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醫學院擴招,數千名醫生集體交辭職信,韓國醫療系統危機升至最高級

長江日報 2024-02-21 09:11:00

當一個城市裏,有5家醫院的醫生同時決定遞交辭職信,會發生什麽?

最近,韓國政府計劃在2025學年擴大醫學院招生規模,引發了醫療圈的抗議。爲了反對擴招,來自韓國首爾的2700多名實習醫生與住院醫師決定集體遞交辭職信,于20日上午6時開始停止工作。

韓國媒體報道,如果這些醫生集體離崗,一些醫院恐無法正常運轉,韓國醫療系統危機將升至最高級。

總統尹錫悅昨天強硬表示,現屆政府不會像前屆政府那樣放任醫療界的集體行動。他強調,醫療事關國民生命與健康,與國防、治安同等重要。

【抗議】

醫療系統危機升至最高級

數百名韓國醫生在青瓦台外遊行抗議。

“這幾天我感到心如刀絞,2月6日(指擴招改革宣布)對韓國醫療保健體系來說是死刑。”韓國醫學會江原道分會會長金澤宇在一場抗議政府擴招醫學生的集會上表示。

在這次集會上,120多名醫生抗議者打著各種各樣的標語。

在此期間,韓國各地的醫學會都在舉行著類似的抗議活動。針對紛雜的演講主題,有韓國媒體總結了抗議會的發言,認爲醫生的說法大多都在駁斥韓國政府提出的擴招邏輯。

這次大規模的集體罷工,源于一份醫學教育改革計劃。

2月6日,韓國政府宣布,將針對醫學教育采取的改革性計劃:在2025學年擴大醫學院招生規模,從現行3058人增至5058名學生,最終在2035年使韓國增加15000名醫生。

據韓國媒體統計,抗議的醫生均來自于首爾最知名的五大醫院(峨山醫療中心、三星醫療中心、延世大學醫院、首爾大學醫院和首爾聖瑪麗醫院)。罷工規模占韓國醫院醫生總數的37%。此外,這些醫生也是目前醫院急診一線的核心。

韓國政府這次的表現似乎極其強硬,表示這一次的醫學生擴招將“不可逆轉”,而如果醫生真的這麽做了(指集體辭職),將遭到嚴厲懲罰,包括吊銷醫師執照等。

韓國醫界對此的回應則是:醫學生也加入到抗議活動中宣布罷課。據韓國醫學院協會(KAMC)表示,在上周五舉行的緊急委員會特別大會上,韓國40所醫學院中的35所學生代表,批准了大規模罷課。

這股“辭職潮”同時蔓延至韓國其他城市。韓國媒體預計,全國將有數千名醫生涉及其中。

截至19日下午,仁川、大田、釜山等地多家醫院已有上千名醫生提出辭職。此外,韓國40所醫科大學的學生宣布將于20日起集體休學。

鑒于這些醫生是急診科和治療危重病患的主力軍,外界擔憂韓國醫療一線恐陷入混亂。本月早些時候,醫療界出現集體辭職迹象時,韓國保健福祉部將醫療系統危機級別上調至第二高的“警惕”。按韓聯社說法,如果這些醫生20日集體停工,醫療系統危機級別將進一步提升至最高級“嚴重”。

一些醫院19日已出現運轉困難。延世大學附屬世福蘭斯醫院的實習醫生當天集體離崗後,該醫院宣布進入緊急模式,手術數量減半,大量病患不得不延期接受治療。另一些醫院也通知病患,手術日程可能調整。不少病患和家屬在網絡上發帖對此表示擔憂或抱怨。

韓國國防部19日說,如果實習醫生和住院醫生集體辭職罷工,國防部將開放軍隊醫院,爲民間患者提供醫療服務。警察廳表示,將嚴查醫生集體行動的挑動者,考慮對這些人采取法律措施。此外,警方還將在各家醫院周圍派遣機動人員以應對突發情況。

【政府】

只有擴招才能拯救韓國醫療

韓國保健福祉部副部長樸敏守(右)在新聞發布會上發言。

雙方劍拔弩張背後,是18年如一日的招生計劃。

韓國政府的一名外宣人員對媒體表示,政府之所以想要推動醫學生擴招,是想要以充足的醫生勞動力,扭轉目前醫生短缺的局面,“韓國的醫學生招生人數已經18年沒有變化了,每年都保持在3058名學生的水平”。

據2021年官方資料顯示,韓國每1000人擁有醫生數量爲2.6人,低于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平均3.7人的水平。同年,我國《2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2021年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爲3.04 人。

從數據上看,韓國每千人口醫生的數量並沒有達到極度短缺的地步。然而,前韓國婦産科醫生姜元道博士(化名)表示,韓國醫生真正的問題是分布極度不均,“如果我和三星掌門平均算收入,我也是億萬富豪”。

