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羅斯兩任非軍人防長,看職場中“外行”能不能領導“內行”

摸貓貓校尉 2024-05-18 10:28:32

普京再次當選新一任俄羅斯總統後,第一時間就更換了國防部長人選。有意思的是,這位新防長是一位經濟學家,此前從來沒有在軍事領域工作的經驗和履曆,一直是在財政部與經濟發展部任職。而它接任的現任防長紹伊古,同樣也非軍人出身,是位建築師出身,此前只領導過緊急情況部,後來直接接任國防部長一職。

與其它國家做法迥然不同的是,俄羅斯做爲軍事大國,國防部長一職並無由文職人員擔任的傳統,但是最近兩任都是非軍人出身,且正處俄烏戰爭與國際局勢動蕩之際,這種人事安排,頗讓我們感覺意外又似曾相識,原來即便是高度講究效率,事關生死之重器的軍事組織內部,也存在“外行”領導“內行”的情況啊。

一般來說,“外行”領導“內行”這種事在基層管理中是大忌,都會盡量規避,但是我們也注意到,除了極少數專業度非常高的企業組織外,似乎這種非專業的領導主持高層管理的情況反而越來越多了,那到底“外行”領導“內行”真的行麽?

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內行”,多是指在某一領域內長期深耕的專家與資深人士,對自己熟悉的專業領域有著豐富實踐經驗。而“外行”,大多是指並非本專業領域的其它外部人士。

在中國,“外行”這個詞往往又帶有一絲特別的嘲諷和貶低意味。

這裏有一個問題,所謂的“內行”與“外行”都是相對而言的,一個人在某個方面或許是“內行”,但在另一方面則又變成了“外行”,但是通過學習和時間的沉澱,他又有可能從“外行”變成了“內行”,也就是說,“內行”與“外行”是動態切換的,除非你一直深耕某一領域,無心仕途,那你絕對會成長這個領域的頂級“內行”,但是往往也就意味著可能你與更高的管理層職位絕緣了。

舉個例子,馬雲創辦了阿裏巴巴,後來阿裏系成爲了國內最大的電商平台,時至今日,阿裏的整個投資體系已經涵蓋了包括金融、電商、物流、商超等衆多領域,按理說,創辦這樣一家互聯網巨無霸的企業的創始人,應該如李彥宏、張朝陽那樣計算機的科班出身,或者商學院的頂級學霸才對,可是他只是杭州師範學院英語專業的普通畢業生,而他對于自己的專業及創業有過這樣的闡述:

“到今天爲止,我幾乎是一個電腦盲,我只會收發電子郵件和上網。很多技術專家經常把技術看的非常重,我一直覺得,不懂技術沒關系,真正的技術從來都是爲不懂技術的人服務的,我們這些不懂技術的人創造了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所以我認爲外行是可以領導內行的,關鍵是要尊重內行。”

一個非計算機專業的人士,並不妨礙他最終成爲這個行業的頂級管理者,相似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

竺延風曾經是中國一汽集團的總經理,後來擔任了吉林省省委副書記;

袁家軍曾經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後來擔任了重慶市委書記;

這些高級管理者都曾是自己本專業的“內行”,但是無一例外,後來都跨界擔任了自己並不熟悉領域的部門的管理者,但是做爲空降的“外行”,同樣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當然,負面案例也有不少,但是至少證明了“外行”是可以領導“內行”的,而且越是高階的管理,往往越是跨界的“外行”來擔綱主角。

爲什麽能夠成功實現跨界的管理,往往是因爲這些“外行”掌握了比“內行”更高階的管理技能,而那些所謂的負面案例也恰恰印證了很多“學渣”,在這個上升學習的台階上沒學會提前倒下所致,以後再就這個話題單開一章細說。

“內行”往往專注的是更具體的“事”和“物”,精通的是本專業內容,這些都只是“術”的層面。很多基層的管理者,只要肯付出,一般在低階管理崗上都能勝任,並不難,因爲“術”的層面的學習,只要腦子不差,肯付出,都不會差到哪裏去。

“外行”往往專注的是“人”和“財”,精通的是更高階的權術,屬于“法”的層面。高階管理不同于低階只是業務技能的提升,它屬于認知和方法論層面,光靠學習與付出並不能成正比的獲得,需要個人具有一定的悟性,能將那些抽象的、散發的、碎片化的信息,通過總結,以更系統化的方式展現並處理,這就是“法”的層面對能力所需要的。

至于比“術”與“法”更高的“道”的層面,能達到的人不多,它需要較高的悟性,能內化于心,這就不是一般人可以體悟得到的了,包括國內很多企業家也只能止步于“法”這個層級,望“道”而不可及。

所以,一些“外行”之所以能夠指揮“內行”,正是因爲這些“外行”領導掌握了比“內行”領導更重要的這些概念技能,它超越了“內行”領導們的技術技能層級,它能通過這種技能對于複雜信息進行抽象思考與提煉,形成自己的方法論,並將其理論化的輸出,結合組織願景目標、發展趨勢的判斷,從而做出決策和協調,最後再將具體的事務性工作交由“內行”管理者具體實施即可。

0 阅读:53

摸貓貓校尉

簡介:專注職場智慧,分享管理心經,解讀企業管理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