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爲自身利益不斷背盟,結果在克裏米亞戰爭中自食其果

史海撷英 2024-03-03 08:36:52

很多人不太理解,爲啥沙俄在國際上的名聲總不是很好。的確是這樣,沙俄在世界曆史上的口碑的確太差了。倒不是說他們四處搶掠,這是西方列強的通病,他們不會糾結這個。而是因爲,只要有好處,沙俄隨時可以出賣盟友,跟他們簽訂的條約,第二天就能直接撕了。不講信用、出賣盟友,這在任何一個圈子裏,都是會遭到排斥的。

沙俄原本是反法同盟中的中堅力量

法國在拿破侖的帶領下,在19世紀初達到了巅峰,差點完成了歐洲大陸的統一重任。然而,拿破侖在攻打沙俄後,便一蹶不振,自此失去了他的法蘭西帝國。沙俄也自此贏得了“歐洲救世主”以及“歐洲憲兵”的名聲,成爲了歐洲數一數二的列強。他們的沙皇亞曆山大一世,更是被奉爲“神聖王”。

但其實如果仔細去看那段曆史,沙俄並不是一直都堅持反抗拿破侖,期間他們甚至和拿破侖結爲同盟,這又是咋回事呢?

1802年,英國和法國簽訂了《亞眠條約》,暫時取得了和平。但是1804年拿破侖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以後,英國立刻開始組織人馬,打算再好好跟法國較量一番。

此前的2次反法同盟,是爲了對付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但是從1805年的第三次反法同盟算起來,此後的5次反法同盟,對付的都是拿破侖的法蘭西第一帝國。這次同盟主要參與者是英國、沙俄、奧地利帝國、那不勒斯王國、瑞典王國等。

拿破侖・波拿巴

沙俄作爲距離法國比較遠的一個國家,爲啥積極參與反法同盟呢?主要還是沙俄想要擴大自身對歐洲的影響力。過去他們雖然開疆拓土,但長期以來都在歐洲的邊緣徘徊,很難融入到他們的圈子裏。反法同盟的構建恰好能夠滿足沙俄的這一需求。此外,拿破侖不僅加冕爲法蘭西皇帝,還兼任了意大利國王。這讓沙皇亞曆山大一世很不爽,畢竟沙俄也自诩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人,矛盾自然就起來了。同時反感這一點的,還有奧地利帝國,畢竟他們當時還頂著神聖羅馬帝國的光環呢。

與拿破侖和解,捅了反法同盟一刀

由于參加過第二次反法同盟,因此沙俄加入第三次反法同盟就很正常了。然而1805年12月,雙方進行決戰時,反法聯盟慘敗在了拿破侖手下。

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連連求饒,沒多久便取消了神聖羅馬帝國的頭銜。那不勒斯王國直接被拿破侖給滅了。至于俄軍,也被拿破侖在普魯士狠狠揍了一頓,亞曆山大一世不得不狼狽逃竄。

到了1806年,英國、沙俄、普魯士、瑞典又組建了第四次反法同盟。結果在當年的10月份,普魯士慘敗于拿破侖之手。1807年6月,俄軍也步普魯士後塵。

打了這麽兩次,亞曆山大一世似乎終于意識到了拿破侖的厲害之處。與其和拿破侖繼續較勁,倒不如利用拿破侖,撈點好處算了!爲此,沙俄索性和法國簽訂了《提爾西特條約》,宣布法國、沙俄、普魯士三國結成了同盟。昔日的死對頭居然握手言和了。

亞曆山大一世・帕夫洛維奇

前腳還是同盟軍的關系,後腳就成了死對頭。瑞典王國則因距離沙俄比較近,成了沙俄率先下手的對象。

1808年,亞曆山大一世要求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四世退出反法同盟,結果遭到了果斷拒絕。亞曆山大一世總算找到了借口,直接出兵瑞典,攻占了一堆領土。1809年,瑞典只好被迫和沙俄簽訂和約,將芬蘭、奧蘭群島割讓給了沙俄。芬蘭自此成了沙皇的一塊自留地。

