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湖南怎麽過中元節,當天真的能見到鬼嗎?

年代的回憶 2024-05-17 15:00:04

坐標湖南,其實我們小時候是沒有聽說過“中元節”這個詞的,我們更多用的是“接客”、“接祖”來代替這個稱呼,所謂的“中元節”也沒有特定的時間,一般是農曆七月初七到七月十五都可以過“中元節”。

從小聽家裏老人說,每年在農曆七月初七到七月十五的時間,地府大門洞開,陰間放未滿100周歲的靈魂回自己家裏(一說100周歲後就直接投胎轉世)接受後人的酒宴招待和香火供奉。因此對老人來說,這是在自己年紀大了後難得的對先人表以孝心的機會。

我們家老人還在世時,每次到了七月初七就開始張羅“接祖”之事,因初六是當地的趕集,一般在趕集這天會把香燭、紙錢、鞭炮、衣箱、封皮等購置好,此外,因爲“接祖”也是一次家庭大聚會,這一天也會采購許多當季水果和零食以及肉菜。

東西買好後,到了七月初七,老人一般會洗漱幹淨後,開始把桌子搭好,把祖宗牌位從神台上搬下來放到桌子上,然後開始焚香燒紙,先是在祖宗牌位附近點香三根,紙錢三張(紙錢要按照面朝外裏朝內的順序對折好,否則那邊收到的就是假錢),後在桌子附近也是點香三根,紙錢三張,大門口、茅廁附近、廚房裏各點香三根,紙錢三張,鞭炮聲響,用老人的話說,這就是引導先祖回家的時候了。

此時的桌子上已經漸漸擺好各種酒菜和水果,老人這時候會敲三下砵,把長凳子拉開,意味著這是請先祖們入座吃飯,但吃飯前還要先接受後人叩拜,待後人叩拜後,再敲三下砵,先祖們可以正式用餐,大概過個7 8分鍾,後人就給碗裏面加飯,酒杯中加酒,在這個過程中,家裏人是不可以觸碰座位,以免驚擾先祖用餐,更不可以偷吃食物和瓜果,不能和先祖搶東西吃。這個過程大約繼續過10分鍾,老人再敲三下砵,家裏人把凳子再拉開點,先祖們就是吃飯完畢了。

要說明的是,這是七月初七到七月十五之間某一天的“接祖”的正日子的儀式,什麽意思呢?就是有的家人定的是七月初七,有的定的是七月十四,爲什麽不是同一天呢?當地人有說法,說因爲家裏的先祖既是這一家的,也有可能是另外一個家族的先祖,所以可能有2個地方可去,如果都統一在一天,先祖們的行程就會被打亂了。因此,以我們家爲例,家裏正式“接祖”的時間是七月十二,但是七月初七先祖就都回家了,所以在七月初七到七月十五的這一個周期,每天早上都給先祖焚香燒紙傳達基本問候就行了,只有在“接祖”的正日子,才會從早上到晚上進行所有的儀式。

中餐和晚餐的儀式一致,晚上多了一個比較複雜的環節。就是在這天待先祖們吃完晚飯後,把之前准備好的貼上封皮的用繩子紮好的紙錢拿出來,請注意,這裏爲什麽會出現封皮,因爲封皮是要寫字的,寫什麽字呢?要寫先祖們的名字,這就是後人給先祖們送去的錢和衣物,先祖通過封皮上的名字來收領後人給過來的錢和衣物。這些封皮和紙錢都是在“接祖”正日子前弄好,我記得小時候我們小孩幫助大人折紙錢,然後大點的孩子幫助老人寫名字,還記得那時候老人家有一個長條型的本子,上面是各種先祖的信息。

晚餐後,家裏人就把紙錢、香燭、鞭炮准備好,搬到離家裏最近的水池邊上去燒。民間一般認爲,先祖的靈魂出入通道是走水路,因此在水邊上燒好,先祖可以直接拿著錢和衣物就走水路回陰間了。每次老人都會另外燒一些沒有名字的封皮和紙錢香燭,老人說這是給那些沒有後人的孤魂野鬼的。

“接祖”的正日子過去了,但細心的你可能發現我們家離七月十五還有三天,這三天還要焚香燒紙嗎?回答是要的,老人說是正日子過了後,雖然大部分的先祖回那邊去了,但是還有一些先祖是仍舊在人間閑逛,有些可能還是在家裏居住,因此每天的燒香焚紙還是必須存在。一直到七月十五的晚上,隨著鞭炮聲後,先祖們這才是正式回到那邊,我們家的“接祖”才算是真正的完成。

最後想說的是,“接祖”帶有一定的唯心性質,但它不完全是封建迷信,以我多年經曆湖南本土“接祖”的這個過程,我認爲這種“接祖”更多的是一種以家族集會的形式來追思先人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接祖”是鄉下除了過年外最熱鬧的時刻之一,這樣的紀念形式也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留。現在雖然很多年輕人都不再“接祖”,但“中元節”寄托對先人哀思的文化情結已慢慢镌刻在很多人的心底。無所謂對與不對,只要我們相信,親人就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想,這大概是“中元節”或者我們這邊的“接祖”最大的意義所在。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