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日本人身高到達極限,如今開始降低,難道真的是基因缺陷?

5樓的男人 2024-05-10 16:36:46

長久以來,我們對日本都有一個稱呼:“小日本”。在上世紀30、40年代,由于日本的侵略行爲,對中國人民造成很大的傷害,因此,在這個稱呼的後面,還要加上“鬼子”兩個字。

很多人對于“小日本”的“小”字,一直都存在一些誤解,認爲這個小是日本的國土面積小,實際上並非如此,這個小是指日本人個子矮小。

根據一些資料統計,在20世紀初的時候,日本民衆的身高普遍比較矮小,男性身高在158.8公分,女性身高在141.3公分。這個身高水平放到如今的中國,基本都是小學生的水平。

實際上,上世紀初日本人的身高水平能夠達到這個高度,還是經過基因改良後的結果,在唐宋以前,日本人的身高應該更矮小,才有“倭寇”的稱呼,而“倭”字,就是身材矮小的意思。

當時的日本人爲了改變身材矮小的現狀,就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借種”,因此,在此後的數百年時間裏,日本曾有計劃的向中國人“借種”,經過數百年間的基因改良後,日本人的身高有一定比例的提升。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裏,日本人的身高維持在這個水平左右,直到20世紀初,日本經過改革,社會生産力得到很大的發展。爲了增強日本人的體質,就有計劃的實施“牛奶計劃”,加上營養午餐,從20世紀初,到20世紀90年代的幾十年間,日本人的平均身高水平有很大的提升。

1994年日本曾經對民衆身高做過統計,當時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增長到了170.9公分,女性平均身高增長到了158.1公分,從數據上來看,日本人身高提升非常明顯,男性平均身高提升了12公分左右,女性身高提升了17公分左右。

然而,近些年,日本人的身高不僅沒有繼續提升,反而出現了下降的趨勢。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的統計數據,2023年日本男性平均身高水平是170.7公分,女性平均身高水平是157.9公分。從數據上來看,30年之前的1994年,是日本人體質的極限了。

或許中國有句古話,可以解釋這種現象,叫做“物極必反”,日本人身高在達到極限後,就開始回落下降。

至此,就不得不讓人産生一個疑問,日本人平均身高爲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有些人說這是日本人的基因缺陷。雖然如今的科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做出改變,但是仍然無法突破自然界設下的限制,日本人的基因本就如此,根本就無法突破。

那麽日本人平均身高下降,真是如此嗎?是有其他原因,還是真的因爲基因缺陷呢?

營養物質的攝入對身高影響很大

從日本人在20世紀初實施的牛奶計劃,營養午餐等計劃,可以看出其對日本人平均身高改善有很大的幫助。然而在同時期,中國由于條件比較刻苦,導致平均身高出現下降的趨勢。

在2000年初的時候,很多所謂的“專家”就認爲中國的人種不如歐美,因爲在當時中國人的平均身高不到170公分左右,而當時歐美國家的平均身高都在175-180之間,身高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

然而這些專家們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2000年左右,是以50、60、70這一輩人爲主,而這些人成長的年代,條件還比較艱苦,在長身體的時候,缺乏足夠的營養攝入,導致他們大多數身材比較矮小。

實際上,中國人的身高水平一直都不低,在曆史上很多時期,中國人的平均身高,甚至是比歐美人的平均身高要高上不少。根據考古發現,距今6000-7000年之前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遺址中,發現的中國人類祖先身高在171左右。

而山東濟南焦家村附近,發掘5000年前的古遺址中,甚至發現了190公分的大高個遺骸,並且數量還不止一個,而180公分以上的則是更多。

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秦朝,兵馬俑是根據真人複刻,在去除基座後,其平均身高也在171-181公分之間。

從這也可以看出,無論是在哪個時間段,中國人的體質也是非常“能打”的,並不算低。而根據歐美的統計數據,實際上,在工業革命以前,西方人的平均身高在163-168之間,這個身高水平不算高,甚至不如同時期的中國人。

這點從一些遺留的資料中也可以得到證實,當時西方的士兵與中國小孩一起合影,士兵的選拔相對較爲嚴苛,最能代表一個國家的身高水平,甚至是高于這個平均身高,但是從相片中來看,這個西方士兵的身高與中國10幾歲的孩子相差不大。

如果從人種上來說事的話,興許西方的人種還不如中國。而西方給人一種人高馬大的感覺,是因爲在工業革命後,釋放了生産力,讓其有足夠的營養物質攝入,經過200多年的時間積累,平均身高提升很大。

