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順妃:朱元璋貴妃,父親與妹夫因入亂宮禁而死,兒子葬身火海

雍親王府王妃 2024-05-11 11:24:54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後宮妃嫔,要麽是功臣之後,要麽因賢德之名而被太祖選中,比如:

孫貴妃,是枭雄馬世雄的養女,十分聰慧,而且秉性賢淑,言行舉止皆遵從曆法。朱元璋也是在聽聞孫氏賢名後親自去向她的兄長孫楧提親,嫁給朱元璋以後孫氏十分得寵,先後爲朱元璋生下四位公主。朱元璋更是將其直接冊封爲後宮第二位——貴妃,位居衆妃之首。不僅如此,朱元璋還讓孫貴妃幫助馬皇後一起處理六宮事務,馬皇後在時,孫貴妃是唯一一位處理過六宮事務的妃嫔。

郭甯妃,郭甯妃是相面人郭山甫的女兒,郭山甫在朱元璋還在郭子興麾下時曾見過朱元璋,見到朱元璋的第一面便驚訝的說:此人必定能成就大事。所以郭山甫便讓自己的兩個兒子郭興與郭英跟著朱元璋一起幹事,讓自己的女兒嫁給朱元璋,哪怕是做妾也可。果然郭氏一族崛起,出了一位甯妃,出了兩位侯爵:武定侯(郭英)與鞏昌侯(郭興)。郭甯妃在馬皇後、孫貴妃、李淑妃先後病逝後,成爲實際上的“後宮之主”。

郭慧妃:郭慧妃是郭子興的女兒,而郭子興是馬皇後的養父,如此馬皇後跟郭慧妃其實也算是姊妹關系。朱元璋登基後將郭子興追封爲滁陽王,其女郭氏封爲慧妃,而郭慧妃還是比較得寵的,先後爲朱元璋生下三子兩女,是朱元璋所有妃嫔中爲朱元璋生育子女數量最多的(馬皇後除外,畢竟存在爭議)

在朱元璋的後宮妃嫔中有這樣一位,父親是開國功臣,因爲父親的緣故入朱元璋的後宮;然而多年後父親與妹夫居然因爲穢亂宮闱而死,而自己唯一的兒子也葬身火海,此人是誰呢?

此人便是胡順妃

這篇文章,我們便一起來看一下胡順妃在元末明初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存在?

01

胡順妃的父親是開國功臣胡美,其實胡美一開始是朱元璋的死對頭陳友諒麾下的大將,在歸順太祖之前任江西行省丞相,奉陳友諒之命率兵駐守龍興。

太祖在1360年的時候便已經攻下應天(南京),並且以應天爲根據地。

雖然此時太祖已經占據了應天,但是四周都是勁敵:

陳友諒盤踞在長江上遊,占據的地理位置非常有優勢;

張士誠則是在下遊

而應天的東南則是方國珍

南邊是陳友定

這些敵人中真正讓太祖忌憚的便是陳友諒,方國珍與陳友諒的目標就是割據勢力,張士誠此人並沒有多大的野心,而且與元朝之間暧昧不清,至于陳友諒是一個跟朱元璋一樣,想要吞並其他勢力,自己做皇帝的人。對于太祖而言,陳友諒便是最危險的敵人。

1361年,朱元璋率兵攻下江州後,便直指龍興。

不過朱元璋並不打算強攻,而是想要勸降胡美,如此便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得到龍興、胡美以及胡美麾下的衆多將士們。所以朱元璋便派人前去勸降,胡美則是派人前往九江向朱元璋請降,但是有一個條件:不要將他的部隊解散。

朱元璋聽到胡美的條件,一開始非常生氣,並且對此很是不滿。

而劉基用腳直接踩在朱元璋坐的床上,朱元璋才恍然大悟,給胡美回信說到:

你派人到我這兒來,說明你確實有爲我效力的意思,這說明你是明智的;你擔心我會分散你的部隊,確實是你多慮了。我起兵十年之久,身邊聚集了很多英才。有的人能看天時地利,料定事情的機會,不需要交兵,便前來歸附我,我都誠心相待,並且按照他們自身的才華委以重任,若是若是缺少兵馬我便會爲其增兵,若是缺少財物的話我便對其厚賞,我怎麽能解散這些人的部隊,讓人感到危險,豈不是辜負這些前來歸附我的人的心嗎.....

