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朱元璋的侄子,後來結局怎樣了?

書童讀史 2024-04-05 10:53:17

朱文正,是明史上一個不容忽視的人,他曾是一員猛將,最終卻黯然隕落。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侄子,他們同是出身寒微,曆盡艱辛,既是親戚,又同經曆苦難,讓朱元璋和朱文正的關系一度非常親近。

朱元璋的親人的接連離世,讓朱元璋知道了人的脆弱,後來朱元璋走投無路之時,出家當了和尚。就此,親戚星散,都各自找活路。

朱元璋後來連和尚都當不成了,他就投身參加了郭子興的起義軍,逐漸在隊伍裏嶄露頭角。

1354年,當朱元璋率領隊伍到了滁陽,他驚喜地發現,朱文正的母親帶著她的兒子來了。

彼時的朱元璋,在隊伍裏,舉目無親,每當看到那種親人團聚的場面,總是難免有悲傷之意。

分別數年,朱文正和朱元璋重逢了。

久別重逢,尤其是在亂世中,發現還有親人活著,真是讓他們分外高興。

親人久別重逢,大家還得在亂世中活下去,還得繼續征戰。朱文正跟隨著朱元璋,他也在戰爭中爭取活下去的機會。

戰爭是最殘酷的,他們不知道能不能活到最後,他們只是希望可以活到明天。

從采石渡江,到攻占應天,朱文正沒有辜負朱元璋的期望,他作戰勇敢,在攻入應天後,朱文正又多了一項職責,爲朱元璋招攬人才。這也可見朱元璋對于朱文正的信任。

常州之戰,朱元璋和張士誠兩方勢力的一次關鍵交戰,朱文正也在這場戰役中做出了他的貢獻。

1361年三月,朱文正被任命爲大都督府大都督,節制中外諸軍事。這對于朱文正而言,被授予重任,是朱元璋對他的信任,也是對于他所立戰功的獎賞。

這一年,對于朱文正而言,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1361年九月,他的長子朱守謙出生了。

兒子的出生,讓朱文正感到高興的同時,也深感自己責任重大。畢竟,在那個年代裏,他們也不知道能不能把孩子撫養成人。

1362年五月,朱文正接到命令,“命大都督朱文正統元帥趙德勝等同參政鄧愈鎮洪都”。

朱文正敏銳地意識到,洪都的重要性,他未雨綢缪,改建洪都城池。正是他的這個舉動,爲以後的洪都保衛戰奠定了基礎。

1363年二月,張士誠派人攻打由劉福通駐守的安豐,三月,朱元璋率領徐達,常遇春等人去救安豐。

元末另外一方勢力陳友諒也沒有閑著,他認爲自己的機會來了,于是大舉進攻洪都。

這時候的洪都,沒有人救援,只能是朱文正等人自力更生。

洪都保衛戰,這是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場戰役,亦是非常艱苦的一場戰役,朱文正和他的將士們堅守了85天。

陳友諒的將士們做足了充分准備而來,在曾經的龍灣之戰裏,陳友諒最後失敗而歸。

陳友諒總結經驗教訓,認爲他失利的原因,還是絕對的實力不夠。尤其是水師力量不充足。所以,他建造了更大的船只,並且有了更強大的部隊。

1363年四月,陳友諒率軍圍攻洪都。面對著強敵,朱文正並不慌張,他部署好防禦。

“參政鄧愈守撫州門,元帥趙德勝等守宮步士步橋步三門,指揮薛顯等守章江新城二門,元帥牛海龍等守琉璃澹台二門,文正居中節制諸軍,自將精銳二千往來應援以禦之。”

陳友諒的士兵和洪都守軍兵力相差懸殊,但是洪都守軍並沒有放棄,他們非常頑強,戰況慘烈。

朱文正的將士們堅持了一天又一天,但是他們遲遲沒有等到朱元璋的援兵,如果就這麽等下去,對于朱文正和他的士兵們而言,只有死路一條。

陳友諒的圍城策略,讓洪都守軍很難把消息傳遞到朱元璋那裏。此時,一個千戶站了出來。

他叫張子明,他避開了陳友諒士兵的封鎖,晚上趕路,一路風塵仆仆,他終于站在了朱元璋的面前。

並且,他告訴朱元璋,現在的洪都形勢,雖然敵衆我寡,但是江水日漸枯竭,陳友諒的巨舸的優勢將發揮不出來,只要朱元璋派兵救援,必能破也。

朱元璋聽了張子明的彙報,告訴張子明,讓朱文正率領士兵再堅守一個月。

朱元璋下定了決心,准備救援洪都了。

張子明回來的路上,被陳友諒的士兵攔截了,陳友諒讓他勸守軍投降,張子明假裝答應了。

陳友諒的算盤落空了,張子明假裝答應,是爲了告訴守軍,做好防禦,固守以待援兵。

張子明把消息傳出去後,陳友諒非常憤怒,他不懂爲什麽有人放著榮華富貴不要,偏偏選擇死路。

張子明死了,但是他的事迹,多年後,仍然被人記得。

洪都之戰還在繼續,朱文正繼續率領將士守城,無論是陳友諒這邊,還是朱文正這邊,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很多人都失去了生命。

朱文正活了下來,朱元璋後來率領士兵趕來,洪都的困局就解開了,後面就是鄱陽湖大戰了。

朱文正率軍配合朱元璋作戰,並且還曾經派兵絕了陳友諒的饷道。

鄱陽湖之戰,以朱元璋的勝利告終,而陳友諒,命喪鄱陽湖。

對于朱文正來說,這是朱文正一生中最高光的時刻。記住這一年,這是1363年。

在《明太祖實錄》的記載裏,1365年正月,提到朱文正,“上善其言益愛之使守江西,遂驕淫暴橫奪民婦女所用床榻僭以龍鳳爲餙,又怨上不先封己,前所對上者皆詭辭,上遣人責之,文正慙懼謀叛降張士誠。”

朱元璋還曾經問朱文正,你爲何如此?

其實關于朱文正的一些史料記載,並不是特別詳細,而且因爲朱文正的身份,有的史料對他避而不談,以至于我們現在,只能就朱文正的一些很少的史料細節去分析。

關于朱文正的結局,在宋濂和馬皇後等人的勸說下,朱文正被安置桐城,後來朱文正身死。

1370年,朱文正的長子朱守謙,被冊封爲靖江王。

圖片來源于網絡,謝謝。

史料參考:《明太祖實錄》《明史》《顧誠明清史文集(全6冊)》《禦制紀非錄》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