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這棵老樹發“新芽”了?

財經偵探社 2024-03-22 17:18:09

騰訊最近對外發布了去年年度財報,營收同比增長10%。

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一個民營企業還能保持高增長,頗讓人意外。媒體甚至稱,騰訊長出了新芽。

作爲最早一批的互聯網企業,得益于改革開放與科技浪潮的紅利,騰訊26年走得頗順。但隨著流量時代落幕,騰訊、網易、百度等這些老牌企業也受困于如何尋找新增長曲線來保持生命力。

很顯然,大家都在找答案,市場也在捏一把汗。

但經過幾年的摸索,老牌科技企業似乎找到了答案。騰訊這顆老樹,似乎在嘗試通過搭載第三次科技浪潮,尋找新引擎。

微信裏長出“新芽”

商業世界瞬息萬變,近20年來,中國互聯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成立于1999年的阿裏巴巴,最初的業務只是線上批發,但到2024年,已經擁有淘寶、天貓、阿裏雲、菜鳥、盒馬鮮生等衆多業務。

成立于2000年的百度,最初的業務是只是爲門戶網站提供搜索服務,但如今的百度,除了搜索,還擁有地圖、小度、智能雲、自動駕駛、文心一言等衆多業務。

除了阿裏、百度等這些老牌企業,京東、美團、拼多多、快手、字節跳動、米哈遊、滴滴等企業也在時代的浪潮中紛紛成長起來。

相比之下,成立于1998年的騰訊,當時的業務只有聊天軟件,但在26年的時間裏,騰訊這棵樹就一直在發出“新芽”,如今已擁有QQ、微信、新聞、遊戲、雲服務、混元大模型、機器人、物聯網、量子計算等衆多業務,成爲市值最高的中國互聯網企業。

然而,在商業世界永無止境,不進則退。面向未來,騰訊依然需要不斷發出“新芽”,才能繼續在商業世界站穩腳跟。

從本次財報來看,微信生態已成爲騰訊這顆老樹衆多“新芽”中的重要一枝。

財報顯示,微信及WeChat的合並月活躍賬戶數進一步增至13.43億。在巨大的用戶基礎以及用戶參與度的提升下,視頻號、小程序、小遊戲、微信搜索等新芽業務漸露頭角,帶來了新一輪高質量增長,爲騰訊的長期發展注入新增長動力。

從營收數據來看,視頻號已經帶動了騰訊網絡廣告業務增長。2021年騰訊網絡廣告業務收入886億元,同比增長8%;2022年騰訊網絡廣告業務收入827億元,同比減少7%。而2023年,騰訊網絡廣告業務收入1015億元,增速高達23%。在2023年第四季度,廣告收入同比翻倍。

2023年,視頻號的總用戶使用時長翻番,在財報舉行後的媒體會上,劉熾平也認爲視頻號在2023年增長迅速並。他還表示,未來DAU(日活躍用戶)和時長都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不過,與快手、抖音相比,視頻號在商業化依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劉熾平也提到,視頻號會逐步完善直播帶貨生態,他相信這將爲視頻號商業化帶來很大促進作用。伴隨著騰訊在視頻號上的發力,視頻號的商業化潛力也預計會進一步被釋放出來。

此外,小程序、小遊戲和微信搜索等同樣展現強勁勢頭,小遊戲流水年增長超50%,微信搜索日活躍用戶數破1億,微信生態進一步展現強大的活力和商業價值。

AI浪潮裏播種發芽

AI浪潮的到來讓世界科技圈興奮又焦慮,都紛紛趕在黎明破曉前找一張船票。

騰訊入局很早。長期起來布局多個前言科學實驗室追趕浪潮,不顯山不漏水,直到2023年9月,宣布推出大模型。之後經過兩次升級,還在2024年3月推出圖生視頻能力。劉熾平認爲,AI是騰訊未來增長的主要力量。

今年3月初,李彥宏在接受央視采訪時呼籲,各大廠商不要去卷模型了,而應該去卷應用。李彥宏認爲,“只有應用真正直接創造價值。”

但實際上,騰訊早在去年就開始卷應用了。在去年9月的2023年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兼雲與智慧産業事業群CEO湯道生就宣布,混元大模型正式亮相産業舞台。

據湯道生介紹,混元大模型已經成功接入騰訊50多個業務領域,包括騰訊雲、騰訊廣告、騰訊遊戲、騰訊金融科技、騰訊會議、騰訊文檔、微信搜一搜、QQ浏覽器等衆多産品。

當時公布的數據顯示,騰訊會議接入騰訊混元大模型後,付費用戶數同比增加了5倍。騰訊AI能力在廣告業務上的作用更爲明顯。

在近日,馬化騰也提到,廣告AI模型的改進顯著提升了精准投放的效果。劉熾平也說,AI在廣告方面已經産生了很多收益,這是騰訊廣告業務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截至目前,騰訊混元大模型在B端(企業或組織用戶)和C端(個人用戶)都已開始應用。B端主要服務騰訊會議、企業微信、騰訊文檔等,已經在騰訊內部400多個業務中內測。

劉熾平在采訪中也提到了騰訊AI能力在C端的應用,表示未來會根據用戶需求,上線不同小程序或App,讓用戶進一步使用混元大模型,“今年可以期待一下”。

應該說,騰訊的AI實力穩居國內第一梯隊。不過,人工智能行業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需要騰訊堅定地投入。

劉熾平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混元大模型下目前最重要的是提升底座能力,比如提升文生圖、文生視頻的能力。

0 阅读:0

財經偵探社

簡介:細節見證章 只看細節的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