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當好新時代非遺傳承“守藝人”

小康雜志社 2024-04-19 16:03:06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丨《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李慧君

中華大地幅員遼闊,不同地區都有著各自的傳統文化,其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也各有不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出現,爲現今流傳的很多小衆傳統文化提供了窗口,讓這些文化不被時代前進的腳步所遺忘,讓人們記住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經久不衰的經典文化,讓人們能夠在現今社會依舊體驗到幾千年前中華文化的強大魅力。

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産都是深植于某一文化或社區的曆史、傳統和日常生活之中,它們與人們的身份、價值觀念、社交關系等都有密切關系。因此,非遺的傳承不僅是技藝和知識的傳遞,更是文化連續性和文化多樣性的維護。非遺傳承所代表的原生態技藝,是祖先們對自然界的洞察和對生活的熱愛,其蘊含的文化、智慧、技藝的當代價值也是非常寶貴的。

在聯系到廣靈染色剪紙傳承人高清紅之前,對于我國的剪紙文化,僅僅停留在每逢過年時節,家裏的窗戶上貼著的紅色的窗花,和小時候用彩紙剪出的簡單的小動物等圖案。

采訪中,我了解到,我國的剪紙文化其實非常豐富。河北蔚縣民間剪紙、山西廣靈民間剪紙和山東民間剪紙等地區的民間剪紙藝術是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俗文化構成的要素之一。經過世世代代的傳承和改進,獨自頑強地生長,延續到當今時代,顯示了長盛不衰的生命力。

高清紅是廣靈染色剪紙的第六代傳承人,對于從小傳到大的廣靈染色剪紙,她始終不忘初心,堅定而執著。蘇東坡曾有詩雲:“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對于剪紙事業,高清紅充滿熱忱和信心,她始終堅信,只要將夢想堅持到底,願望就一定能夠實現。曆史已經給青紅剪紙留下了很深的印迹,未來,高清紅也將繼續努力,將染色剪紙的事業越做越紅火。

作爲富有生命力的“活化石”,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悠久的曆史長河中孕育了豐富的文化遺産,其中內蘊了我們民族獨有的思想文化和精神追求。保護非遺,做好新時代非遺傳承“守藝人”,讓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4年4月上旬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