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成功的背後,父親曾畢業于哈工大,母親畢業于礦大

能量方向盤 2024-04-28 22:04:57

施一公院士大家都十分熟悉了,作爲中科院院士、結構生物學家,其人生履曆豐富,1967年出生的施一公今年已經57歲,他曾在清華擔任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及副校長,2018年當西湖大學設立成功後,施一公在該校擔任校長一職。

說到施一公的求學經曆堪稱傳奇,80年代中期從鄭州保送至清華讀書, 畢業後前往美國留學深造,在美國生活的18年時間裏,他通過自己的天賦與努力突破了一個又一個新的科研難題,在2008年正值北京奧運會期間,施一公作出了一個讓很多人沒有預料到的決定,那就是選擇回國。

放棄了國外優厚的待遇與生活條件,施一公並沒有因此而感到後悔,隨後他回到了自己的母校任教,在2018年時施一公與一衆科學家一道爲了繼續爲我國高等教育做貢獻而發起建立了西湖大學。

施一公身上的成就非凡,但鮮有人知的是其父母也非等閑之輩,甚至父母親在五六十年代考取了全國名校,或許正是因爲家庭讀書風氣的遺傳,讓施一公能夠在科學的世界中不斷求索。

施一公父母皆是學霸,一位畢業于哈工大,一位畢業于礦大

世界上有種十分奇妙的東西那就是遺傳,從施一公父母施懷琳和姜小英早年合影可以看到,施一公與父親年輕時長得非常像,其實不僅施一公從長相上繼承了父母的顔值,同時智商上也同樣遺傳了父母的良好基因。

施懷琳30年代出生于杭州,自小表現出衆的他不負所望,在50—60年代大學生鳳毛麟角的時期考取了哈工大就讀本科,62年分配至河南省工作,後來在這裏認識了江蘇姑娘姜小英兩人墜入愛河,並先後育有4名子女。

而施一公母親姜小英同樣不簡單,其早年間考取北京礦業學院(如今的中國礦業大學前身),畢業後與丈夫施懷琳一樣分配到了河南工作,作爲一名女性她能夠在衆人中脫穎而出並且就讀于采煤經濟專業足以看到其在青年時期立志報國的宏願。

婚後施懷琳與姜小英先後生育了二子二女,其中施一公爲幼子,對待孩子的教育夫婦兩人秉承了嚴厲的作風,沒有讓孩子們養成壞習慣,一旦孩子有錯誤都要進行十分嚴苛的教育,這也是後來其子女成才的原因所在。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影響之下,施一公成長得很順利,憑著努力與天賦最終沒有辜負父母的期待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讓人感到極其惋惜的是1987年施一公正在清華讀書時父親因車禍離世,這也成爲了施一公一生的遺憾,如今已從崗位上退休三十余年的母親姜小英依然身體硬朗,年逾九旬的她從精神上鼓勵兒子的事業,希望兒子能夠繼續爲我國科學事業的發展作貢獻。

看到這裏我們才明白,一個人的成功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父母無疑是孩子成長中影響最大的因子,對此您是如何看待的呢?

2 阅读: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