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ware正被博通“收拾”,我們是不是可以“囂張”一點?

阿明觀察 2024-01-11 19:08:34

引言:一朝躺在大佬懷,今生榮華伸手來。

【全球存儲觀察 | 科技熱點關注】

如是所聞,2023年元旦前兩個月,大家看到博通以610億美元的高價,成功完成收購了聞名遐迩的虛擬化大佬VMware。日期爲2023年11月22日。

此次並購,博通還要承擔VMware的80億美元的淨債務。也就是說博通並購VMware的交易總金額應該爲690億美元。

以610億美元身價

躺在了博通的懷抱,

VMware是福還是禍?

與此同時,博通在2023年11月份已經獲得了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有條件批准,合並後的公司不能濫用其在幾個領域的市場地位,包括繼續保證威睿(VMware)服務器虛擬化軟件與在中國境內市場銷售的第三方相關硬件産品的互操作性。

在這之前,2023年5月我寫過一篇內容,如下:

博通610億美元收購VMware案

博通好任性,買完這個又買那個,現在現在610億美元買下VMware。不過,之前我就認爲這次博通收購會成功。有錢當然任性了,再說博通又是被華爾街認同的科技巨頭,買賣越是活躍,就越是有賺錢的機會。

回想一下收購狂人的博通,確實還是很牛的。比較有代表性的如:以107億美元現金收購賽門鐵克(Symantec)企業安全業務,以將近1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軟件公司CA科技,55億美元吃下博科通訊Brocade。

之前業內消息透露說,博通(Broadcom)正就收購軟件集團VMware進行深入談判,這很有可能成爲今年以來的最大規模收購交易之一。這筆交易的價值可能超過500億美元,將把這家渴望交易的半導體集團轉變爲一個從芯片到雲計算服務的多元化科技公司。

目前VMware的市值爲400億美元,博通的市值約爲2220億美元。

大約六個月前,計算領域的先驅戴爾科技集團(Dell Technologies)剝離了其在VMware的81%股權。

前些天,更新的消息傳出來說,博通(Broadcom)正洽談以約600億美元收購VMware,這將是今年以來最大的收購交易之一。如果談判沒有破裂,這兩家科技公司計劃本周四宣布一項現金加股票的交易。

爲了幫助支付這筆交易,博通計劃向幾家銀行債務融資約400億美元。每股140美元的出價將比VMware上周五的收盤價溢價近50%,但仍遠低于該股在2019年春季達到的逾200美元的高點。

2023年5月26日,正式官宣,博通(Broadcom)以610億美元收購VMware,之前VMware作爲EMC聯盟中重要一員,EMC聯盟被戴爾670億美元成功收購。業內人士評論指出,本次戴爾賣掉VMware,真的又賺了。可能這就是技術投資的價值所在。

當然,這一切正在變成現實,並購之後,那麽博通+VMware,立馬一腳就踏上了雲端之路。這是博通真想要的未來之路麽?

事實上如何呢?在2023年正式宣布成功並購VMware之後,博通卻開啓了針對VMware前所未有的調整。

VMware Cloud Foundation部門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Krish Prasad撰文透露,Broadcom完成對VMware的收購,面向私有雲、混合雲和多雲環境,通過更快的創新、更簡單的産品組合和更強大的生態系統推動客戶取得成功,就此VMware也早已開啓了訂閱模式的銷售。

很有意思的是,VMware by Broadcom所有部門的産品組合簡化源于多年來客戶和合作夥伴的反饋,這些反饋結果顯示VMware的産品和市場推廣過于複雜。怎麽辦?