胡美看到朱元璋給自己的寫的信後,便派人前往九江歸降。

朱元璋便親自前往龍興,接受胡美的歸降。胡美見到朱元璋以後,便將陳友諒給他的丞相印、龍興軍民、城內儲備的糧食全部獻給了朱元璋,並且是在新城門迎接朱元璋。朱元璋對胡美一番慰勞後,仍舊讓其擔任原官職。

胡美歸降朱元璋,但是同佥康泰以及平章祝宗歸降得有些心不甘情不願,胡美便跟朱元璋暗示了一下這件事情。朱元璋便讓康泰與祝宗二人率兵,跟隨大將徐達一起出兵武昌,果然二人直接反叛,不聽從徐達之命去攻打武昌,而是攻下了洪都。徐達便率兵平定叛軍,祝宗在逃走的路上被殺,而康泰則是被活捉,因爲康泰是胡美的外甥,所以朱元璋並沒有殺他。

1363年,在鄱陽湖之戰(此戰陳友諒大敗,死在流箭下,其子陳理繼承皇位)後,胡美率兵跟隨朱元璋一起出兵武昌,圍攻陳理。

1365年,胡美跟隨大將徐達一起,率領步兵、騎兵、水軍等一起攻打淮東。

1366年,胡美奉命率兵征伐張士誠,先後將湖州、無錫等地攻下,憑戰功被封爲榮祿大夫。這年冬朱元璋將胡美任命爲征南將軍,從江西率兵攻打福建,並且朱元璋將自己的兩個親信左丞何文輝與參政戴德交給胡美,由胡美來調遣。並且叮囑胡美不要錯失良機,胡美果然沒有辜負朱元璋對他的期望,先後將光澤、建陽、建甯等地攻下,並且迫使不少大將獻城歸降

恰逢大將湯和先後攻下福州、延平等地,胡美緊接著又招降了汀、泉等諸多郡縣。

如此福建全境,全部被平定。

胡美奉命守在福建,不過沒多久便被召回了應天,跟隨朱元璋一起前往汴梁巡幸。

而後不久,朱元璋便將胡美的女兒納入後宮,就這樣胡美便成了朱元璋的嶽丈。至于胡美的女兒胡氏的得寵程度並沒有詳細的記載,不過但從其生子數量以及結局上邊可以看得出,胡氏並不是十分得寵,朱元璋之所以會將胡氏納入後宮,無非就是厚待胡美的一種方式而已。

朱元璋在1368年登基後,將胡美任命爲三品的中書平章,並且將其任命爲東宮的同知詹事院事。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命胡美前往河南將擴廓的舊部招降。在這年冬天朱元璋大封開國功臣的時候,胡美被封爲豫章侯,並且在胡美的诰書中提到了“窦融歸漢”的事情。

“窦融”是誰?

窦融是西漢孝文皇後窦氏的弟弟窦廣國的七世孫,一開始在西漢王莽政權下爲官,後來因爲西漢王莽政權的衰落,而投奔了更始皇帝。窦融的家族在河西走廊地區的影響力極大,她的曾祖父曾任張掖太守,她的祖父曾爲護羌校尉,他的一個從弟也曾做過張掖太守,在投奔更始帝後,窦融也被任命爲張掖屬國都尉,在河西地區廣交英雄豪傑,安撫當地的百姓,深得河西百姓的愛戴。

東漢劉秀登基後,面對更始朝的敗落,窦融審時度勢決定歸順劉秀。

劉秀對窦融的歸順十分滿意,將其封爲涼州牧。

窦融歸漢的影響十分明顯,不僅穩定河西五郡,而且在抵禦匈奴等的侵擾上,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所以窦融歸漢被傳之後世,被認爲是順應曆史潮流的典範。

