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史料】妄圖與大清和沙俄分一杯羹,最終敗亡

赫歇爾 2024-03-02 08:48:47

參考資料

Кокандское ханство // 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Брокгауза и Ефрона : в 86 т. (82 т. и 4 доп.). — СПб., 1890—1907.

Наливкин В. П. Краткая история Кокандского ханства. — Казань, 1886. — 127 с.

處于鼎盛時期的汗國,再次顯露出對清帝國西部領土野心……試圖與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穆斯林國家——奧斯曼帝國結盟來對抗俄國,但不斷衰弱的汗國已沒有實力承受俄國的南下壓力……

浩罕汗國是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在中亞(主要在費爾幹納盆地)繁榮的突厥國家,首都位于費爾幹納西部的浩罕。

領土範圍包括今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部分地區,並一度發展成爲強大國家,影響力甚至擴展到清帝國統治的中亞地區。

浩罕是所謂的“烏茲別克三大汗國”之一(其余兩個爲布哈拉汗國和希瓦汗國)。

最初,汗國實力極其弱小,經常受到天山北麓的准噶爾汗國的入侵威脅。直到18世紀中葉,清帝國擊敗准噶爾人,與浩罕汗國接壤。

浩罕開始與強大的清帝國勢力直接接觸。另一方面,敗亡准噶爾人湧入浩罕控制費爾幹納境內,迫使浩罕與清帝國萌生了潛在的敵對關系。

浩罕統治者向南方的杜蘭尼王朝(阿富汗)尋求幫助,以對抗清帝國的威脅,但無果而終,于是派出貢使向清帝國賠罪。

作爲回報,與清帝國建立的朝貢關系使汗國獲得貿易的紅利,爲浩罕帶來經濟繁榮。

此外,浩罕統治者通過吉爾吉斯雇傭軍和炮兵來增強軍事實力,吉爾吉斯人此前曾擔任准噶爾軍隊的主力,曾在18世紀末成功統一了費爾幹納地區。

1800年,浩罕統治者征服了中亞最大城市之一的塔什幹,作爲連接正在向中亞擴張的俄羅斯,和東方清帝國的中轉基地,浩罕的影響力越過費爾幹納,深入哈薩克草原,經濟逐漸繁榮起來。

1810年,穆罕默德·奧馬爾汗繼位,浩罕汗國勢力達到鼎盛。

軍事上,汗國攻克了哈薩克人聚居區的主城圖爾克斯坦,並讓周邊的哈薩克、吉爾吉斯人承認其宗主權,勢力範圍北至巴爾喀什湖,西至錫勒河流域。

在貿易方面,浩罕汗國除了向清帝國進貢外,還與俄國建立了貿易關系,拓展了東西方的貿易路線,給汗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浩罕商人與清帝國關系密切,在清帝國西部貿易中取得了壟斷地位。浩罕成爲中亞最大的貿易國家,向中亞遊牧民族供應金銀飾品、武器和生活必需品,並將茶葉、絲綢、陶瓷等中國産品輸送到布哈拉和西方其他地區。

19世紀初期,爲了維護西部領土而被迫背負重擔的清帝國,對浩罕的擴張和勢力的不斷壯大感到警惕,試圖限制浩罕商人的活動。

正處于鼎盛時期的浩罕汗國,再次顯露出了對清帝國西部領土野心,他們試圖利用清帝國對浩罕商人的敵視,幹涉其西部地區的局勢。

1826年,奧馬爾汗的兒子穆罕默德·阿裏直接派兵前往幹涉清帝國西部,但清帝國成功平定了內亂。

然而,這次內亂對清帝國造成了巨大影響,迫使其與浩罕汗國妥協。1830年,清帝國與浩罕汗國講和,授予浩罕汗國向其帝國西部綠洲城市派遣官員的特權。這不僅保護了浩罕商人,還讓浩罕汗國壟斷了清帝國與西方貿易的利潤。

此後,盡管汗國持續繁榮,但由于統治階級內部的沖突,以及哈薩克和吉爾吉斯遊牧民族的叛亂,其國內政治一直不穩定。

在汗國北部,俄羅斯帝國勢力挺進哈薩克草原,將兵力南下,加大了對烏茲別克三大汗國的軍事壓力。

浩罕汗國試圖通過與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穆斯林國家——奧斯曼帝國建立友好關系來對抗俄羅斯。但不斷衰弱的浩罕汗國已經沒有實力承受俄羅斯的南下壓力。

1853年,阿克梅謝特要塞(Ak-Mechet,今哈薩克斯坦孜勒奧爾達)被俄軍占領。

1864年,俄國開始全面入侵浩罕,並于1865年攻陷了汗國北部重要城市塔什幹。1868年3月,浩罕汗國與俄國締結保護條約,成爲俄國附庸國。

原浩罕汗國領土被完全殖民化,俄國控制中亞的總督府便設在了塔什幹。

6 阅读: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