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不管誰帶孩子,這4種行爲一定要制止並改正,不然會害了孩子

棠媽育兒成長 2024-04-20 12:22:40

家裏不管誰帶孩子,這4種行爲一定要制止並改正,不光帶孩子的那個人累,全家都跟著累,最關鍵的是會害了孩子。

第一種:追著孩子餵飯

很多人覺得,孩子那麽小,不餵他他就不吃,或者我不餵他就吃得慢,吃不飽。

但實際情況是餵飯行爲會嚴重剝奪孩子的成長體驗感,孩子一兩歲的時候你天天追著餵,你什麽都給他做了。

等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級,你就天天在家操心,甚至全家都跟著操心。

因爲孩子上幼兒園後會特別不適應,他不會自己吃飯,老師也沒那麽多時間和耐心像家裏人事無巨細的陪伴,可能因爲餵飯這一件小事,導致一系列的蝴蝶效應。

第二種:替孩子做事情

很多家長都有,尤其是爺爺奶奶輩,這孩子穿衣服拉鏈半天拉不上,哎呦,沒有奶奶幫忙,你怎麽行。上廁所褲子半天脫不下,甚至聊天都要替孩子回答。

替孩子做事情,不僅讓孩子沒有機會通過練習習得技能,更是間接的在告訴孩子,你不行,這麽簡單的事情你都做不好。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做不好,遇到一點事情就會找大人尋求幫助,自己一點也不願意嘗試。

沒有挑戰困難的勇氣和信心,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一定要學會放手,舍得放手,讓孩子去從戰勝困難中體會成就感,體會成長的樂趣,體會進步的感覺,這些感覺會讓孩子對自己的未來充滿自信,遇到困難時也不會畏畏縮縮。

第三種:限制孩子的行爲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家長,孩子跑動一下,家長就急忙去制止,哎呀不要亂跑,等下出汗了,這有細菌,你不能亂摸,這裏髒,不要坐,這裏危險不要爬。

孩子耳朵裏聽到的都是:“不要,不要,不要。”

這樣過度限制孩子行爲的做法,出發點是爲了保護孩子,但實際上很大程度的剝奪孩子的體驗權和探索權。

我們的孩子生下來沒幾個月就愛吃手,看到什麽東西都喜歡往嘴巴裏塞,孩子就是在用他的嘴巴,手去感知和探索世界。

所以過度的阻止和保護,會讓孩子無法好好的跟這個世界去建立連接。

地是硬的,床是軟的,沙發是矮的,桌子是高的,玻璃是易碎的,榴蓮摸了紮手。這些東西你就必須讓孩子自己去體驗了,我們除了阻止之外,也可以給孩子盡可能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她去探索。

比如說孩子就特別願意爬這個沙發,你擔心他摔下來,那我們就把茶幾挪走,在沙發的旁邊放一些枕頭地墊。

第四種:無條件的去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就是我們常說的溺愛,這其實對孩子成長是最不利的。

摔跤了怪地板,出問題了都是別人的錯……

當孩子上幼兒園後,在遊樂場跟別的孩子玩的時候,你要知道沒有人會像你一樣去寵著你的孩子,也沒有人會無條件的去滿足你的孩子。

我們這個社會是有規則的,你也不能一輩子把孩子關在家裏,不讓長大進入社會吧。

所以你會發現很多孩子一出門就特別愛哭,變得非常的脆弱,因爲他發現這外面的世界不圍著自己轉了,落差感會特別大,大到讓你的孩子承受不起。

愛孩子是無條件的,但是對于孩子的行爲是有要求的,其實養孩子是件特別別扭的事情,對孩子溺愛了不行,管太多不行,對孩子不管不顧也不行,找到我們每個家庭的平衡點才是最關鍵的。

0 阅读:0

棠媽育兒成長

簡介:中級育嬰師,家庭教育指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