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頭條】新“國九條”引熱議:重塑A股價值,市場慢牛可期

小康雜志社 2024-04-16 09:43:46

圖源:卡樂圖片 甯穎/攝

時隔10年,國務院再次發出針對資本市場的核心“指令”。

2024年4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被市場稱爲新“國九條”,這是繼2004年、2014年兩個“國九條”之後,國務院發布的又一版“國九條”。

之所以被稱爲“國九條”,是因爲該意見分爲9個部分,涉及上市准入、上市公司監管、退市監管、交易監管等核心問題,是對資本市場建設較爲全面的指導文件。

新“國九條”要點梳理

此次出台的資本市場新“國九條”,是繼2004年、2014年兩個“國九條”之後,又時隔10年,國務院再次專門出台的資本市場指導性文件。要點梳理如下:

階段目標

未來5年,基本形成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框架。

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資本市場,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更加有效的保護。

到本世紀中葉,資本市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建成與金融強國相匹配的高質量資本市場。

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

進一步完善發行上市制度。提高主板、創業板上市標准,完善科創板科創屬性評價標准。提高發行上市輔導質效,擴大對在審企業及相關中介機構現場檢查覆蓋面。

強化發行上市全鏈條責任。進一步壓實交易所審核主體責任,完善股票上市委員會組建方式和運行機制,加強對委員履職的全過程監督。

加大發行承銷監管力度。強化新股發行詢價定價配售各環節監管,整治高價超募、抱團壓價等市場亂象。依法規範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加強穿透式監管和監管協同,嚴厲打擊違規代持、以異常價格突擊入股、利益輸送等行爲。

嚴格上市公司持續監管

加強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監管。構建資本市場防假打假綜合懲防體系,嚴肅整治財務造假、資金占用等重點領域違法違規行爲。督促上市公司完善內控體系。切實發揮獨立董事監督作用,強化履職保障約束。

全面完善減持規則體系。出台上市公司減持管理辦法,對不同類型股東分類施策。嚴格規範大股東尤其是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減持,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堅決防範各類繞道減持。責令違規主體購回違規減持股份並上繳價差。嚴厲打擊各類違規減持。

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對多年未分紅或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東減持、實施風險警示。加大對分紅優質公司的激勵力度,多措並舉推動提高股息率。

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鼓勵上市公司聚焦主業,綜合運用並購重組、股權激勵等方式提高發展質量。依法從嚴打擊以市值管理爲名的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爲。

加大退市監管力度

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加快形成應退盡退、及時出清的常態化退市格局。進一步嚴格強制退市標准。

建立健全不同板塊差異化的退市標准體系。

完善吸收合並等政策規定,鼓勵引導頭部公司立足主業加大對産業鏈上市公司的整合力度。

進一步削減“殼”資源價值。加強並購重組監管,強化主業相關性,嚴把注入資産質量關,加大對“借殼上市”的監管力度,精准打擊各類違規“保殼”行爲。

進一步強化退市監管。嚴格退市執行,嚴厲打擊財務造假、操縱市場等惡意規避退市的違法行爲。

健全退市過程中的投資者賠償救濟機制,對重大違法退市負有責任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高管等要依法賠償投資者損失。

加強證券基金機構監管,推動行業回歸本源、做優做強

推動證券基金機構高質量發展。引導行業機構樹立正確經營理念,處理好功能性和盈利性關系。加強行業機構股東、業務准入管理,完善高管人員任職條件與備案管理制度。

積極培育良好的行業文化和投資文化。持續開展行業文化綜合治理,建立健全從業人員分類名單制度和執業聲譽管理機制,堅決糾治拜金主義、奢靡享樂、急功近利、“炫富”等不良風氣。

加強交易監管,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

促進市場平穩運行。強化股市風險綜合研判。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定機制建設。集中整治私募基金領域突出風險隱患。做好跨市場跨行業跨境風險監測應對。

加強交易監管。完善對異常交易、操縱市場的監管標准。強化底線思維,完善極端情形的應對措施。嚴肅查處操縱市場惡意做空等違法違規行爲,強化震懾警示。

健全預期管理機制。將重大經濟或非經濟政策對資本市場的影響評估內容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框架,建立重大政策信息發布協調機制。

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持續壯大長期投資力量

建立培育長期投資的市場生態,完善適配長期投資的基礎制度,構建支持“長錢長投”的政策體系。

穩步降低公募基金行業綜合費率,研究規範基金經理薪酬制度。修訂基金管理人分類評價制度,督促樹牢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

支持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和私募資管業務穩健發展,提升投資行爲穩定性。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

著力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堅持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交所錯位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促進區域性股權市場規範發展。

堅持統籌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和安全。拓展優化資本市場跨境互聯互通機制。

推動形成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推動加強資本市場法治建設,大幅提升違法違規成本。

推動出台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司法解釋、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等民事賠償的司法解釋,以及打擊挪用私募基金資金、背信運用受托財産等犯罪行爲的司法文件。

加大對證券期貨違法犯罪的聯合打擊力度。健全線索發現、舉報獎勵等機制。完善證券執法司法體制機制,提高行政刑事銜接效率。

打造政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監管鐵軍。把政治建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鍛造忠誠幹淨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的資本市場幹部人才隊伍。

堅決破除“例外論”、“精英論”、“特殊論”等錯誤思想。從嚴從緊完善離職人員管理,整治“影子股東”、不當入股、政商“旋轉門”、“逃逸式辭職”等問題。

鏟除腐敗問題産生的土壤和條件,堅決懲治腐敗與風險交織、資本與權力勾連等腐敗問題,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新“國九條”新在哪裏?

