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滿嘴網絡梗該擔憂嗎?專家:不必視爲洪水猛獸,正確引導

揚眼 2024-02-04 15:35:56

“你這個老六,我真的服了”“YYDS”“芭比Q”“666”……近日,網絡用語成爲學生口頭禅現象,再次受到網友關注。孩子滿嘴網絡梗,甚至在作業和作文中也出現了網絡流行語,這種現象該擔憂嗎?

小學生作文寫“栓 Q”曾引發網友熱議

此前,一小學老師批改作業時發現三年級學生作文寫“栓 Q”,相關視頻隨後登上熱搜,引發網友討論。有網友認爲,這是一件很嚴肅的事。“口頭語不能當書面語”“網絡用語在網上傳播沒毛病,進課堂進作文對傳統文學的沖擊還是蠻大的”“流行文化與嚴肅文學得有個區分”……

也有網友認爲三年級的孩子正常引導就好了。“三年級剛開始寫作文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敢于下筆,我倒覺得這孩子在寫作上未來可期,只是需要引導,熟悉各種詞語並學會分類,然後多閱讀多做筆記,多積累一些詞彙代替網絡用語所表達的含義,讓他們明白哪些詞句可以日常交流使用,哪些只能在寫作中使用,就行了。”

家長:加強引導,禁止使用不文明語言

“我們家孩子性格比較外向,身邊的朋友比較多,在一起玩的時候可能就學到了很多網絡用語,再加上他自己喜歡學畫畫,做手工,經常會看某音和某書,也學到了很多網絡用語。”小學生家長李女士在采訪中表示,孩子說的很多詞自己是聽不懂的。

這些詞從哪裏來?李女士說,小學生沒有什麽自制力,自己也只會給孩子在周末使用手機,時間也控制在二十分鍾以內,大部分用語還是在看探案之類的書和朋友交往過程中學會的。“我沒有強制地要求孩子一定不能用這些詞,但是對一些不文明的語言會加以制止,特別是在公共場合和學校不可以用。”

孩子會在作文中使用網絡語言嗎?李女士說,自己的孩子在這方面還是比較分得清的,在書面表達中,目前沒有使用到相關語言。“除了我們會引導外,學校老師也會有要求。”

專家:

老師要學會善意的提醒和引導

南京市第十三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曹勇軍表示,伴隨著網絡的發展,網絡用語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成年人通常會自覺地在某些正式的場合使用規範用語,不使用網絡用語,但是孩子這方面的意識比較往往單薄。“從教育界的態度來看,使用網絡語言要看什麽場合,一般來說,在一些作文競賽、期中或期末考試來說,強調使用規範用語,這對于幫助孩子建立規範意識有好處。當孩子把網絡語言寫到作文裏,老師要學會善意的提醒和引導。”

“網絡用語有時候比較簡潔形象,輕松幽默,孩子們在生活中很喜歡使用。當學生在平時的小練習、小練筆中偶爾出現一次網絡用語,老師們不用大驚小怪,或視爲洪水猛獸。在孩子社會化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慢慢會悟到。老師只需要尊重孩子,做一些善意的提醒,就可以處理好這個問題。”

南京語文教師

用形象比喻引導學生引發共鳴

針對網絡流行熱詞,南京市浦口區車站小學朱文潔老師用形象的比喻來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和辨別。“大風可以吹起一張白紙,卻無法吹走一只蝴蝶,因爲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順從。”朱文潔老師借用了馮骥才的一句話,並將小朋友比喻成氣球,來告訴學生們要學會思考。她說:“氣球是空心的,所以當一陣風吹過來,氣球就飛走了;而如果你們做一只蝴蝶,當一陣風吹過來的時候,蝴蝶在花蕊上,悠閑自得、隨風飄揚。”

面對一陣風,蝴蝶和氣球的區別在哪裏?朱文潔老師告訴他們:“區別在于蝴蝶有生命,它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判斷,而氣球沒有。所以,氣球跟風走,風往哪兒吹,氣球就往哪兒飄;而小蝴蝶會迎著風,用它的翅膀,舞出自己最喜歡的舞蹈。”

朱文潔老師對孩子說: “下次跟風玩梗之前,先問三個問題。一是這個句子從哪裏來的;二是分清楚場合;三是試著用自己的想法去改這個梗,改成正能量的句子或者符合當下情境的句子。”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穎

校對 徐珩

1 阅读: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