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月余,濟南都市圈的“成圈”面紗何時揭?

新黃河 2024-02-28 14:20:29

“大濟南”真的來了!

從2019年提出,到2024年1月“官宣”,再到2月25日濟南都市圈六市首開“頂格”會議,雖然《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2024—2030年)》還未公布,但濟南都市圈“動”起來的信號已經傳遞出來。

作爲全國14個都市圈中的一個,濟南都市圈有何定位?

挺進“國家隊”後

都市圈迎來首次“頂格”會

2月25日下午,濟南都市圈建設工作座談會召開,就合力抓好都市圈建設進行座談交流。這是自1月22日山東省人代會上“官宣”濟南都市圈獲批後,迎來的首次“頂格”會議。

據此前有關報道,濟南都市圈範圍包括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6市25縣區,面積超過2.2萬平方公裏。

據公開報道,會上,都市圈6市負責人依次發言,建立機制、把握路徑、細化措施、明確重點任務是四個關鍵詞。

濟南市委書記劉強提到,下一步要科學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在基礎設施、産業發展、生態環境、文化旅遊、公共服務、民生保障、深化改革等重點領域進一步細化措施。並提出要把握好推進濟南都市圈建設的方式和路徑,突出空間布局、創新引領、民生優先,做到精准發力;要強化機制保障,進一步完善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凝聚共同推動濟南都市圈建設的強大合力。

山東省副省長範波在會上表示,濟南都市圈建設要進一步明確重點任務,抓好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緊密合作、公共服務普惠共建、打造齊魯文化傳承創新高地、安全保障協同聯動等重點工作。

事實上,自濟南都市圈“官宣”以來,有關都市圈“成圈”推進會就層出不斷。

1月22日濟南都市圈獲批“官宣”後,緊接著,1月29日山東省政府常務會議召開,審議通過了《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2024—2030年)》。

從市級層面來看,2月6日,濟南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聽取了關于《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2024—2030年)》相關情況及貫徹落實措施的彙報。

“雖然目前濟南都市圈建設規劃還沒有公布,但只差最後一層面紗了。”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教授董彥嶺認爲,六市坐在一起,共話協同發展之路,這只是一個起點,濟南都市圈“成圈”預計會進入一個快車道。

都市圈“建圈”已多時

多領域正向“協同化”邁進

雖然濟南都市圈最近才迎“官宣”,但有關都市圈的建設早已起步。

2月18日,春節假期後第一個工作日,濟南高新區審批服務部與泰安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肥城分中心簽訂《公共資源交易遠程異地評標合作協議》,兩地就遠程異地評標開展戰略合作達成一致,將本著“共享互惠”的原則,在評標專家、交易數據等方面實現互聯互通,共同推動遠程異地評標工作常態化開展。

而這只是都市圈內互聯互通、協同發展的一個方面。

早在2019年發布的《濟南城市發展戰略規劃(2018-2050年)》(征求意見稿),便提到濟南以都市圈爲抓手,積極融入國家戰略版圖,不斷提升濟南市、山東省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

2020年《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發布,並提出引領濟南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打造“一小時都市圈”;這一年,有關濟泰同城化、濟淄同城化和濟齊全面融合的會議陸續召開,在文旅、交通、異地辦理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2022年10月,《濟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面向社會征集意見,濟南都市圈核心圈層範圍首次披露。自此連續3年,濟南都市圈被寫入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

“目前從南京、成都等國內已成熟的都市圈來看,都市圈要想進一步‘成圈’,首先要補齊基礎設施配套,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是第一步,通過快速交通形成後發優勢。”董彥嶺說。

今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濟南都市圈”以實施“強省會”戰略爲牽引,抓好城際高鐵、跨區供熱等重大項目建設,就是要先補齊基礎設施配套的體現。

依托“米”字高鐵網,去年年底,濟鄭高鐵的全線開通,讓濟南聊城間往來最快只需27分鍾。目前,都市圈內,濟南與淄博、德州、泰安、聊城已實現互通高鐵。

今年,都市圈城市互聯互通繼續高歌猛進。前不久,濟濱高鐵首次成功跨越徒駭河,2026年建成通車,此外,濟棗高鐵也已啓動建設,2027年津濰高鐵也將通車,屆時,濟南都市圈內將實現“城城通高鐵”。此外,去年年底,濟南至甯津高速公路等5個項目也同步啓動,值得注意的是,這5個項目其中4條位于濟南都市圈內。

供熱一體化是高水平建設濟南都市圈的另一個抓手。2023年,“石熱入濟”項目跨越80公裏,實現了濟南、泰安“溫暖牽手”,堪稱濟南都市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經典示範。下一步,“聊熱入濟”“萊熱入泰”項目將在年內提上日程。

國家都市圈快速擴容至14個

濟南都市圈區位優勢突出

梳理來看,濟南都市圈是北方第五個、黃河流域第三個獲批的國家級都市圈。目前,全國挺進“國家隊”的都市圈有14個。

國內的都市圈的規劃最早起步于2021年。2021年,南京、福州、成都3個都市圈率先獲批;次年,長株潭、西安、重慶和武漢4個都市圈相繼獲批;2023年,國家級都市圈快速擴容,一年之內,沈陽、杭州、鄭州、廣州、深圳、青島和濟南7個都市圈獲批。

山東省也是繼廣東省之後,成爲第二個擁有兩個國家級都市圈的省份。

目前來看,這14個都市圈大多數集中于南方,如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都位于長三角;廣州、深圳、福州都市圈位于珠三角;重慶、武漢、成都都市圈則處于長江沿線。

“都市圈的密度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區域經濟發展的高度。”董彥嶺說,未來,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會在未來城市經濟發展中占越來越大的比重,而都市圈是未來城市群構成的基礎。

“這些圈‘圈圈相連’,資源要素流動與配置更加便利快捷,最終構建起南方的大城市群發展協同發展。”董彥嶺說,而濟南都市圈獲批後,實現了與西安都市圈、鄭州都市圈的圈圈相融,或將影響帶動北方區域經濟發展格局。

“濟南都市圈的發展更要學會借力。”董彥嶺表示,濟南都市圈的區位優勢突出,可以說處在各都市圈的中間。濟南都市圈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大國家戰略實施的重要連接紐帶,交會南北、聯通陸海的區位特點具備了較大經濟規模、市場容量和發展腹地。

董彥嶺認爲,濟南都市圈交通網建設的後發力量已逐步凸顯。如濟鄭高鐵可以便捷抵達西安、太原,打通沿黃城市,串起“一帶一路”經濟帶和“一字型”黃河經濟帶。通過鄭渝高鐵等線路,南下沿長江直達西南地區,融入成渝都市圈、中原城市群。

此外,小清河複航也爲濟南都市圈6市打開了向海的通道,通過內河水運不僅可以與省會經濟圈和膠東經濟圈相連,還能東出渤海連接海上絲綢之路。

來源:齊魯晚報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