很好辦,全部實現訂閱模式即可。下一步加速實現所有VMware by Broadcom解決方案向訂閱許可證的過渡,從2023年12月11日開始停止銷售永久許可證、永久産品的支持和訂閱(SnS)續訂,以及混合購買計劃/訂閱購買計劃(HPP/SPP)積分。

此外,還推出了自帶訂閱許可證選項,爲運行VMware Cloud Foundation的經VMware驗證的混合雲節點提供許可證可移植性。

VMware Cloud Foundation産品組合發生調整,包括了:

一個是VMware Cloud Foundation,這是旗艦企業級混合雲解決方案。助力客戶以安全、有彈性且經濟高效的方式運行其關鍵業務和現代應用程序。爲了讓更多客戶受益于該解決方案,官方將之前的訂閱標價降低了一半,並增加了更高的支持服務級別,包括增強對激活解決方案和生命周期管理的支持。二個是新的 VMware vSphere Foundation,爲中小型客戶提供了更加簡化的企業級工作負載平台。此解決方案將vSphere與智能運營管理相集成,以提供最佳的性能、可用性和效率以及更高的可見性和洞察力。

針對訂閱許可模式,VMware一年多來一直在向訂閱模式過渡,業界已經將訂閱作爲雲消費的標准。隨著簡化的産品組合到位,VMware by Broadcom正在完成向訂閱産品的過渡。從今天開始,在永久許可證以及支持和訂購(SnS)續訂結束後,産品將僅以訂閱或期限許可證的形式提供。

爲此,現有客戶可以繼續使用具有有效支持合同的永久許可證,VMware by Broadcom也將繼續提供合同承諾中定義的支持。當然,博通更希望客戶查看一下永久許可證清單,包括支持服務續訂和到期日期。博通也更鼓勵客戶“以舊換新”,以換取新的訂閱産品,並提供來自博通提供的升級定價激勵。呵呵。

就此,博通公布了受最新訂閱模式影響的産品名單:

VMware Cloud Foundation

VMware vSphere

VMware vSAN

VMware NSX

VMware HCX

VMware Site Recovery Manager

VMware vCloud Suite

VMware Aria Suite

VMware Aria Universal

VMware Aria Automation

VMware Aria Operations

VMware Aria Operations for Logs

VMware Aria Operations for Networks

如此說來,一朝入得懷Broadcom便終止了VMware永久許可證銷售,當然之前已經購買的許可證仍然可以使用,但最終將失去支持。Broadcom已經推進了將虛擬化和雲計算公司VMware轉變爲基于訂閱的業務的計劃。截至12月11日,博通不再銷售VMware産品的永久許可證。VMware于2023年11月完成了Broadcom以610億美元的收購,未來VMware將只提供定期許可證或訂閱服務。

針對之前已經擁有永久許可證和有效支持合同的VMware客戶可以繼續使用它們。VMware“將繼續提供合同承諾中定義的支持”。但是,當客戶的SnS期限結束時,他們將無法獲得任何支持。呵呵,一切都爲了訂閱!博通下狠手要迫使客戶采用訂閱模式購買,只是對于從永久許可切換到訂閱的客戶,該如何操作呢?僅僅靠升級獎勵來彌補永久許可用戶轉成訂閱用戶的成本價差麽?

問題來了,在這之前VMware大部分業務都建立在永久許可模式上。永久許可可謂是VMware的“根基”。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更令人擔憂的是,博通至少裁員2837名VMware員工,給VMware下一步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這對于合作夥伴也好,還是客戶也好,都在正在經曆VMware銷售模式轉型帶來的挑戰,各自擔憂和感覺混亂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那麽,博通到底該如何來說服持懷疑態度的渠道合作夥伴,讓他們也會看到出路呢?

博通認爲,許多合作夥伴已經在訂閱模式上取得成功,合作夥伴有機會更具戰略性地與客戶互動,並提供更高價值的服務,推動客戶成功。

然而,事實上,由于永久許可證的終止不會立即爲客戶帶來好處,因此受VMware業務戰略變化影響的客戶必須評估他們願意支付多少費用來訪問使用未來的VMware by Broadcom産品。

博通這一操作下來,VMware可謂精神倍兒爽,當然,大刀闊虎的調整後,VMware將走向何方?

難道真的所謂:

一朝躺在大佬懷,今生榮華伸手來。

國産虛擬化廠商:

VMware正被博通“收拾”,

我們是不是可以囂張一點?