不均體現在兩個維度:地區差異、專科差異。

韓國健康保險審查評價院2020年的統計顯示,韓國各區、郡的醫生分配情況相差極爲懸殊,排名墊底的江原道高城郡每千人口醫生數僅爲0.45人,排名第一的首爾市鍾路區每千人口醫生數卻多達16.29人。

在全韓國250個區、郡中,像高城郡這樣每千人口醫生數不足1人的地區就有45個,占比18%;每千人口醫生數低于平均水平的地區,更是多達192個,占比高達76.8%。

此外,韓國的城市與農村在高級醫療資源的分布上也非常不均衡。有研究提出,韓國所有學科都呈現出專科醫生集中于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的現象,一個人口密度低、經濟不發達郡的專科醫生數量甚至不如首爾的一個居民社區的專科醫師數量。

“另一個問題,是需要醫生的領域與實際勞動力的不匹配。”姜博士表示,因豐厚的商業前景和更好的社會地位,皮膚科、眼科、整形外科、骨科等醫學學科是所有韓國醫生的必卷之地。而相比之下,兒科、心胸外科、普通外科、婦産科等在韓國被稱爲“基本醫療”的學科,卻長期缺乏醫生。

面對這一系列問題,韓國政府認爲擴招是改善醫療必須邁過的“門檻”。

本次改革中,韓國衛生部門指出,到2035年將需要增加1.5萬名醫生,以滿足該國人口迅速老齡化和其他因素帶來的日益增長的需求,並在地區差距日益擴大的情況下確保更多醫生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迫切需要。

但是,在同一問題上,韓國醫生們的想法幾乎完全相反。

【醫生】

擴招會毀掉整個韓國醫療

2月19日在韓國光州一家醫院的醫療工作者。新華社發

韓國健康和社會事務研究所估計,到2035年,韓國將面臨27000名醫生的短缺。但韓國醫學會(KMA)指出,雖然目前韓國每千人口醫生數低于平均水平,但是呈現出尤爲快速的增長,韓國並不缺少醫生。一項針對27000名韓國醫學會會員的調查顯示,95%的醫生反對韓國缺乏醫生這種觀點。

比如韓國春川醫學協會分會會長說,即使不提高招生上限,韓國也會伴隨著人口負增長以及快速老齡化,出現醫生過剩的情況,“不知道每年增加2000名醫學生入學,想要實現什麽目的”。

在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上,韓國醫療界也有自己的邏輯,他們認爲根本原因在于政府醫療財政支出不足:韓國實行全民醫保,國民僅負擔較低比例的醫療費用。但韓國醫保大部分財政來源于國民繳納的保險費,政府補助占比不足20%,且一直處于連續多年虧損的狀態。

姜博士分析,這是一種市場調節的必然結果。韓國的公立醫院僅占韓國醫院的10%,90%的醫院是由醫生或資本方運營的,“私立醫院天然就會追求盈利性,這是無法避免的。在醫保連年虧損且補助不足的情況下,韓國的醫療資源就會天然趨向經濟發達、消費能力強的大城市,回避婦産科等盈利性小的學科”。

相比政府覺得多招人就會有人去農村、去婦兒胸外,韓國醫生的想法則是,只要錢到位了,醫生自己就會分流去農村、去婦兒胸外。

不過,針對醫生協會的看法,有學者覺得並非如其所述大公無私。一位發達國家衛生經濟學博士高鵬先(化名)評價,韓國醫生的抗議行爲多少有維護自身精英地位與對應利益之嫌。

畢竟,有數據顯示,韓國醫生是韓國絕對的精英階層,平均收入是韓國國內工薪勞動者的6.8倍。“如果醫生群體擴大,既得利益者的蛋糕就會變小。”

站在利益的不同面,醫改的各方各有心思,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這場唇槍舌戰中,最關乎切身利益的患者,似乎卻被迫“隱身”了。

其實,把視角放在民衆端,大家是贊成擴招的。據相關機構發布的民調結果顯示,76%的受訪者對政府擴招醫學生政策給出積極評價。在韓國互聯網上,民衆對 2023年連續出現的醫療事故表現出難以容忍的聲音。

姜博士說道,他希望這次韓國醫改能夠取得一些成果。但是被問及“你覺得哪些成果會對患者帶來益處”,他想了想說:“我也不知道。”

(來源:綜合新華社專特稿、央視、丁香園、醫學界報道)

【編輯:張靖】

【來源:新華社】

0 阅读:103
评论列表
  • 2024-02-21 15:58

    國外醫學院招生要求極高,錄取名額極低。現狀是醫生收入極高,有沒有關系就不知道了[d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