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臨終前告誡:子龍不可重用!爲啥這麽說?這才是他的帝王之心

淺弋道曆史 2024-04-26 10:49:11

劉備雖被譽爲仁君,卻在生前也有過一段爲人所不知的算計和猜疑。在他生命即將結束之時,他將心腹大將趙雲召至身旁,鄭重告誡諸葛亮:“趙子龍不可再受用。”這番話讓人不禁猜測,這位號稱仁者的劉備心中到底藏著怎樣的疑慮和算計?

趙雲,字子龍,乃蜀漢之虎將,爲人義氣,忠心耿耿,數次爲劉備立下赫赫戰功。然而,劉備卻在臨終前,對諸葛亮發出這樣嚴肅的忠告,著實令人匪夷所思。難道劉備懷疑趙雲忠誠?還是他認爲趙雲不能勝任重任?

建安十三年,劉備與曹操對峙,卻遭到慘敗,被迫撤退。盡管諸葛亮等勸阻,劉備卻執意要攜帶十余萬百姓逃亡,深怕他們在曹軍入城後受到傷害。這一舉動展現了劉備的仁愛之心,深得民心,但在當時的時局下,這種做法顯得有些冒險和愚蠢。

劉備的攜民行動導致行軍速度變慢,被曹軍追上,雙方在長坂坡再度交戰。在混亂中,只有劉備等人得以脫險,而劉禅卻被遺棄。然而,趙雲卻毫不畏懼,以一己之力護送劉禅脫險,展現出了勇猛無畏的戰鬥精神。曹操見狀,雖不得已只能活捉趙雲,卻也對其心生愛才之意,下令不得傷害。

趙雲的英勇行爲贏得了廣泛贊譽,被譽爲有著可比呂布之勇。劉備對趙雲的忠心感動不已,甚至在看到趙雲爲自己孩子而受傷時,慷慨將劉禅摔在地上,只顧關心趙雲。這種表現不僅拉攏了趙雲的心,也使趙雲成爲劉備最爲信任和重視的將領之一,最終並列爲五虎上將之一。

劉備的行爲雖然有些倉促和冒險,但卻展現了他對百姓的關愛和對忠臣的重視,也爲他贏得了衆多忠心耿耿的臣子,如趙雲一般,甘願效命,不計回報。

趙雲作爲蜀國的重要將領,卻並未得到應有的重用和實權。這其中的原因,或許在于劉備對他起了防範之心。

曾經,關羽失荊州,劉備怒火中燒,決意進攻東吳,卻遭遇陸遜的巧妙阻擊。陸遜采取拖延戰術,燒毀蜀軍糧草裝備,令劉備大敗。這場慘敗使得劉備喪失了大量精銳,自身也因病痛纏身,再難起兵。在大限將至之際,劉備安排後事,准備讓劉禅繼位。

此時,趙雲已是唯一的五虎上將中尚存的將領,理所當然應該得到更多的權力和重用。然而,劉備卻另有打算。他與諸葛亮商議後,卻反而叮囑諸葛亮不可重用趙雲。這一決定令人匪夷所思,趙雲忠心耿耿,爲蜀國立下赫赫戰功,卻遭此對待,難免令人疑惑。

或許,劉備內心深處還是存在著對趙雲的疑慮和不信任。趙雲雖然忠心耿耿,卻也有過與劉備意見不合的情況,劉備或許擔心趙雲在權力面前可能産生異心。另外,劉備也可能考慮到趙雲的年齡和體力等因素,認爲他無法承擔更多的責任。

無論原因如何,劉備對趙雲的這一決定,無疑是在這位忠臣身上留下了一抹遺憾,也讓人不禁思考,在權謀和忠義之間,曆史人物又是如何做出選擇的。

劉備之所以不重用趙雲,並非因反感,而是出于權謀之計。趙雲作爲唯一的老將,地位顯赫,一言九鼎,若讓其獨攬大權,可能導致軍中混亂。趙雲雖忠誠,但過于穩健,缺乏冒進和應變能力,難以全局把握。

此外,劉備考慮到劉禅的登基問題,將權力交給諸葛亮等人,實爲爲劉禅登基打下基礎。這樣做有利于短期穩定,避免群龍無首的局面,但長遠來看,這些大臣可能會成爲危害統治的因素。因此,需要有人相互制衡,而趙雲作爲主將,掌握重兵,能有效制衡朝中大臣的勢力,保持朝中平衡。

劉備此舉實爲明智之舉,雖然有所遺憾,但爲維護蜀國的長治久安,確實是必要之舉。

劉備的決策雖然在表面上看起來有些出人意料,但深究之下卻暗合著權謀之道。他不重用趙雲,並非因爲個人情感或反感,而是出于對政權穩定和統治安全的考慮。這種大局思維,顯示了一個統治者應有的政治智慧和決策能力。

劉備的做法也讓人不禁思考,一個領袖在面對政治權謀時,必須要牢記國家和民衆的利益,放棄個人情感,始終把大局放在首位。這也是曆代偉大統治者的共同特征之一。

然而,盡管劉備盡力謀劃,但最終蜀國還是未能逃脫滅亡的命運。這或許也是曆史的無常,變幻莫測,即使再周全的計劃也難以抵擋時代潮流的沖擊。這讓人不禁反思,作爲一個統治者,究竟應該如何權衡利弊,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

劉備的決策雖看似奇怪,但實際上是基于權謀之計。他的做法展現了一個領袖必須具備的大局觀念和政治智慧。這也讓我們反思作爲一個統治者,如何在政治權謀中權衡利弊,爲國家長治久安著想。盡管劉備盡力謀劃,但最終蜀國還是未能逃脫滅亡的命運,這或許也是曆史的無常,變幻莫測。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0 阅读:583
评论列表
  • 2024-05-14 10:19

    AI寫了一堆屁話

  • 2024-05-01 08:01

    劉備什麽時候對你講的子龍不可用[笑著哭]

  • 2024-06-01 01:25

    三國之中,最壞僞善惡毒的集團就是劉備原荊州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