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醫托”也不是“跑腿”,陪診師職業揭秘

愛遊戲的小思思 2024-04-15 19:30:15

近年來,一種自由新職業悄然興起,並迅速在網絡上爆火,它就是陪診師。陪診師這個職業在誕生之初就伴隨著一定爭議,作爲獨立于醫療體系制度外的一個職業,大部分人對于陪診師的印象都是類似于“醫托”、“藥托”、“黃牛”、“跑腿”這類的角色。

其實陪診師的職業性質遠比大衆理解的更爲複雜和多元化,他們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剛需性和必然性,下面就給大家介紹科普一下這個職業。

陪診師的服務群體&服務內容

目前中國老齡化問題比較嚴重,而且存在嚴重的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這爲陪診師這個職業的出現提供了條件。

陪診師服務的群體大多是老年人以及異地就醫人士,少部分是一些孕婦、都市年輕人群體等等,就醫時無家人朋友陪伴,陪診師就充當他們的臨時“家屬”。

而陪診師這個職業定位的也確實是家屬的角色,他們除了爲患者提供排隊、取號、拿藥、問診等等服務之外,還能夠爲患者提供情緒支持,幫助緩和患者在就醫服務過程中的一些緊張焦慮的心理。

他們能夠確實地幫助患者提高就醫的效率,減少一些患者對于複雜就醫流程以及醫院/醫生的一些抗拒心理。

陪診師的職業需要的基本素質

陪診師這個職業也並不像大多數人認爲的那樣簡單,覺得只要是個普通人就能勝任,陪診師這個職業存在著很多“隱性”的要求,包括——

1、有基本的醫療護理技能:能夠幫助患者進行病情觀察,針對患者在就醫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異常狀況要有應變能力;在就醫的過程中,陪診師要充當患者和醫生溝通橋梁的角色。

2、熟悉本地或者某地醫院的基本情況:對于患者就診的醫院科室、專家醫師,陪診師要能做到如數家珍,同時要對醫院的布局和就醫流程非常熟悉,能夠幫助患者最大化地節約就診時間。

3、了解醫院的放號時間及專家出診時間:可以爲患者規劃時間,提高就診效率。

4、能夠提供情緒疏導:陪診過程需要有一定的耐心、責任感和溝通力,針對患者在就診過程中出現的情緒問題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

總的來說,陪診師這個職業還是需要有一定的門檻的,他們的專業能力在方便了患者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醫院整體運轉效率,是對現行就醫制度的一種有益補充。

對于患者來說,找到一個專業的陪診師對于提高就診效率來說必然是事半功倍的,然而,目前陪診市場上存在著定價不一和服務質量良莠不齊的亂象,對于有陪診需求的患者來說,

尋找靠譜又專業的陪診師變成一種難事。

如何找到一個專業的陪診師?

1、盡量選擇正規的陪診平台

選擇正規的陪診平台或者機構而不是個人陪診師,正規的陪診平台比如「家人陪伴」平台都一般會對陪診師進行系統嚴格的業務培訓和管理,統一陪診師從業人員的服務標准和服務水平,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證陪診師的職業素養。

陪診師也盡量選擇有一定服務年限和服務經驗的人士,「家人陪伴」平台陪診師全部有醫學、護理等相關醫療專業背景,平均在崗服務年限2年+,能夠爲患者提供全方位細致的照顧。

2、明確自己的服務範圍和服務時長

目前陪診市場,不同的服務時長、服務範圍所收費的費用標准是不一樣的,很多患者對于自己需要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時長存在預估不明確的現象,這個可以提前和陪診平台溝通清楚。

目前大部分的陪診平台,都會根據客戶的需求推出不同服務時長、範圍的套餐,「家人陪伴」平台可針對不同用戶的需求進行服務定制,用戶可自行選擇服務的時長【全天(8小時)、半天(4小時、2小時)】和服務的項目,也可以個性化定制自己需要的服務內容,更加貼心。

3、警惕服務過程中的隱性收費問題

有些陪診平台還存在著隱性收費的問題,建議也可在服務前確認好,必要時簽訂一定的服務合同。

「家人陪伴」平台實行嚴格的收費監管機制,平台制定公開、標准、透明、合理的收費標准,同時監控整個服務交易流程,保障用戶的服務權益。

選擇專業靠譜的陪診師能夠讓患者的整個就醫流程更加高效、順暢,「家人陪伴」作爲專業一體化的陪診服務平台,秉承“家人陪伴式服務”的理念,致力于爲用戶提供規範化、定制化、人性化、高品質的陪伴診療服務,是有陪診需求的患者就醫的放心首選!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