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鋼鐵女巨人媽媽的日常格鬥

新周刊 2024-05-16 11:11:19

撰寫|劉車仔

編輯| Felicia

題圖|受訪者供圖

有一種叫作“貘”的生物。

它是日本傳說中的食夢獸,每當做了噩夢,人們就會說,快把這夢給貘吃吧,好像這樣就能夠離這個夢遠遠的。也許是貘長得太怪了,身體像熊,鼻子像大象,尾巴又像牛,總之,人們對貘的感覺不太好——“貘很危險!它可以用伸縮自如的鼻子把你活剝!”

2020年母親節前夕,馬鲨鲨拍了一條關于媽媽的Vlog,在視頻開頭,她介紹了貘的故事。貘看起來很可怕,馬鲨鲨的同學們也總是害怕她的媽媽。從小到大,媽媽是家裏那個絕對強勢的人,所有沖突的結局,總是以馬鲨鲨的哭泣收場,而媽媽“絕不回頭”。

《母親節Vlog》截圖。

十幾歲時,馬鲨鲨暗暗發誓不要再受媽媽的影響,她不要像媽媽那麽強勢。在她的影像日記裏,她拍了很多自己脆弱和悲傷的畫面——她大概算得上在鏡頭裏哭得最多的博主。

但貘真的那麽可怕嗎?在一個可愛的傳聞裏,爲了改善人們對貘的印象,一位叫作“馬托拉”的飼養員決定每年都給貘舉辦生日派對。人們後來才發現,這種巨獸溫柔、可愛。

馬鲨鲨也開始把媽媽拍給很多人看。通過她擅長的捕捉日常的鏡頭,媽媽也成了被別人圍觀並喜愛的“稀有動物”。

2019年,她把“替媽媽抓小三”的經曆拍成了視頻,因此走紅網絡。在視頻裏,所有人都認識了馬鲨鲨的媽媽——羅老師,一位愛美、刻薄、自信、喜歡走秀的“鋼鐵女巨人”。

圖1《母親節Vlog》截圖,圖2受訪者供圖

但什麽都沒有改變,真正的和解從來都沒有出現。她們似乎都接受了這輩子無法改變彼此的事實。只不過,理解媽媽,是每個女兒成爲自己的必經之路。

從強大的母體解脫出來

2019年春節,回家的第三天,媽媽向馬鲨鲨控訴:爸爸出軌了。當時她正在嘗試拍Vlog,便拿起相機開始記錄。

聽完媽媽對“小三”的描述,馬鲨鲨決定去尋找“小三”,偵破這起“出軌”。觀衆也通過她設置的懸念,看見她的父母婚姻的剖面。

《我媽第一次失戀》截圖。

視頻裏,“小三”最終沒有出現,也沒有想象中的狗血情節。但觀衆對那位叫作“羅老師”的女人和她的後現代生活産生了深刻的興趣,這條片子讓馬鲨鲨的社交平台賬號一夜漲粉。

它似乎奠定了馬鲨鲨拍紀錄視頻的風格。她是一個有點疏離的旁觀者,但正因爲這種旁觀的視角,她的視頻呈現出一種深刻的幽默。

小時候,爸媽時常吵架,馬鲨鲨不敢睡去,怕第二天醒來他們就離婚了。長大後,她開始想:爲什麽他們要爲了雞毛蒜皮的事情吵架?爲了不被父母的情緒卷入,爲了獨善其身,她有了一種對凡事抽離的觀察心態。

《我媽第一次失戀》截圖。

抽離,也是她從媽媽的絕對強勢中生存下來的方式。媽媽是典型的川渝女性:強悍,從不認輸。用馬鲨鲨的話來說,她是個“鋼鐵女巨人”。如果說家像一個星系,那母親就是家裏那顆光芒四射的恒星,所以有時候,她的光芒難免會灼傷家裏的其他生靈。

“羅女士”不允許其他人違背她的意志行事,而她優秀的語言輸出能力是她強勢的武器。平常,馬鲨鲨選擇“左耳進,右耳出”,但更多時候,她總會敗下陣來,以哭泣收場。沖突的內容都是小事情,比如高考結束的夏天,媽媽仍要求馬鲨鲨不能超過8點起床,多睡一兩個鍾頭都不行。