如此便可見,朱元璋對胡美的評價有多高。

十年後,也就是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再次封賞功臣,再次提到了胡美:當年在陳友諒與我對峙的時候,有七位大將沒有觀望,而是選擇了棄暗投明歸順與我,這七人分別是韓政、曹良臣、楊璟、胡美等,尤其是胡美與楊璟都可以獨擋一面。

這七位歸順太祖的大將,朱元璋最器重便是胡美與楊璟。

美與璟有方面勳,帝遇之尤厚。

朱元璋將胡美改封爲臨川侯,並且前往長沙爲潭王朱梓修建潭王府(達定妃所生)。

然而即便是朱元璋器重胡美,胡美也沒有善終。

洪武十七年,胡美被賜自盡,他的一位女婿也被太祖直接下旨賜死。在四年前,胡美剛被太祖大加稱贊一番,而且胡美還是湘王朱柏的外祖父,朱元璋爲何要將其賜自盡呢?胡美的女婿爲何也被牽連其中呢?

胡美被賜死,群臣也不知何緣故;了解明史的應該知道,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發動胡惟庸案,不僅將胡惟庸全族誅殺,而且此案持續了十多年,一直到藍玉案爆發才算結束,此案牽連三萬多人被殺。而胡美不過是其中一個而已,胡惟庸案後,群臣戰戰兢兢,擔心自己會受到牽連,又怎麽敢爲胡美求情或者因爲胡美被賜死一事而多言呢?

所以胡美死後六年,朝臣們都不是很清楚胡美被賜死的具體原因。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受胡惟庸一案的牽連而被太祖直接下旨處死,而且一家七十多口全部被誅殺。此時朱元璋才說出爲何要賜死胡美的原因:胡美的長女身爲貴妃(胡順妃),作爲外戚他竟然敢帶著自己的女婿一起擅入宮禁。

偕其子婿入亂宮禁,事覺,子婿刑死,美賜自盡雲

作爲胡順妃的父親,入宮看望自己的女兒倒也無可厚非。但胡美是戰功赫赫的臨川侯,胡順妃是湘王朱柏的生母,朱元璋本就生性多疑,不免會對此有所懷疑。更何況胡美並非一人入宮,而是擅自帶著自己的一個女婿入宮,此舉便更加讓朱元璋不滿。

畢竟自胡惟庸案後,很多的開國功臣都受到牽連而被處死。

此時胡美不僅沒有意識到謹言慎行的重要性,低調尋求自保之法,反而做出讓太祖如此忌諱的事情,確實有一股自尋死路的味道。

朱元璋給出的理由是“入亂宮禁”,而非禍亂宮闱,便說明朱元璋在意的只是外戚入宮禁一事。雖然胡美很可能只是與女兒胡順妃聊了聊家常,但對于多疑的朱元璋而言,便沒有那麽簡單了。

但不管怎麽說,胡美沒有善終。

父親沒有善終,胡順妃在後宮的日子便可想而知。

不過好在胡順妃還有一個兒子可以依靠,然而胡順妃唯一的兒子湘王朱柏,也未能善終,最終葬身火海,這又是怎麽回事呢?

02

湘王朱柏是在1371年出生(洪武四年),所以錯過了太祖第一次分封藩王。洪武十一年,在朱柏8歲時被封爲湘王,封地在荊州府。值得一提的是朱柏從小便十分聰慧,而且身懷大志,希望能做以爲濟世安民、輔佐君王社稷的藩王。

洪武十八年前往封地就藩,就藩後的朱柏便在荊州府設置“景元閣”招賢納士,來整理古籍,並且學習如何治理天下的知識,他很喜歡與人談論軍事。而朱柏自己更是喜歡讀書,經常讀書讀到半夜。不僅如此,朱柏的臂力過人,不僅能熟練地使用弓箭,而且騎馬的功夫也非常不錯,頗有豪俠的樣子。

