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北最可怕的武裝,並不是果敢同盟軍,而是克欽獨立軍

新新愣是 2024-05-08 05:21:40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前一段時間,緬北的事件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也讓很多國人第一次了解到了這個毗鄰我國邊境的混亂地帶。

同時也讓許多人第一次聽到了“果敢同盟軍”這個名字。

其實,從二戰結束之後,緬甸由于內部的民族鬥爭以及複雜的政治角逐,讓這個面積狹小的國家,始終處于一種“分裂狀態”。

而在與政府軍對抗的諸多當地民族武裝當中,實力最爲強大的,並非前段時間火爆國際論壇的果敢同盟軍,而是很多人都未曾聽過的“克欽獨立軍”。

來自于西方國家的“分裂主義”

對于曆史有所了解的人應該知道,在亞洲,尤其是東南亞這片地區,分裂和混亂的狀態,其根本原因,就是西方國家曾經的殖民策略而造成的。

早在公元11世紀中期,緬甸地區就已經基本完成了統一,並且一直穩定的發展下去。

可到了近代之後,隨著西方國家的殖民入侵,讓國力弱小的緬甸淪爲了殖民地。

19世紀,英國殖民者先後發動3次侵緬戰爭並于1886年正式在緬甸建立起殖民統治。

爲了在當地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英國人想了一個非常損的招,那就是在殖民地內部制造“民族分裂”。

英國人在建立殖民政權之後,開始對緬甸采取“七邦七省”分而治之的政策。

在這一過程中,把一些軍政要職逐步讓給克耶族、克倫族、克欽族和佤族等少數民族,並且有意識地制造民族對立、民族分裂,這讓他們無法團結起來對殖民者進行反抗。

隨著時間的發酵,幾個民族之間逐漸看不順眼甚至爆發了大規模沖突,最終造成了分離主義的擡頭。

而“克欽獨立軍”便是在這一基礎上成立起來的。

以“獨立”爲名,迅速擴大

1947年,在二戰結束之後,趁著英國國力的衰弱,緬甸幾個主要民族的領導人彼此聯系,想要團結起來趕跑殖民者實現民族獨立。

在當年的2月12日,由撣、克欽以及欽族領導人同緬甸總督執行委員會的代表簽署了著名的《彬龍協議》。

協議中規定各個少數民族地區在國家政治中享有充分自治,並且各個少數民族地區人民享有民主國家公民所享有的各項權利和特權。

然而,這項協議雖然讓各民族之間團結在了一起,卻也爲緬甸日後的分裂埋下了隱患。

1958年,在趕跑英國人之後,緬甸聯邦政府宣布凍結憲法中的民族獨立條款,並有一系列轉向中央集權的政治動作。

結果這引發了部分地區強力的反抗。

其中,表現得最爲激烈的,就是居住于最北部的克欽族。

在與政府抗議了三年無果之後,1961年,克欽族所在的“克欽邦”成立了“克欽獨立軍”,並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大到一萬人以上,除此之外,還有一萬多人的“預備役”。

如此龐大的軍隊規模,讓其迅速成爲了緬甸境內最大的“分裂勢力”。

持續與政府軍對抗,不斷騷擾中國邊境

由于“克欽獨立軍”喊得是“獨立”的口號,與佤邦聯合軍、果敢同盟軍等民族武裝所要求的“高度自治”不同,是對國家主權的直接沖擊,所以緬甸政府軍對于他們的打擊力度也是最大、最激烈的。

在60多年的交鋒當中,雙方各有勝負,而面臨著巨大的實力差距,“克欽獨立軍”的損失也在不斷加大。

爲了在與政府軍的對抗中不讓自己的基本盤丟失,克欽獨立軍采取了十分嚴格的培訓手段,當地的兒童需要從7、8歲就要開始接受軍事教育,不管男女,在12、3歲就要被編入預備役的隊伍當中。

如此才能保證軍隊人員的及時補充。

可即便如此,憑借一省之力,仍然難以與政府軍相抗衡。

于是,在戰鬥的過程中,一些當地的散兵隊伍和難民,便開始向我國雲南省逃亡。

在2011年、2013年、2015年的幾次大規模沖突中,有將近一萬名來自克欽省的難民偷偷越過邊界逃到了我國雲南境內。

而這個時候,一些西方勢力也趁此機會,收買克欽獨立軍的領導者,以各種各樣的理由,對我國邊境進行騷擾,對我國國家安全造成威脅。

而對于對方的挑釁,我國駐守邊境的解放軍則及時給予嚴厲的打擊。

如此一來一回之下,克欽獨立軍的實力逐漸被大幅削弱,最終等待著這些“分裂分子”的,只有消亡罷了。

參考資料:

. 閩南網. [2023-12-05].

由于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爲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3

新新愣是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