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63歲擔任貴州省委書記,沖破重重阻力支持包産到戶,享年90歲

悟空談曆史 2024-05-14 08:15:59

1935年12月9日,爲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策劃的“華北五省自治”,北平的數千名學生發起了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不僅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而且也湧現出很多優秀的知識分子,他們在後續的革命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就參加了當年的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他的名字叫池必卿。池必卿後來的成就好高,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了山西省委書記、北京市委書記以及貴州省委第一書記等職務。那麽,池必卿的身上都有什麽故事呢?

池必卿出生于1917年,山西省平定縣上莊村人。青少年時期的池必卿就受進步思想影響,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7年,池必卿加入了我黨,此後的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中,池必卿長期從事政治工作,爲革命的勝利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池必卿留在山西工作,擔任了榆次地委書記,任職期間,池必卿領導了當地的土地改革、鎮反、三反五反等社會主義改造工作,鞏固了新生的政權。1955年,池必卿晉升爲山西省委副書記,一年後,他擔任了山西省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繼續投身山西省的各項事業建設。

池必卿擔任山西省委書記期間,恰好經曆了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也因爲“大躍進”的影響,山西的經濟比例失衡。池必卿嚴格落實中央制定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力所能及地恢複山西的國民經濟。

1961年,池必卿被調到華北局,擔任了書記處書記,主要負責華北局的工農業生産,他也力所能及地消除“大躍進”的影響,狠抓國民經濟恢複工作。1966年,池必卿調任北京市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也是這一年,“十年特殊時期”開始,池必卿受到沖擊,但他也憑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很快就複出。

複出之後,池必卿陸續在北京、天津以及內蒙古等地工作,他頂住各方面的壓力,狠抓工農業生産,努力減小“四人幫”造成的損失。不過,因爲“四人幫”的持續幹擾,池必卿的工作進展並不順利。

粉碎“四人幫”後,池必卿積極投身揭批“四人幫”的鬥爭,努力消除“四人幫”的影響。1978年,他被調到貴州省,擔任了貴州省委第二書記、代理第一書記。1980年,63歲的池必卿正式擔任了貴州省委第一書記(相當于今天的貴州省委書記)。

也是在擔任貴州省委第一書記期間,池必卿沖破重重阻力支持“包産到戶”,他堅決把全省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層面,尊重農民群衆的要求和意願,在全省範圍內堅持推廣“包産到戶”、“包幹到戶”的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爲貴州省的農村改革探明了方向。

需要說明的是,當時“包産到戶”並不合法,但池必卿支持“包産到戶”的決心非常堅決,1980年下半年,中央召開各省市第一書記座談會,在這次會議上,絕大部分省份的第一書記都不支持“包産到戶”,但池必卿依然選擇支持“包産到戶”,後來曆史也證明了池必卿的正確。

卸任貴州省委第一書記後,池必卿又進入中顧委,擔任了中顧委委員,繼續爲祖國的改革開放事業獻言獻策,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晚年的池必卿主要生活在北京,于2007年因病去世,享年90歲。

1 阅读: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