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預警再次發出,長三角或生成“台風”!預報:中心還是廣東

小小萬能蟲 2024-04-18 09:41:35

最近,我國南方地區的天氣舞台上,主角之一便是一輪又一輪的強降雨過程,不僅帶來了洪澇等次生災害,還伴隨著雷暴、大風、冰雹等激烈天氣,對比起暴雨,這一系列的激烈天氣更是令人防不勝防。

監測數據顯示,昨天到今晨,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等地出現強對流天氣。其中昨晚從雲南貴州發展起來的對流,進入廣西後,今天淩晨逐漸組織化,形成了飑線,導致廣西今晨部分站點出現了10-11級雷雨大風,目前廣西對流基本結束,今晨飑線已經進入廣東西部,9時位于肇慶-陽江一帶。未來還會繼續向東,將影響到大灣區。

在4月17日取消暴雨預警後,4月18日,中央氣象台又再次發布了暴雨預警,根據中央氣象台發布的暴雨藍色預警,預計4月18日08時至19日08時,甯夏中部、陝西西南部、四川東部、重慶東南部、貴州北部、湖南西部和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廣西東部、廣東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雨,其中,貴州東北部、廣西東北部、廣東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暴雨或大暴雨(100~110毫米)。上述部分地區伴有短時強降水(最大小時降雨量30~60毫米,局地可超過8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風或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而這一切,都與近期暖濕氣流的猛烈增強有著密切的關系。一方面,南支槽頻頻在我國南方現身,帶動了暖濕氣流的增強,南支槽是青藏高原以南的南支西風中出現的向南延伸的一條低壓槽,也就是一條氣壓低的狹長區域。南支槽前對應有輻合上升運動和降水區,它往往是我國冬春季降水,尤其是南方降水的關鍵。另一方面,近期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強,穩定控制華南沿海附近,也不斷帶動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暖濕氣流進入我國,尤其是二者同時出現時,南方的暖濕氣流將大幅增強,從而引發大範圍暴雨和強對流天氣。

根據分析數據,這兩天,一股較強的冷空氣自西伯利亞東南下移,與南支槽前的暖濕氣流相遇,形成了一個強烈的冷暖氣團交鋒帶,從而導致了我國南方地區的大範圍強降水。從衛星雲圖上可以看到,冷空氣的南下已經讓中東部很多地方放晴,而副熱帶高壓將水汽輸送至我國南方,在西南、華南等地形成了一片厚厚的雲層,這些雲層中含有大量的水汽,一旦遇到冷空氣的刺激,就會迅速凝結成雨滴或雪花,從而形成降水。

而這次南方的暴雨,還沒有結束,未來幾天,還有更大的變化等待著我們。根據中央氣象台的預報,4月19日,隨著暖濕氣流增強,我國南方的暴雨將再次向長江流域轉移,江西、浙江、安徽多地還將出現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超級計算機的預測則指出,隨著冷暖氣團在長江流域交鋒,一個江淮氣旋將在長三角逐漸形成並且出海,長三角多地除了明顯降雨,還可能面臨明顯大風,大風大雨將像是台風登陸。

那麽,什麽是江淮氣旋呢?它又是如何影響長三角的天氣呢?江淮氣旋,是指在江淮地區形成或發展的氣旋,一般是由于冷暖氣團在江淮地區交彙,或者是由于西風槽在江淮地區加深而引起的。江淮氣旋的活動主要影響春季和秋季的降水,尤其是春季的降水,是我國春季降水的主要天氣系統之一。江淮氣旋的形成和發展,往往伴隨著強烈的對流和降水,有時還會産生雷暴、冰雹、大風等強對流天氣。江淮氣旋的移動路徑不固定,有時向東移動,有時向南移動,有時向北移動,有時向東北移動,有時甚至向西移動。江淮氣旋的移動方向和速度,決定了降水的範圍和強度,以及降水的持續時間。

這次江淮氣旋的形成,是由于冷暖氣團在長江流域交鋒所致,接下來冷暖氣團的相互作用更加劇烈,導致了一個氣旋在長三角地區逐漸形成並且出海。這個氣旋就是江淮氣旋,它的中心氣壓大約在1000百帕左右,相當于一個熱帶低壓的強度。江淮氣旋的形成和發展,將給接下來的長三角地區帶來明顯風雨。

而在雨帶短暫北擡後,我國南方的暴雨重點還會再次向南轉移,4月20日起核心雨帶將落到華南,暴雨-大暴雨也將密集襲擊廣東廣西。例如4月20日-4月21日的降水預報上,南方出現了大範圍的暴雨-大暴雨區,大暴雨將覆蓋廣西廣東湖南等地,這可能是今年4月以來最激烈的暴雨過程之一。

綜合來看,接下來南方的天氣變化將相當激烈複雜,廣東廣西等地的暴雨將先減弱後增強,將在4月20日起進入新的鼎盛階段,在此期間,仍需高度警惕強降水可能引發的各類災害,做好防範措施。

0 阅读:30

小小萬能蟲

簡介:上曉天文氣象,下通地球科學,本賬號帶你遨遊自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