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比美國先登月?長征十號取得重大突破,更多登月細節披露

宇宙天文館 2024-05-17 16:12:02

我們的登月夢要實現了!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在2027就能夠首飛,我國可能比美國更先登月!

2023年7月舉辦的航天論壇上,副總師張海聯公布了有關我們載人登月的詳細計劃。

從計劃來看,我國將會比美國早一步登月,美國的“重返月球計劃”由于預算、技術等方面的問題,發射時間已經推遲到了2028年。

那麽我們的長征十號有什麽看點呢?

備受關注的長征十號

月球探索一直是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是人類邁出地球的重要一步,我國的載人登月工程一直備受矚目。

2023年傳來了好消息,長征十號運載火箭的研發取得了重大突破並且試車成功!

除此之外,在近期的航天論壇上,副總師張海聯也公開了不少關于我們載人登月的詳細內容。

1970年長征一號讓中國聲音響徹全世界,之後的五十多年裏,長征家族已經發射了150次,並且無一敗績,發射成功率100%。

神舟載人飛船、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嫦娥五號等“國之重器”被長征系列送入太空,爲我國的航天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讓中國人登月的夢想越來越近。

7月22日長征十號的發動機點火試車完美完成,發動機的啓動、關機以及運行的平穩性等各個部分已經完全達到了實驗的要求,主發動機已經完成了3300秒的試車, 是我國百噸級發動機試車時間最長的。

有些朋友可能會疑惑什麽是“發動機試車”?

和我們常見的汽車發動機一樣,發動機是火箭的“命門”,火箭是否能夠發射成功,發動機這一部分起了決定性作用。

發動機試車就是將整台發動機或者是發動機的一部分,做一個試驗台,然後進行點火實驗,對發動機進行一個全面的考核,然後通過得到的實驗數據驗證發動機功能是否正常。

試車是發動機研制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每次試車的時長都不固定,能夠成功交付的發動機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

試車只是發動機研制過程中的一步,長征十號發動機在研制過程還突破了新技術,那就是“泵後擺”技術。

什麽是“泵後擺”呢?其實理解起來很簡單,火箭在飛行過程中需要通過發動機的擺動來調整飛行軌迹,就像汽車中的“方向盤”。

傳統的火箭是“泵前擺”,體積比較大,在調整飛行軌迹時擺動所需的空間也比較大。

這次采用的“泵後擺”技術能夠減少發動機在擺動過程中占用的空間,這樣就能騰出來更多的空間來安裝發動機,滿足更大噸位的運載需求。

采用新技術後的運載能力比我國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征五號還要高3倍。

聽起來比較簡單,不就是讓發動機的體積小點,擺動幅度小點不就行了嗎?

但是研發過程中可不是如此,因爲發動機運行過程中內部壓力特別大。

就像水管在水流小的時候,可以隨意彎折,但是水壓大的時候,水管就不易控制,在高壓環境中控制發動機的搖擺就是“泵後擺”技術的難點。

我們的研發團隊突破這一技術足足用了5年時間。

載人登月計劃細節披露

根據方案,我國將在2030年前實現國人的登月夢,並且之後將在建造月球科研試驗站,將月球探索常態化。

我們的登月計劃分爲三步走,初期階段是2022年至2025年,這個時期的任務是在環月軌道建立空間站,進行無人和載人飛行實驗;

中期階段是2026年至2030年,此時需要在預定區域實現載人登月,並在月球開展科學考察和樣品采集;

後期階段是2031年至2035年,這五年時間裏,我們要在月球表面建立一個試驗站,能夠支持長期探測。

現在我們正處于早期的准備階段,科研人員正在緊鑼密鼓的研發長征十號運載火箭、新一代載人飛船、月球車、登月服、月面著陸器等一系列太空裝備。

等到登月階段,將會有兩枚運載火箭分別帶著載人飛船和月面著陸器進入地月軌道,然後載人飛船會在環月軌道和月面著陸器交回,這是宇航員就可以從飛船進入到著陸器,著陸器下降至月面預定區域開展考察活動。

這裏比較關注航天的朋友估計會感到疑惑,我們怎麽是分兩次發射的?這樣不會很麻煩嗎?

