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啧,華爲P70這大瓜,給我看傻了

鋒潮科技 2024-04-29 17:41:22

昨天有爆料稱,歐菲光有一大堆新技術已經實現量産。

而且還開始向國內頭部大廠供貨。

指的是誰?這已經明示了吧。

畢竟,爆料裏提到的已量産的影像黑科技,在華爲 Pura70 Ultra 上都有看到。

不少機友,應該都聽過歐菲光的大名。

作爲南昌一家精密光學元件的生産商,歐菲光主要搗鼓各種相機相關的設備。

例如手機上的傳感器、鏡頭、屏下指紋,汽車上的前後視攝像頭、流媒體電子後視鏡之類的。

合作夥伴幾乎涵蓋了你認識的主流的科技公司,像小米、華爲、OPPO、vivo 等等。

當然,歐菲光曾經最出名的大客戶,是蘋果。

甚至連廚子,都特地跑到他們工廠走了兩圈。

光是 2019 年,歐菲光就從這個「特定客戶」那裏拿下了 117 億營收。

但之後傳出了蘋果將其踢出供應鏈的消息。

盡管剛開始歐菲光來了一手否認三連,然而股價似乎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

不過在去年,歐菲光又重新燃起來了。

光是 2023 年的 Q3,淨利就達到 5432 萬。

要知道 2022 年的同一時間點,歐菲光還是淨虧損 24 億。

至于爲什麽突然賺了這麽多,咱不好說。

有人爆料,是因爲歐菲光爲華爲 Mate 60 系列的鏡頭模組供貨。

但歐菲光回應:有保密協議,不方便回答。

好像什麽都沒說,又好像什麽都說了。

辣麽問題來了。

前面提到的那堆已量産的技術,都有什麽亮點?

浮動微距/潛望長焦微距

近兩年最成功刷到存在感的長焦微距。

無疑是小米 13 Pro 上的「75mm 徕卡浮動長焦」,以及 上的「超微距長焦攝像頭」。

將鏡片分開兩組,其中靠近傳感器的一組做成可移動的設計。

在拍攝近物時,鏡組往後移動,實現最近 10cm 的對焦。

拍攝遠景時,鏡組可以往前移動,能對上無窮遠的距離。

這樣一來,小米 13 Pro 這顆 3x 長焦鏡頭既能做到常規的遠拍,也能兼顧拍微距的功能。

此前大多數手機,都是專門做一顆低像素微距鏡頭占地方,或者將微距功能集成在超廣角鏡頭。

畢竟超廣角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能幹到 2.5cm 左右,做微距更容易。

但相比之下,用超廣角鏡頭拍微距,需要把手機怼得很近。

這樣很容易阻擋拍攝時的光線,出片很暗。

出來的體驗,就很一般。

如果用長焦拍微距,就不用擔心光線不足的問題啦。

燃鵝,這顆徕卡浮動長焦居然是 13 Pro 的獨占功能。

甚至連尊貴的超大杯 13 Ultra,都沒配備這項技術,屬實把人看傻了。

幸好哈,在今年的小米 14 系列上,浮動微距的功能總算成爲全系標配,值得點個贊。

比小米 13 Pro 更早一年的華爲 Mate50 RS,也使用了浮動微距技術。

但華子將其做進了潛望長焦。

在潛望長焦超長的對焦行程下,理論上能夠更輕松地實現長焦微距的功能。

實際效果也很猛,35 倍超級微距,都快成顯微鏡了。

當然,在最近的 vivo X100 系列、華爲 Pura70 系列等機型上也能看到長焦微距的出現。

芯片防抖

傳統的 OIS 光學防抖,由于手機空間的限制,防抖角度在 ±1° 左右。

有用,但效果有限。

所以廠商們開始搗鼓不同方向的防抖技術。

像 vivo 的微雲台,OPPO 五軸懸浮防抖,都是通過將整個鏡頭模組懸浮的

方式,實現更穩的效果。

猛歸猛,占空間的情況也很嚴重。

像當年 vivo X50 Pro 的超穩防抖微雲台,4800W 像素的鏡頭,占板面積比一顆 1 億像素 + OIS 還要更大。

隨著傳感器越來越大,再繼續用這種做法,顯然不利于手機的輕薄化。

于是通過移動傳感器芯片實現防抖的騷操作,來了。

早在 iPhone 12 Pro Max 上,就用上了傳感器位移式光學圖像防抖。

簡單來說,其實就是在手機晃動時,傳感器(CMOS)跟著晃,盡可能消除抖動帶來的影響。

熟悉攝影的小夥伴可能就 get 到了,其實這就是相機的機身防抖而已啦。

包括最新的華爲 Pura70 Utlra,也用上了同樣原理的防抖技術。

雖然效果上可能不及微雲台這種怪獸級的模組防抖,但實現了輕量化。

像華爲 Pura70 Ultra,厚度僅有 8.3mm。

算是在防抖效果和輕薄機身之間,取了個平衡。

伸縮式鏡頭模組

同樣是爲了在堆料和輕薄之間找平衡的,還有不少人關注的伸縮式鏡頭。

注意吼,這裏說的不是以前三星 Galaxy S4 Zoom 那種能放大縮小的光學變焦伸縮。

而是像華爲 Pura70 Ultra 這種用于壓縮機身厚度的伸縮鏡頭。

華爲這麽搞的原因其實挺好理解。

1 英寸超大底、最大 F1.6 的可變光圈、傳感器式位移防抖。

這麽猛的堆料全部放在一顆主攝裏。

要是不做伸縮鏡頭,機身厚度大概率就會放飛了。

也有爆料稱,目前已經有其他頭部廠商,在測試伸縮鏡頭方案。

不過方向和華子不同,放在了潛望長焦上。

就看最終出來的效果會是怎樣啦。

顯然哈,這一系列技術,都已經在各家的影像旗艦上出現過。

如今歐菲光都有能力進行量産供貨了,往後普及到不同價位段的機型,也是有可能的喔。

爆料中還提及,連續光學變焦已經完成技術攻堅。

目前手機上的鏡頭,其實都是定焦鏡頭。

舉個例子,小米 14 Ultra 有兩顆長焦,分別是 3.2x 和 5x。

中間的倍數,像 4x 變焦這種,其實在 3.2x 鏡頭的基礎上進行算法裁切的。

假如連續光學變焦成功落地,就意味著中間這一段,都是真真正正的光學變焦。

這項技術,在索尼 Xperia 1 系列上已經落地了。

燃鵝,大法選了個小底,暗光出片效果不咋滴。

要是國産廠商能搗鼓出連續光變,再加上各種影像堆料。

啧啧,那該有多強,我都不敢想。

不知道到時這個連續光變技術,會有哪家國産手機品牌率先用上呢?

1 阅读:1039
评论列表
  • 2024-04-30 22:16

    先有華爲mate60pro刷視頻都能燙得和燒起來一樣 後有問界神車碰撞不落鎖 想當年我們埋汰紅旗還是過分了 除了鈾冰淇淋好吃保值 現在還有啥國産商品能擔得起國貨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