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監測:以色列封鎖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人道主義危機加劇

互聯新鮮事 2024-03-19 10:12:41

自以色列軍方宣布切斷對加沙地帶的供水、供電,實施全面封鎖之後,巴勒斯坦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危機愈演愈烈。10月14日從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以下簡稱SDG中心)獲取的最新衛星影像顯示,由于以色列切斷了電力供應,在全球人口最密集地區之一的加沙地帶夜晚幾乎完全陷入黑暗,這與該地區此前夜晚的燈火通明形成鮮明對比,這也凸顯出加沙地帶民衆當下生存處境的艱難。

公開資料顯示,加沙地帶是一塊長41公裏,寬6到12公裏的狹長地帶,在總計約365平方公裏的土地上,生活著200多萬人口,絕大部分爲巴勒斯坦人。這裏是全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人口密度和西班牙馬德裏和英國倫敦相當。利用SDG中心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的微光成像儀,在當地時間9月14日晚10時左右拍攝的加沙地帶夜景圖像顯示,在此輪巴以沖突之前,整個加沙地帶的夜晚燈火通明,這也直觀反映了該地區的人口稠密程度。自以色列軍方宣布全面封鎖加沙地帶後,當地唯一發電廠因燃料短缺而關停,導致該地區在10月11日徹底停電。這一舉措引發了越來越多的人道主義災難。巴勒斯坦衛生部于10月11日發出警告稱,加沙地帶的所有醫院的發電用燃料即將耗盡,這將會引發“災難性的後果”。同時,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也于10月12日發出警告,由于缺乏電力供應,加沙的醫院正在變成“墓地”。此外,停電還影響了當地通信系統的運作和居民的日常食品保存,民衆也無法從銀行取出存款。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10月13日還指出,斷電在加沙地帶還引發了飲用水危機。

根據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獲取的最新衛星影像顯示,在徹底斷電之後,整個加沙地帶的夜晚幾乎完全陷入了黑暗,只有零星的燈火。這也意味著整個加沙地帶陷入了癱瘓,當地民衆的基本生活已無法得到保障。帶有微光成像載荷的衛星可以通過探測夜間燈光的強度和分布,反映一地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人居水平。據中科光啓副董事長蔣鵬飛介紹,目前全世界在軌運行具有微光成像能力的衛星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和以色列三國。其中美、以的微光成像衛星主要用于軍事、環境監測和測繪等領域。而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是全球首顆專門服務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科學衛星。該衛星由中科院“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先導專項研制,是全球首個以大數據服務聯合國2030年議程的國際科研機構——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規劃的首發星。該衛星自在軌運行後,其數據産品面向全球進行共享,爲國際社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開展可持續發展目標研究所需的數據支撐,爲縮減全球可持續發展不平衡和區域間的數字鴻溝做出表率和貢獻。

0 阅读:1

互聯新鮮事

簡介:留點小胡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