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嘉善西塘:千年古鎮民俗廟會遺韻濃

文旅中國 2024-05-11 14:36:06

水陸同出,旌旗飄揚,鑼鼓喧天,人聲鼎沸。5月10日,農曆四月初三,浙江嘉善西塘古鎮彙聚了來自四鄉八鄰的民衆,這裏正在舉辦一場傳承延續了百年的水鄉民俗廟會——護國隨糧王信俗會。

護國隨糧王信俗會是國內少有的“水陸同出”廟會,于2012年6月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只見“護國隨糧王”在人們的簇擁下先從水路徐徐而來行至碼頭上岸,再坐上銮轎轉至“社棚”停留;民俗表演隊伍則走陸路,吸引著大批遊人駐足圍觀。

當天上午8時許,嘉善文化學者、嘉善西塘旅遊休閑度假區管委會文化顧問韓金梅,正坐在晃晃悠悠的搖橹船上,跟隨熱鬧的船隊在水面徐徐前進,娓娓道出“護國隨糧王”的故事。

原來,據傳在明代崇祯年間,嘉善地區天災嚴重,負責督運皇糧的金家七老爺途經西塘,見百姓跪地求糧,于心不忍,便私自把船隊所有糧食盡施于饑民。自知犯欺君之罪的他毅然投河自盡,卻留下了萬千百姓數百年的感恩。待朝廷查清真相後,追封其爲“利濟侯”,後又加封爲“護國隨糧王”。

“他不是哪路神仙,卻受到我們當地人世代敬重。”廟會現場,72歲的本地居民陶金妹,正帶著她92歲的老母親爲家人祈福。每年的四月初三,她們都如約而至,這次更是早上6點鍾就來到現場等候廟會活動開始。

打蓮廂、扭秧歌、調龍舞獅……活動現場,水陸同出,數百人的出巡隊伍浩浩蕩蕩。步入護國隨糧王廟正殿,大柱上短短20個字,道盡當地人民對“護國隨糧王”的感恩和思念——“旱裂連阡,施赈活人萬衆;仁留金邑,追恩長祀千秋。”

“今年,我們在以往的基礎上擴大了規模,還邀請了嘉興其他地區的傳統民間文藝隊伍現場進行表演展示。”指著不遠處的巡遊隊列,白發蒼蒼的韓金梅難掩喜色地透露,最近,當地文旅部門正致力于將“護國隨糧王信俗會”這項省級非遺升級爲國家級。

白牆灰瓦之間,遊客們時不時興奮地舉起相機,記錄著這場水鄉盛會的精彩瞬間。“感覺很震撼,每項表演都非常有氣勢。”平時喜歡和拍友們到古鎮采風的攝影愛好者薛林珍點贊道。

上世紀90年代末,西塘古鎮旅遊開發後,護國隨糧王廟在原址得到了保護和修繕,護國隨糧王廟會也作爲一種重要的西塘民俗活動被保留了下來,備受民衆和海內外遊客的喜愛。

江南水鄉,地嘉人善。而今,嘉善西塘正以國家5A級旅遊景區爲核心,依托衆多各級非遺項目、展示館和民俗節慶活動,推動集民俗文化、水鄉古鎮于一身的江南水鄉文旅融合建設,讓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融入現代生活,在不斷赓續和創新中煥發新的魅力。

(圖片由嘉善縣委宣傳部提供)

責編:武玥
1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