這就給很多“專家”一種錯覺,或許不是錯覺,而是有意爲之,鼓吹西方人優越,中國人種不如西方的言論。

然而隨著中國生活水平提高,中國人平均身高水平也出現了很大的提升,根據《柳葉刀》的一項統計數據,從1985-2019年的34年間,中國男性的平均身高達到175.7公分,女性身高達到163.5公分。

其中男性身高增加幅度排名世界第一,而女性身高增長幅度排名世界第三。而在如今,隨著00後,以及10後逐漸長大,身高增幅還在進一步提升,170公分在小學很常見了,180公分如今在中學也非常常見了。

可以看出,營養物質的攝入,與升高生長水平有很大的關系,在營養物質的加持下,中國人的基因逐漸被喚醒,身高回到其該有的水平線以上了。

現在不缺營養物質,日本人身高爲何會降落呢?

日本作爲亞洲有數的發達國家,按道理來說,日本人也不缺營養物質,爲何170.9就成爲一個極限,無法提升,反而出現了下降的趨勢呢?

這裏面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日本自身的原因,另外一方面就是生活習慣導致的。

1、生活習慣方面的原因

日本雖然不缺少營養物質,但是日本人的飲食習慣卻比較特殊,日本作爲一個島國,在古代由于日本物資匮乏,這就導致日本人形成了“食而精”的飲食習慣。

一顆酸梅、一顆雞蛋、少數納豆都可以“炫”一碗飯,即便是正常的餐食,也是比較清淡,無論是菜品,還是主食的數量都比較少。

如果是一個養生的老年人來說沒有問題,這也是日本人一直自豪的長壽秘訣。但是對于正在長身體的少年,卻有很大的問題。

在中國有句俗語:“半大小子,吃窮老子”。這句話是完全不誇張,正在長身體的少年,由于身體的新陳代謝比較快,不僅肚子容易餓,而且食量也非常大。

而以日本那種飲食習慣,幾乎只能吃7、8分飽,對于飯量大的,只能半分飽。這種分量雖然對養生有好處,但是對正在長身體的少年來說,營養物質完全跟不上新陳代謝的消耗,這就導致了一個結果。

那就是日本雖然是發達國家,不缺少營養物質,但是飲食習慣,食材數量比較少,讓正在長身體的少年,無法汲取足夠的營養,把日本人的平均身高水平維持在一個高度,很難突破了。很難說日本的飲食習慣是好還是壞,對老年人好,但是對于長身體的少年來說,未必是好事。

反觀如今的中國,長身體的少年,只要吃得下去,那就“管質管量”的管飽,這些吃下去食物的營養物質都被吸收轉化,就體現在身高上了。

2、基因方面的限制

在生物學上有個詞,叫做“島嶼侏儒化”,那就是科學家們發現的一個規律,那就是只要生活在一個封閉的島嶼中,大型生物的體型會向矮小型的進化。

很多人比較熟悉的大象,往面前一站,那就跟一堵牆一樣。然而只要大象遷徙到島嶼,並且在這個封閉的島嶼中生存個數代之後,那麽其體型也會變得比較矮小,跟野豬差不多大。

島嶼侏儒化這種現象,不僅出現在野生動物身上,同樣也體現在人類身上。在封閉島嶼中生活的人類,普遍身高水平都矮小。

例如,印度尼西亞的弗洛裏斯島面積不過1.4萬平方公裏,大約是韓國的七分之一左右,生活在島上的人被稱爲弗洛裏斯人,其身高普遍在1-1.1米,體重在25公斤左右,如今中國很多幼兒園的小朋友,也比這個身高要高一些。

而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因爲封閉島嶼上不僅與外部基因交流比較少,並且島嶼上食物比較匮乏,那麽身材高大的基因不利于生存,沒有足夠的食物就被淘汰掉。

而剩下的都是矮小性的基因,只有這種基因才能夠在食物匮乏的島嶼上生存下來,他們是數萬年之間,基因篩選出來的結果。

日本同樣如此,作爲一個島國,其常年孤懸歐亞大陸之外,食物相對匮乏,這點改變了日本人飲食習慣,也篩選了日本的人種基因,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基因限制,或者是缺陷。

結語:

上面這些,就日本人的身高到達極限,而無法突破的主要原因。而想要突破這個極限,那麽就只有兩種方法,一種就是改變飲食習慣,另外一種,那就是走千年前的老路,那就是“借種”進行基因改良,

從日本這些年的作爲來看,其正在選用第二種方法,利用發達國家的優勢,對待亞洲移民優待政策,就可以看出這點了。

2 阅读:509
评论列表
  • 2024-05-14 19:34

    肯定是接種啊,老本行了

5樓的男人

簡介:感受世間萬物的神奇,一同探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