烈犧牲,而無恥的印軍居然說這是一起意外,是一次“擦槍走火”。

一個副營長犧牲,西藏軍區按照中央軍委指示,立即向敵人發起反擊,在接下來的三天裏,精銳的解放軍再次痛擊印軍。

1987年7月,印度最高領導人拉吉夫·甘地在媒體中宣稱,中印兩國發生沖突,這是西方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錯誤引導,所謂的中印沖突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雖然因爲種種原因,曆史上沒有公布此次殲敵數量,只知道第一場戰鬥,我軍殲滅俘虜印軍21人,但可以想象,印度政府如此直接“認慫”,肯定是被解放軍打怕了。

出于政治上的考慮,我國沒有對這次中印沖突進行任何宣傳,對外宣稱這是一次軍事演習。一直到多年之後,這次沖突的相關內容,才被解密。三次中印沖突,讓世界明白,中國愛好和平,可一旦敵人跨過我國底線,中國是不惜一戰的。

9 阅读:2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