這是因爲我們的載人飛船更大,配置齊全,裏面不僅有專門的餐飲區,還有衛生間,這樣不僅更舒適,還能夠帶來更長的登月時間。

除此之外,我們登月環節的每一步都是經過專業化分工的,這些載具是可以重複使用的,最大程度上降低經濟成本,使登月常態化。

登月方案出來後,人們自然會和美國的重返月球計劃進行比較,畢竟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國家,雖然現在有很多人懷疑美國登月的真實性,不過這個等我們登月之後就真相大白了。

那美國的重返月球計劃和我們國家的載人登月工程相比如何呢?

中美載人登月的激烈競爭

在我們國家的載人登月計劃循序漸進的執行時,美國的重返月球計劃也在如火如荼地准備著。

美國的登月計劃目的是在月球表面建立一個基地,這點和我們差不多,我們後期計劃同樣是要建設試驗站,爲更進一步的太空探索和發展太空經濟奠定基礎。

NASA表示,計劃第一階段預計花費900億美元,該項計劃是全球合作。這還不是全部的預算成本,已經很有忽悠其他國家掏錢的感覺了。

截止到2023年5月份,已經有24個國家簽署了該項協議。現在一些專家指出,由于NASA對于承包商監管不力,重返月球計劃很大概率面臨著成本超支、發射時間延遲的問題。

美國曾經在20世紀和前蘇聯爭奪太空霸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取得了不菲的成就。

不過之後,大概感覺自己立于不敗之地了,就更專注于近地空間活動上。

現在中美之間就好像當初的美蘇,好像新的一輪太空競賽開始了,不過我們所處的位置不同,我們的登月計劃是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幹出來的,這次勝負結果如何還是未知。

未來對于月球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畢竟月球上擁有著大量的稀土元素,還有豐富的氦-3,這可是制造核聚變反應堆的關鍵物質。

2030年前順利登月的話,我們國家對于月球資源的話語權就更大一點,這對于我們國家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不過從人類方面來講,不論是哪個國家先登上地球,對于人類探索宇宙來說都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參考文獻:

1.周濤.我國載人登月方案探討

2.龍樂豪 .關于中國載人登月工程若幹問題的思考

7 阅读:1666
评论列表
  • liumj 14
    2024-05-17 21:16

    在沒GPS定位和超級計算機的快速輔助計算,依靠手工進行交會對接居然做得到無縫對接6次來去自由,有點侮辱正常人的智商。慶功會上阿姆斯特朗等三人眼神憂郁,毫無立功興奮狀,象審罪犯一般表情,這不是人類應有的感情表露。B站up主懸案緝凶之《多方面分析美國載人登月造假的可能性》有詳述。還有卡卡卡金的《登月疑雲》。

  • 一覽 10
    2024-05-18 10:58

    期盼我國早日成功登月!

  • 2024-05-19 12:17

    中國航天科技加油!必須要早于美國登月,才能獲得更多的話語權。

  • 2024-05-17 23:03

    米國舉全國之力在他們好萊塢登月成功了 80年代王安博士發明了磁環存儲器電腦小型化才有了可能 80年代柯達公司發明了數碼相機 那時只有30萬像素 人機交互式計算機語言還沒誕生 米國佬開著手動擋的飛船上月球變軌?帶著電影膠片拍攝(要回地球沖洗 瞬間顯像膠片也是80年代發明 ) 月球上引力只是地球上的6分之一 月球上跳躍是地球上的6倍 這個通過膠片慢放能做到 但是 但是別忘了高度也是地球6倍 你們看看他只是地球上的高度 1米不到 假的

  • koo 4
    2024-05-17 22:01

    不要再登月了,把錢用在民生上

  • 2024-05-18 02:50

    美國都成功登錄太陽了!我們還在准備登月球呀?上世紀美國用大煙花,穿上羽絨服就成功地完成載人登錄月球技劃了。我們科技落後何止上百年,後輩需努力呀。

  • 2024-05-18 00:09

    先美登月?小編這是徹底抹掉A菠蘿了嗎?

  • 2024-05-18 11:48

    徹底揭穿老美的謊言。

宇宙天文館

簡介:宇宙天文館,不止有宇宙天文,萬物皆可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