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紅色實景劇賦能紅色旅遊

文旅中國 2024-05-11 14:42:35

▲ 沉浸式實景劇《監委主席王荷波》演出現場   武漢人民藝術劇院供圖

在湖北武漢一方靜僻之處,郁郁蔥蔥的樹枝隨風搖曳,黑色磚房曆經百年時光洗禮仍然矗立其中,這裏就是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步入其中,觀衆化身“中共五大參會代表”,隨著沉浸式實景劇《監委主席王荷波》的演繹,身臨其境地觀看和參與,重回革命時代。

《監委主席王荷波》以1927年中共五大的勝利召開及黨的曆史上第一個中央紀律檢查監督機構——中央監察委員會的成立爲背景,既講述了中國共産黨開啓了有組織、有依據、有制度地開展執紀監督新階段的革命曆史,又講述了第一位中央監委主席——王荷波及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用鮮血與生命诠釋對共産主義的信仰和對黨忠誠的故事。

在這場沉浸式實景演出中,觀衆“零距離”與監委主席“面對面”,實現一場跨越曆史的“超時空對話”。劇中王荷波振聾發聩的呼聲,直擊觀衆心靈,曆史縱深感和時代使命感油然而生。“舊址實景與專業表演融爲一體,沉浸式的體驗引人入戲。”遊客王宸浩被演出深深感動。

傳統的紅色旅遊多以參觀曆史遺迹、紀念館爲主,而紅色旅遊演藝則通過創新的演繹方式,讓紅色旅遊更加生動。記者觀察到,湖北多個紅色場館、紅色景區,通過打造紅色實景劇,使革命舊址成爲群衆願意去、經常去的熱土。

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是武漢革命博物館所屬紅色場館之一。除了《監委主席王荷波》之外,武漢革命博物館還在其下轄的武昌農講所、毛澤東舊居、中國共産黨紀律建設曆史陳列館,相繼推出“武漢1927”系列沉浸式實景劇《曆史的回望》《最後的團聚》《莊嚴的宣誓》。

“這些沉浸式實景劇場場爆滿,深受觀衆喜愛。”武漢革命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曆史的回望》還原農講所教員、學員的教學和學習生活情況,引領觀衆追憶革命先輩鞠躬盡瘁的峥嵘歲月;《最後的團聚》再現毛澤東在武昌都府堤41號居住並從事革命活動的瞬間,彰顯一代偉人的家國情懷;《莊嚴的宣誓》诠釋革命先烈對無産階級革命理想無比忠誠、甘灑熱血的崇高精神,慷慨激昂,感人至深。

在事發地回望紅色曆史,紅色實景劇的演藝空間,不只有革命舊址,還有紅色的土地。

湖北省紅安縣有中國“第一將軍縣”的美譽,紅安縣七裏坪鎮則被稱爲“中國紅軍第一鎮”,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就誕生于此。去年,這裏打造了以展現革命戰爭年代紅安千千萬萬英雄母親、英雄兒女家國情懷爲主題的大型紅色室外實景劇《紅安永遠紅》。

“我叫王海平,1928年參軍,曾俘虜過一名國民黨匪軍團長。雖然我在紅軍長征戰鬥中犧牲了,但紅軍戰士鐵一般的戰鬥意志永不磨滅!我是紅安的!我是紅安子弟兵!”該劇分黃麻起義等五幕,以紅安七裏坪鎮戴氏兄弟從參加革命到壯烈犧牲爲故事線,生動闡釋了紅安的紅色精神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紅色基因爲什麽是中國共産黨的優秀品質、崇高理想和優良作風。

記者了解到,該劇的場地面積接近一萬平方米,道具力求真實,有宏大的背景牆,複刻了中國工農紅軍的第一架飛機“列甯號”,長達30米的跑步機等在湖北境內還是第一次見到。

曾執導過《曆史的天空》等多部軍旅電視劇的導演高希希,還是《紅安永遠紅》的導演。他介紹,該劇利用電影蒙太奇和交錯剪輯的手法,戰爭戲的音效和配樂都達到了戰爭電影大片的水准,影院級別的環繞聲設備傳遞,使觀衆身臨其境觀劇,獲得沉浸式體驗。

《紅安永遠紅》首演時,現場2000余名觀衆與演員同危同懼,同喜同驚。“這樣動人的實景劇,讓紅色精神變得更加豐滿而真實,引人深思、令人振奮。”遊客吳亞莉說。

湖北曆史底蘊深厚,是中國近現代革命策源地,遍布各地的紅色遺址遺迹矗起一座座豐碑,書寫著荊楚兒女保家衛國的激昂詩篇。有業內人士表示,紅色實景劇作爲紅色文旅複合型産品,正在進一步激活湖北紅色資源,推動紅色旅遊“熱”起來。

責編:武玥​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