“在她身邊,我總要經曆情緒的過山車。”而爸爸則“脆弱得像嬰兒”,有時像失去了自主能力,羅女士這時候便可以“突然展現出自己光輝的包容力,讓我爸爸感覺回到了母體”。

多年來,爸爸媽媽在這種關系裏達成了平衡。爸爸會在出門的時候給羅女士背包,也會在羅女士需要展示美滿家庭的時候配合喝交杯酒。他的存在感很低,不太會表達。相比操心家裏的大小事,他更習慣在外面爲朋友兩肋插刀。馬鲨鲨覺得,也許是他在媽媽的強勢中慢慢放棄了參與大小抉擇,最後幹脆退出任何需承擔責任的領域。他不太清楚女兒在做什麽,也記不清她談過什麽男朋友。

《我媽第一次失戀》截圖。

某種程度上,這樣的關系也是羅女士意志的成果。羅女士總提起那個讓她仰望的“前男友”,但她最後還是選擇了一個“配不上我的男人”,這樣他才會死心塌地地對她好。

爸爸“躺平”了,但小女孩馬鲨鲨長大了,她擁有了逃離母親的翅膀。高考結束之後,馬鲨鲨飛去了北京,她感覺自己重新找到了人生的自由。

後來,母女之間見面的時間越來越少。吵架的時候,馬鲨鲨會拿起手機,訂好機票,馬上離開。

媽媽的愛是有條件的

但故事的另一個版本是,“她比較不願意聯系我”——馬鲨鲨說。畢業之後,馬鲨鲨並沒有走上媽媽期待的人生道路——沒有“鐵飯碗”,也不結婚生子。很長一段時間,媽媽都不曾主動聯系馬鲨鲨,甚至一年都不發一條短信。“反正她也管不了我,我也餓不死的,她就沒有那麽在乎我的生活。”

“媽媽的愛是有條件的。”從小,馬鲨鲨就知道,媽媽的愛的前提是“必須要聽從她的意志”。長大後,這種要求變成“凡事要符合她的三觀”。

在更小的時候,父母把馬鲨鲨送到住在別的城市的奶奶的家。這種狀態斷斷續續,一直持續到她上小學二年級。有一天,馬鲨鲨在奶奶家裏,轉頭看見背後的“陌生阿姨”,她認不出來,羅女士提醒她:“我是媽媽啊。”

羅女士不是那種犧牲自我、爲家庭奉獻全部的典型的東亞媽媽。她總是嘴角輕輕往上翹,好像隨時准備對世界嗤之以鼻。某種程度上,她的確通過努力爲自己贏得了尊嚴。她上過大學,成了“有文化的人”。她也努力成爲一名令人尊敬的老師,家長們對她的評價挺高。

小時候,在馬鲨鲨眼裏,羅女士是“偉大的媽媽形象”。因爲她總是那麽強,遇到任何情況,總可以迅速解決。很長一段時間裏,馬鲨鲨崇拜媽媽的強大。現在,馬鲨鲨才懂得原來這叫“慕強”——以爲堅強、毅力可以解決任何問題,從不允許顯示脆弱。

但“鋼鐵女巨人”也有脆弱和孤獨。羅女士出生在一個多子女家庭,排行老三,是一個被夾在中間的透明人。在物質條件比較稀缺的年代,她需要爲自己的成長爭奪資源,爲此也少不了被打壓。也許,這就是羅女士總想證明自己的存在感、想成爲焦點的原因。

直到現在,母女之間的鬥爭仍然無止無休。平常和親戚打麻將,媽媽一旦輸了,回家後總是喋喋不休——不是因爲輸錢了,而是因爲“輸了”。

馬鲨鲨說,媽媽看似很強勢,實際上“很依賴家裏,她很害怕被家庭抛棄”。在她拍的《我是如何成爲我親戚的缪斯》裏,媽媽和她視頻聊天時崩潰哭泣。親戚對馬鲨鲨的評價是“很可憐”“沒有結婚,沒有生孩子”,這讓媽媽尤其難過——她好像遭到“組織”的抛棄。