國産虛擬化行業內有朋友說,現在VMware正被博通“整理收拾”中,並且博通還在做針對VMware的全球性調整中也傳出超千人的裁員,甚至有外媒報道說這樣的裁撤人員已經影響到了VMware與代理商的合作關系,實際上如何呢,過段時間就會水落石出。就此,國産虛擬化廠商是不是可以趁機更主動一點去爭取更多的市場機會。

更甚至國內虛擬化軟件廠商打出來了宣傳消息,國産可控,安全平替,在價格上也比VMware更甚一籌。

就此而言,國産虛擬化軟件廠商似乎進入到了一個新的發展契機上,大家能否把握好呢我們另當別論。

首先VMware的産品與技術實力擺在那裏,從實踐成功案例到産品穩定性與規模化等多個層面,都可以說能碾壓不少國産虛擬化軟件廠商。

其次,雖然在國內市場,VMware市場占有率被國産虛擬化軟件相關廠商所搶奪並處于一個比較緩慢的增長期,但是VMware技術服務能力以及技術創新水平依然還是非常吸引不少關鍵用戶的眼光。況且就單打獨鬥來說,國産虛擬化軟件相關廠商可以說沒有誰能穩贏。

單從市場而言,2022年、2023年國産虛擬化軟件廠商已經占據了國內市場幾乎半壁江山,但是這個市場的頭把交椅還是被VMware穩坐著,占領了四成的市場。即便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小挫折或傳言,但是VMware整體技術與服務能力誰能小觑?況且在全球虛擬化軟件市場上,VMware也是絕對的領導地位,長期穩占6成整體市場份額。

不過,2021年1月,包括2016年上任的大中華區總裁郭尊華在內三位高管離職,當時引發了業界熱烈討論。在職位空缺大半年之後,原微軟中國企業商用事業部總經理原欣(Bessie Yuan)出任大中華區總裁,接替郭尊華開拓中國市場,後續不到一年左右對VMware的中國市場開拓依然還是帶來了深厚的影響。雖然原欣履新不足九個月後離開了VMware,但VMware的整體能力依然處于業界領導者水平。後來大家也看到原欣再次回到微軟出任微軟中國區總裁,這是後話,有時間我們再聊這個話題,這裏主要還是說一下VMware現有市場競爭情況。

某國産虛擬化廠商的朋友對阿明說,在以前,我們不敢說可以完全替代VMware的産品,但是,現在我們非常有信心替代,當然主要集中在服務器虛擬化軟件方面。

此外,也有超融合HCI軟件供應商朋友之前對阿明提到過,國産超融合軟件的能力已經比以前強多了,在與VMware超融合軟件vSAN較量過程中,贏得了不少新的客戶與市場地位。

當然,很多事事情,需要看事情的結果才能知道成也不成。替代品能否成爲主流暢銷品,能否成爲市場的新主流,不是國産虛擬化軟件廠商自己說了算,也不是某些業內專家說了算,而是企業級用戶實際應用效果與結果說了算。

在軟件領域,國産化替代的實踐此起彼伏,在很大程度上證實了國産軟件整體能力在不斷上升。在實現從0到1的過程中,可能投資到位、人才到位、生態到位然後努力幾年就能實現,但是從1到卓越卻並不那麽容易。一個軟件産品從能用到好用,所要經曆的時間與打磨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在針對市場變化、供應商變化的情況下,我們依然還是需要聚焦用戶需求,聚焦用戶反饋,最終還是聚焦在産品能力上。

一切好也不好,還是得産品本身說了算。

那麽,你們覺得國産虛擬化軟件領域相關廠商的産品,如何呢?對華爲、新華三、雲宏、浪潮、華雲數據、深信服等廠商來說,無論是誰在宣傳上可以“囂張”一點,無可厚非。但在産品性能、穩定性以及軟件品質上如果還能再“囂張”一點就更好了。

- END-

歡迎文末評論補充!

【科技明說|全球雲觀察|全球存儲觀察 |阿明觀察】專注科技公司分析,用數據說話,帶你看懂科技。本文和作者回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1 阅读:452

阿明觀察

簡介:帶你讀懂科技上市公司,用數據說話,成就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