每一次“國九條”都有不同的曆史任務。

2004年,國務院出台中國資本市場曆史上第一份“國九條”。一個大背景是,彼時股價長期低迷,面對市場上長期積累的“流通股”問題,難以解決。

A股資本市場脫胎于計劃經濟,設立之初是服務于國企融資,2001年中國加入WTO,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股權分置的遺留問題開始暴露。

“當時最主要的目的,是爲了解決股權分置,有了國務院出台的辦法後,可以更好地協調相關部門。”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稱。

2001年6月,《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出台,封存多年的巨量非流通股要迎來流通,此後,大盤扭轉直下,到了2002年1月,滬指一度跌破1500點。如何平衡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股東的利益?第一次“國九條”在這一背景下出台。

此後,國內上市公司治理進入全新階段,流通股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的權益得到很大程度保障,堅持市場化改革成爲第一次“國九條”的核心焦點,正如其中所寫: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是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對我國實現本世紀頭20年國民經濟翻兩番的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次“國九條”同樣是爲推動改革而生。

2013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推出“以信息披露爲中心的股票發行注冊制度”。而2014年初期股市同樣長期低迷。第二次“國九條”一經推出,市場過度反應,在一年不到的時間內滬指瘋漲超過5000點,緊接著迎來狂跌,牛市很快轉熊。

“第二次(國九條)很大程度上是爲了配合注冊制而出台,只是因爲後續環境已經不適合進行注冊制改革,因此並未發揮真正的作用。”上述人士談道。

第二次文件出台的一個前提是爲注冊制打下基礎,因此在行業創新方面著墨更多,比如提出支持券商、基金公司等機構的創新服務;提出要發展包括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鼓勵長期資金如養老金、保險資金進入股市以提高市場的穩定性和流動性等。

兩次“國九條”分別帶動了兩輪A股牛市,因此也被視爲改革“風向標”。

和前兩次相同之處在于,A股自2023年以來同樣面臨下挫壓力。一個最大的不同在于,新“國九條”開篇立宗即是嚴字當頭,“嚴把發行上市審核關”“嚴格上市持續監管”“加大退市監管力度”等,整體呈現出不同于以往的風格基調。

在2024年3月舉行的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之後的各部委記者會上,吳清指出,“下一步監管重點突出兩個字,一個是強,一個是嚴”。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12日晚間,上交所、深交所就《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等業務規則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涉及適度提高主板上市財務指標、加強上市公司分紅約束、大幅降低財務造假重大違法退市標准等多方面內容。

值得關注的是,這也是推出時間最快的一次“國九條”。從新任證監會主席吳清就職直到文件發布,僅不到兩月,各部委協調統一工作相當迅捷,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爲在此前已有相關政策文件推出。

4月10日,證監會公布了2023年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全年共辦理案件717件,其中重大案件186件。全年作出處罰決定539項,罰沒款金額63.89億元,市場禁入103人次。

常態化退市也在加速推進。2023年共47家公司退市,其中強制退市44家。退市改革三年來,強制退市數量超過改革前退市數量總和。

3月中旬,證監會集中發布《關于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等4項政策文件,明確要嚴管擬上市企業申報質量。清科研究中心統計,一季度A股共有30家企業上市,同比、環比分別下降55.9%、38.8%。

曾擔任上市公司主審師的譚昌透露,注冊制實施後,相關IPO財務指標曾一度放寬,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允許非贏利的企業上市。而到了2022年下半年,交易所開始陸續發布相關政策,譬如對“負債上市”的企業有嚴格要求,幾乎很少有這類企業能夠通過問詢階段。再比如對上市企業的類型也有收緊趨勢,除了科創類企業,傳統制造業、消費類企業能夠完成上市的寥寥無幾。

到了2023年上半年,IPO收緊已經成了行業默認的現象,“很多急于上市的企業哪怕資金很緊張,也不會冒險沖會,因爲一旦失敗,很可能影響未來上市的計劃”。

對A股走勢有何影響?

在市場人士看來,有力的政策調整不僅將改變資本市場生態,亦或對當前A股走勢産生積極影響。

從曆史上看,過去兩次“國九條”發布後,均對股市起到一定提振作用。

2004年,第一個“國九條”發布後第一個交易日,上證指數漲超2%,發布一個月後上證指數漲超5%。2014年,第二個“國九條”發布後第一個交易日,上證指數同樣漲超2%,並在隨後的三個月上漲近200點,累計漲幅近10%。

中信建投證券政策分析師胡玉玮、馮天澤表示,新“國九條”是對前兩個的曆史承繼,是對當前資本市場現狀的新指示。前兩個“國九條”發布後A股市場均迎來大幅上漲,新“國九條”可能助推市場走出慢牛。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新“國九條”通過采取多種措施來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推動加強資本市場法治建設,大幅提升違法違規成本,加大對證券期貨違法犯罪的聯合打擊力度,這些都有利于提振投資者的信心,對資本市場將形成積極的影響。

天風證券研究所策略首席分析師、政策研究院院長吳開達表示,2004年與2014年的“國九條”都在股市處于低迷期間發布,並且對未來一段時間內資本市場發展有著引領性作用,A股市場也均進入牛市。新“國九條”以及後續配套細則的落地,有助于資本市場整肅亂象,重塑價值,增強資本市場的內在穩定性,上市公司質量有望進一步提升,資金結構更合理,基礎制度更完善,市場調節機制更有效,專業服務更優質,監管執法更嚴格,A股也能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與回報投資者。

(微信公衆號“財智頭條”綜合自:澎湃新聞、南方周末、黑龍江日報、湖南日報等)

編輯:白靜

校對:風華

審核:龔紫陌

1 阅读: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