《我如何成爲我親戚的靈感缪斯》截圖。

看似強大的媽媽,還是被原生家庭的期許束縛著。直到現在,她也得不斷爲家庭付出很多,才能得到愛和認可。她從小得到的愛,也都是有條件的。成長過程中,羅女士沒有分到多少“資源”, 但她作爲“姐姐”,既要打工掙錢幫補家用,又要犧牲學習時間照顧弟弟。這是馬鲨鲨很久後才明白的事情。

在馬鲨鲨的成長過程中,好像有兩股力量:一種源自依賴,她羨慕媽媽那麽強大,什麽都自己扛;另一種則源自逃離,她想擺脫媽媽的影子。所以後來,她放任自己寫憂傷、脆弱的東西,仿佛這樣“才能療愈自己”。

《格》

隨機波動 編 / 馬鲨鲨在雜志書中寫了一篇《如何剪輯我和我媽的這場格鬥》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4-2

隨著馬鲨鲨慢慢變成成熟的大人,那個“偉大的母親”的光環也一點點褪去。如今,她眼裏的媽媽,徹底變成了一個“普通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悲涼

Vlog這種媒介形式,某種程度上成爲馬鲨鲨重新拼湊起“母親的樣子”的工具。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羅女士學會把生活的片段拍下來。馬鲨鲨這才發現,媽媽的生活似乎比她想象的豐富。視頻裏,羅女士打扮成空姐,和其他女士一起在火車站推著行李箱走秀。還有一回,羅女士和姐妹們一起下鄉、摘橘子,鏡頭裏表現出浮誇的友誼。

“那些畫面有一種奇特的美。”馬鲨鲨對此感到震撼。觀衆也從那些Vlog裏拼湊出一個愛美、自信、喜歡和所有人較勁、愛好走秀、夢想是當空姐的“羅老師”

《羅老師語錄之夢想篇》截圖。

羅女士的表達,經常有令人意外的節奏和詩意。關于丈夫,她說“世界上還是有好人的,但那並不是我的老公”;關于寂寞,她說“像我們這個家庭,就是門可羅雀、馬蹄稀,一個人在家裏邊,既隨便,但也是很寂寞的,沒人說話”。

“鋼鐵女巨人”必然是寂寞的。在《我媽第一次失戀》的結尾,羅女士一個人在廣場上突然走起了秀,她昂首挺胸,雙手叉腰,走路帶風,寂寞且驕傲。

《我媽第一次失戀》截圖。

小時候,爲了生存,羅女士關掉了自己的某些感官,麻木自己的情緒,好盡快解決事情。這些經曆練就了她,也讓她成爲“包容性很差”的人——她很難改變想法。馬鲨鲨後來的工作選擇,是媽媽所不能理解的。羅女士仍舊時不時被親戚、朋友刺痛神經,認爲自己的女兒很“失敗”。

馬鲨鲨早就接受了這件事情,她不會強求媽媽的接受和認可。成爲一名被很多人喜愛的Vlog博主之後,她和媽媽的關系並沒有什麽改變。但她好像看到了媽媽的某些優點——“她很real”,不會因爲網上有人誇贊,就改變她自己的看法。

2021年春天,因爲一個拍攝計劃,時隔兩年多後,母女倆第一次見面。馬鲨鲨帶媽媽去看了燈光秀,展廳裏燈光絢爛迷離,一切都很超現實。她和媽媽不著邊際地聊了起來:未來宇宙也許就長這個樣子。馬鲨鲨和羅女士看起來都很開心。

她們戴著在童話裏出現過的複古帽子,燈光流動在她們的臉上,一切格外失真,但同時又有另一種感覺——剝離了各種外界條件,一切才格外真實起來。

馬鲨鲨忍不住哭了。那一刻,從前家裏巨大的爭吵似乎都消失了,緊張的關系不見了。抛開現實的種種,她覺得那一刻,她離媽媽很近很近。

《如何在和媽媽旅行中保持堅強》截圖。

內容:劉車仔

編輯:Felicia

排版:楊盼盼

題圖:受訪者供圖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