再叛拿破侖,重新加入反法同盟

1809年的第五次反法同盟,實際上只有英國和奧地利兩個國家出戰,當時拿破侖的主力在西班牙,可拿破侖還是以少勝多,擊敗了犯法聯軍,甚至控制了奧地利。

這個時候沙俄終于意識到,背叛反法同盟會付出怎樣的代價。首先就是華沙公國的實控方成了法國,其次就是沙俄的潛在盟友奧地利,臣服在了法國腳下。

正是沙俄退出反法同盟這兩年,導致法國占領了歐洲絕大多數地盤,除了英國、沙俄之外,歐洲基本成了拿破侖的天下。

當時拿破侖采取了大陸封鎖政策,禁止任何國家與英國有貿易往來,以此阻撓英國和歐洲大陸的貿易。但這事也給俄國海關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因此沙俄一直在私底下偷偷幹著和英國貿易的事兒,直到被法國發現爲止。

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歐洲形勢圖

意識到危機的沙俄索性再次反水,在1810年拒絕執行拿破侖的大陸封鎖政策,並且公然表達他們對法俄邊境的不滿。

拿破侖得知以後,自然很憤怒,不顧衆人的反對,在1812年強行出兵57萬進軍沙俄。結果,沙俄采取焦土策略,再加上天寒地凍,拿破侖的數十萬大軍,回來的只剩下了不到3萬。

1813年,趁此機會,第六次反法同盟再次得以組建。沙俄顯然成爲了這次反法同盟的主力,而且英國、奧地利、瑞典等國,一下子又強勢起來了。此後拿破侖便一蹶不振,再也不複往昔光彩。有人說,法蘭西最後的男子漢都倒在了俄國境內,這話還是有點道理的,那些可都是跟著拿破侖征戰四方的老兵。

沙俄通過擊敗拿破侖的戰績成爲了歐洲各國的主心骨,一時間風光無兩,成爲了主宰歐洲命運的國家。

沙俄來回橫跳,成了最大的贏家

從1805年到1815年,這10年時間裏,沙俄來回橫跳,一會兒加入反法同盟對付法國,一會兒宣布與法國結盟,一會兒又開始加入反法同盟。而且都是在亞曆山大一世時期的事情,並不是換了個沙皇才做出不同決策的。

這些年來回橫跳,沙俄占盡了便宜。首先,和法國結成同盟以後,他們對瑞典下手,奪取了包括芬蘭在內的大量北歐領土。其次,加入反法同盟以後,他們利用和英國是盟友的關系,果斷對伊朗下手。伊朗向英國求援,奈何英國是俄國的盟友,不好再插手。後來他們去找法國,沒想到法國也跟沙俄成爲了盟友,也宣布不插手這事。伊朗這是完美地掐准了時間點,無奈之下,只好將阿塞拜疆割讓給了沙俄。此外,1809年沙俄先利用自身和法國結成同盟的優勢,瘋狂進攻奧斯曼土耳其,占了外高加索地區的不少地盤。等到1811年和法國撕破臉以後,沙俄又利用法國無暇顧及奧斯曼土耳其的優勢,成功奪取了比薩拉比亞、西格魯吉亞。

黃俄羅斯計劃示意圖

所以說,其他歐洲國家都被打殘了,唯獨沙俄利用來回橫跳的機會不斷開疆拓土,爲自己爭取到了最大的利益。

白衣渡江之所以爲人不齒,是擔心遭到反噬

三國時期,孫劉聯盟,共同對付曹操,這是當時孫劉兩家的基本國策。奈何當關羽北伐進攻曹操的樊城時,呂蒙卻白衣渡江偷襲了關羽的老巢荊州。

一時間,呂蒙成了孫權的大功臣,畢竟爲孫權奪取了荊州,自此長江防線無憂。但問題是,從此以後,孫劉之間的聯盟,基本就不存在了,畢竟背刺盟友的事情都做得出來,以後誰還敢跟你結盟呢?跟你結盟還有什麽意義呢?北方曹魏南下逐個滅之,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其實這種事情,不止一次發生在沙俄身上。18世紀後期的歐洲七年戰爭中,沙俄就曾經背叛了他們的盟友奧地利,加入了普魯士這一方,直接導致奧地利慘敗。

克裏米亞戰爭形勢圖

1853年到1856年的克裏米亞戰爭中,沙俄自食其果,本以爲普魯士和奧地利可以幫助他們對付英、法、土聯軍的,結果普魯士袖手旁觀,奧地利落井下石,直接把沙皇尼古拉一世給氣自盡了!

其實沙俄在1896年到1900年也一直是清朝的盟友,雙方簽訂過《中俄密約》,共同防禦日本。結果到了1900年,沙俄看八國聯軍控制不住了,他們索性自己也出兵加入,而且是最猛的一個,直接出兵17萬占了東北80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簡直令人咋舌。

1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