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花芷》皇帝到死都不知,蕙王到底爲何給他下毒?

小茶評劇 2024-04-27 17:23:06

皇帝死了,死在了唯一的皇位繼承者蕙王的手裏。

沒想到,他這一生利用猜忌了無數人,最後也死于利用和猜忌之下。

皇帝到死都不知,蕙王到底爲何給他下毒?

皇帝的利用

大慶幹旱已久,稻田顆粒無收,民怨四起。

皇帝明知道皓月是一個騙子,是一個擅長蠱惑人心的騙子,可她還是將她封爲天樞使供養在了宮裏。

皇帝此舉是想用皓月來平息民怨、安撫百姓,他將皓月封爲天樞使,命令她出城去求雨。

雨求來了,是皇帝知人善用,關心百姓生計;雨沒有求來,便可以用皓月的血來平息民怨。

花芷說,皇帝這樣做,對不起那些曾經被皓月欺騙的人,也會導致更多人被皓月欺騙。

當時的皇帝不以爲然,還覺得是花芷自作聰明,當時的他絕對想不到自己也會因爲皓月的蠱惑而身死。

皓月的聲望

皓月懂得觀測天象,何時有雨,何時陰雲,她都可以通過觀測天象得知,只要天象顯示出來有陰雲的時候,她便去法壇求雨。

皓月求雨並非是真的求,而是等。

時間一天天過去,皓月的聲望的越來越高。

只要皓月去求雨,即便是不下雨,天空也會出現陰雲,城中的百姓便真的信她知曉天機,能求來雨水。

皇帝認可她求雨的功勞,在她成功求來雨水之後,都會賞賜她,給她的侍女自由出宮的特權,給她自由采買煉丹法器的權利。

皓月看似得皇帝的信任,其實不然,這一切都是皇帝爲了迷惑她,讓她放松警惕的假象,誘使她對自己下手。

皇帝對皓月的提防,與她的較量,旁人並不知。

蕙王的謀劃

很多人不理解爲什麽蕙王會想要毒害皇帝,畢竟,現在蕙王是唯一正統的皇位繼承人,即便是不下毒也可以登上皇位,爲什麽還要給自己擔下一個弑父奪位的罪名呢?

1、皇帝的冷淡

天壽節上,蕙王擔心皇帝冷,給皇帝送來了披風,皇帝只淡淡瞥了一眼便拒絕了,說自己不冷。

問題就出現在這習慣性的拒絕上,皇帝不喜歡與自己的兒子親近,總以爲他們的靠近是有利可圖。

憲王嫉妒顧晏惜,蕙王對顧晏惜的嫉妒只會多不會少。

顧晏惜回皇都時的第一次家宴,原本是蕙王坐在皇帝的身邊。可皇帝一句讓顧晏惜坐得離自己近些,蕙王就得被迫讓位。

這皇宮裏現在只剩下他一個皇子了,皇帝卻還是不肯封他爲太子,反而對他如此冷淡,很難說不是有別的想法。

2、皓月的蠱惑

皇帝對皓月的防備與猜忌,蕙王並不知,他只能從外面對皓月的評價,以及皇帝給皓月的特權看出皓月有幾分真本事並且頗受皇帝賞識。

皓月說,她爲他蔔了一卦,他的身上有真龍命格,可以登上那至高之位……她願意做從龍之臣,助他奪得皇位。

皓月這話不只是在表忠心,更多的是在告訴蕙王,他是真龍命格,可能否登上至高之位,還得靠自己,現在她願意助他。

同樣的話,從皓月的嘴裏說出來,便多了幾分蠱惑和玄學在,皓月的聲望在前,皇帝的賞識在後,由不得他不信。

3、“萬全”的計劃

皓月給了蕙王一瓶毒藥和一瓶解藥。

她叮囑蕙王,只要將碧信之毒下到酒水裏,讓皇帝喝下,一刻鍾的時間便可殒命。

只要蕙王在喝酒的時候,將解藥含在嘴裏,便不會中毒。

這樣做便可以洗脫他的嫌棄,也可以待皇帝身死之後,將下毒之事嫁禍給顧晏惜,一石二鳥。

不得不說,如果皇帝還吃了其他東西的話,這的確是一個萬全的計劃。

可偏偏皇帝那天晚上,什麽也沒吃,只喝了那一杯酒,那問題便只能是在那杯酒上了。

同一壺酒,皇帝有事,蕙王卻沒有,那下毒之人就只能蕙王。

4、上好的時機

蕙王爲什麽決定在天壽節上下毒?這樣的安排看似不合邏輯,但其實也有他的思量在。

其一,顧晏惜被皇帝關在了慎閣,七宿司群龍無首,不足爲懼。

其二,皇太後在善化寺,並未在宮中,皇帝中毒,他是唯一的儲君人選,宮中之人皆聽他號令。

只要蕙王在皇帝中毒之後,穩住了局面,皇位便是他的囊中之物,只可惜他信錯了人,注定是爲他人做嫁衣。

皓月只告訴了蕙王計劃的一半,她還有另一半計劃。

她不僅要皇帝死,她還要蕙王死,她要將蕙王和皇帝的死全都嫁禍在顧晏惜身上。

皇帝和蕙王死了,大慶便沒有了繼承人,七宿司使一死,七宿司群龍無首,昭國的進攻便如入無人之境。

只可惜,這些蕙王都不知道,他傻傻地以爲皓月是真的想助他。

結語

皇帝喜歡猜忌和利用,最後自己也死于猜忌和利用之下。

他明明知道自己重用皓月的行爲會讓他人受到蠱惑,可是他還是這麽做了,他自認爲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可偏偏這一次一切都脫離了掌控。

他平日裏對蕙王不睬,這一次他看見了他,接受了他敬的酒,最後卻發現是一杯毒酒,真是可恨可憐,可悲可歎。

2 阅读:1184