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研究發現:長大後活得幸福的孩子,往往有3個共同特征

禾禾媽愛學習 2024-04-28 16:38:40

在開始深入討論今天的話題前,先問各位家長一個問題:“在您心中,什麽樣的教育,才能稱得上是‘最成功’的教育?”

關于這個問題,相信很多網友都會有不同的答案,或者認爲沒有標准且唯一的答案。

如果您也這麽認爲,那我建議您先沉思片刻,想個自己的答案,然後再繼續往下看,因爲這個問題真的是有標准答案的。

答案揭曉……

最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成爲一個幸福的人!

這個答案不是我給出的,而是古今中外很多權威人士一致認可的!

比如,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彭凱平教授曾說:培養一個擁有幸福感的孩子,是最大的成功!

再比如,我國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說:“真正的教育,是讓孩子在愛與自由中,找到內心的幸福感。”

還有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也寫道:“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幸福中成長。”

……

類似的觀點還有很多,由于文章有限,禾禾媽在這裏就不給大家逐一列舉了!

爲什麽最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成爲一個幸福的人?

幸福這個詞雖然常被人們提及,但若真要問你,是什麽在影響一個人的幸福感?什麽人活得最幸福?恐怕大多數人都會感到困惑。

1938年,哈佛大學進行了一項,有史以來對人類生活進行的持續時間最長的,深入性縱向研究,旨在探究影響人幸福感的因素。

這項研究已曆時75年,更叠了三代人,包括最初的724名參與者與他們的1300多名後代。

研究人員經過不懈努力和深入研究,最終得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結論:影響人一生幸福感的,並非金錢、名譽、成就或權力,而是人際關系的質量。

長大後生活得幸福的孩子,往往有以下幾個特征:

1)親密的伴侶關系

著名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通過對數千對夫妻的研究發現:那些能夠積極處理沖突、保持親密和支持的夫妻,往往擁有更高的幸福感和更低的離婚率。

人作爲群居動物,天生天生具有尋求歸屬感和被愛的需求,而一個親密的伴侶關系,能夠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滿足這種需求。

比如,當我們在工作、學習或者生活中,遇到了挫折,一個親密的伴侶能給予我們鼓勵和支持,幫我們走出困境。

一個孩子,未來在婚姻中能否建立起親密的伴侶關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在成長過程中,與父母建立的依戀關系的質量和類型。

具備以下特征的孩子,通常更有可能在未來婚姻中與伴侶構建親密關系。

與父母情感交流暢通的孩子

對父母充滿信任的孩子

面對挑戰時能夠積極尋求父母的幫助和支持的孩子

擁有健康自我認同和自尊的孩子

各位父母,可以觀察下自家孩子是否具備這些特征,如果都具備,那恭喜你,你的孩子未來有更大的可能擁有一段幸福美滿的婚姻,且過得幸福。

2)溫暖的親子關系

知乎平台上有個問題:“有沒有讓你回憶起來就覺得幸福滿滿的童年記憶?”

盡管衆多網友的回答五花八門,但歸結起來,其實都指向了同一個答案,那就是“溫暖的親子關系”。

親子關系不僅是血脈相連的紐帶,家庭情感交流的橋梁,更是人們情感生活的核心組成部分。

作爲一名上有老下有小的女兒和媽媽,我深感溫暖和諧的親子關系對我的幸福生活至關重要。

當我還是孩子時,父母給予我的關愛、陪伴、鼓勵、安慰和支持,讓我感到被重視和被愛。這種被愛的感覺是讓我在成長過程中充滿自信和勇氣。

時至今日,每當回憶起與父母相處的歡樂時光,心中依然會湧動著滿滿的幸福與感恩之情。

當我成爲了一名媽媽後,當我看著女兒一天天健康快樂的長大,變得自信獨立,尤其是一家人一起度過歡樂的休閑時光,共同參與活動時,更讓我感到快樂且滿足。

溫暖的親子關系就像是一個幸福的源泉,源源不斷地爲我們提供快樂、滿足和安全感,讓我們在生活中更加幸福、更加快樂。

所以,爲了孩子未來的幸福生活,我們一定要盡其所能與孩子維持溫暖的親子關系,讓這份愛與溫暖陪伴他們一生。

3)真摯的朋友關系

人生中有幾個真摯的朋友能有多幸福?

知心的朋友能帶給你的,不僅是日常生活中的歡樂與共享時刻,相互的扶持和協作,還有情感上的支持與理解以及安全感。

比如,在美劇《老友記》中,當瑞秋決定逃婚並自力更生時,是莫妮卡和其他朋友們給與了她最大的支持和鼓勵。

給她提供住所,幫助她找工作,並在她遇到挫折和困難時,給予及時的安慰和鼓勵,正是這種情感上的支持,幫助莫妮卡走出了困境,逐漸成爲了一個獨立自信的女性。

布法羅大學傳播學助理教授 David Lee 說:你的人際網絡越緊密、越有凝聚力,你就越可以依賴他們,作爲有凝聚力的群體的一員,你更能感受到一種集體支持。

一個孩子,未來生活中,能否交到真摯的朋友,取決于他是否具備真誠待人的品質以及較強的社交能力。

所以,作爲父母,我們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社交活動,提升他們真誠待人、善于溝通的能力。

兒童教育家蒙台梭利通過大量觀察和研究發現,在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存在特定的敏感時期,在這些時期內,孩子對某些事物或技能的學習,具有特別強烈的興趣和能力。

孩子的社交敏感期主要出現在2到6歲之間,孩子這一階段的交友方式,會奠定他未來交朋友的基礎。

在此期間,我們應該多帶孩子參與各種社交活動,鼓勵孩子主動交流,教會孩子學會分享與合作,以身作則,耐心引導,提升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以便孩子未來能更好的尋找自己人生中的真摯朋友。

【最後寫給家長的話】

爲人父母,我們既希望孩子未來有所成就,又希望他們能過得幸福。

然而,競爭日益激烈的現實生活,讓我們明白很多時候“魚與熊掌”並不能兼得!

如果成就與幸福發生了沖突?作爲父母你該如何選擇?是犧牲孩子的幸福換取成就,還是緊抓不確定的成就,犧牲孩子的幸福?

不知道各位父母的選擇如何,反正我會在確保孩子幸福的基礎上,盡力引導他們去發現自己的潛能,去努力實現自己的成就。

因爲我深信幸福能讓孩子保持快樂,讓他們的頭腦處于積極狀態,從而更容易集中和投入,效率也更高。一個內心充滿幸福的孩子,更有勇氣面對生活的挑戰,更有信心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1 阅读:184

禾禾媽愛學習

簡介:家有一枚小學生,關注小學教育和兒童心理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