可謂是名副其實的文武雙全,每次朱柏外出,都會帶著書囊,哪怕是寒暑天也不會停止誦講。若是遇到山水勝景的話,朱柏便會在此處停留多日,賦詩作文刻在石頭上。

朱柏如此有才華,朱元璋自然不會不用如此文武雙全的兒子。

朱柏曾多次率兵出征,比如常德降兵叛亂,流竄到了荊州一帶,朱柏便親自率兵作戰,多次大敗敵軍嗎,最終在延安將其徹底剿滅。朱元璋對此十分滿意,特地將朱柏召回京城好好慰勞一番。

洪武三十年,朱柏被任命爲副將,跟著主將楚王朱桢一起征討古州蠻。然而楚王朱桢雖然跟朝廷要了三十萬石糧食,但是自己在後不肯親臨前線指揮戰鬥,導致此次征伐頗爲不順。之後太祖又讓兩位藩王一起修築銅鼓城,完成後便各自返回了自己的封地。

在洪武一朝,朱柏一直安分守己,自然安然無恙。

然而洪武三十一年,太祖皇帝病逝後,朱柏也將命不久矣。

原本父親的死便讓朱柏産生了棄世的念頭,而侄兒朱允炆登基後的削藩之舉,讓朱柏徹底失望,決定以葬身火海結束自己的一生。

洪武三十一年,朱允炆在皇祖朱元璋病逝後登基,剛登基不久便迫不及待要除掉這些對自己有威脅的藩王。而第一個便是齊王朱榑,緊接著便是湘王朱柏。

其實在朱允炆削藩的過程中,燕王朱棣曾派人聯系朱柏,希望朱柏能跟自己一起起兵,不過朱柏直接拒絕了朱棣。但即便是朱柏對朝廷忠心耿耿,朱允炆也不相信朱柏。

很快朱柏被誣陷想要造反,並且僞造寶鈔等罪名,朱允炆直接下旨將湘王朱柏押赴京城問罪。緊接著朱允炆派去的人將兵器等都藏在一輛裝滿木頭的車上,假裝成商人,等到到了湘王府的時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包圍了湘王府。

朱柏不僅仰天長歎:我看那些前朝的大臣們,若是遇到昏君而被冤下獄的話,大多都是選擇自盡。我是太祖的兒子,父皇病逝我既不能回京探望,也不能親自送葬,本就心懷遺憾,活著又有什麽意思呢?如今要受這些奴仆的羞辱,我又怎麽能苟且呢?

說罷,朱柏便放火燒了自己的湘王府,穿戴好親王的衣冠,騎著白馬一躍進入大火之中。

就這樣,朱柏及其妻妾全部葬身火海。

因朱柏無後,國除。

結語

在明史中對胡美的評價還是非常高的:

馮勝、傅友德,百戰骁將也。考當日功臣位次,與太祖褒美之詞,豈在湯和、鄧愈下哉。

胡美的功勞並不在湯和、鄧愈之下,可見朱元璋對胡美的認可。並且因爲胡美的歸順、多次立功,而將其女兒納入後宮,封爲順妃。而且按照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三年的說法,胡氏在後來已經被晉封爲貴妃,在明朝初期並沒有皇貴妃這一說法,所以貴妃是僅次于皇後的存在。

朱元璋的後宮妃嫔中,能最終做到貴妃位上本就非常少,胡氏能得如此便可見朱元璋對胡美的器重。然而“伴君如伴虎”,雖然朱元璋器重胡美,但是胡美似乎並不深谙保命之道。

胡惟庸案發後,不僅沒有爲人處世更加的低調,反而帶著自己的女兒直接入宮,這確實很容易引起朱元璋的猜忌;畢竟胡順妃是有兒子的妃嫔,而胡美又是朝廷重臣、功勳之臣。

要說可惜,還是胡順妃唯一的兒子湘王朱柏。

朱柏文武雙全,原本可以成爲大明王朝一位頗有作爲的藩王。然而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直接讓朱柏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其實對于朱柏而言,或許這也是最好的歸宿吧,畢竟只要建文帝朱允炆一直在位便會削藩,而朱柏余生只能被囚禁不得自由。對于心懷大志的朱柏而言,是絕不能接受的。

而朱柏曾直接拒絕朱棣一起起兵的邀請,若是朱棣登基的話,朱柏也不會善終。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